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复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的过程。如果千篇一律地重复教材,次数越多,效果越不好,这样做,不仅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用这样的复习方法是无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的,只能把他们引进死记硬背中去。学生既使在这种复习方法指导下得到一点地理知识,也只不过是些支离破碎的东西。
如何才能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呢?我在地理复习中曾做过这样的尝试:高中三年级在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下,不可能以章节按部就班地一次次的重复。首先我打破章节的顺序,而后按教材知识结构的要求加以提炼“浓缩”。在这种浓缩的过程中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的结构图,这种结构图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符号”,当学生接受了这种信息后,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思索、概括,按照这种结构去回答各种地理问题,长此以往,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效益的。
比如,我在复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考虑到世界各国的地理事物比较繁多,让学生去死记这些纷繁的事物,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如果硬要这样做,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因此,我引导学生首先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而后只要清楚了一个国家的位置(海陆、纬度)、气候、地形等情况,就能推导出这个国家的植被、水文、土壤等情况;只要清楚了一个国家的资源现状,就能预见该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事物间的这种联系,设计出如下的图形,即是:
不论国家大小,都可以通过这一模式图去思考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材所编排各国的情况,并非面面俱到,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学生的脑海里一旦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较高的概括能力,自觉地、独立地去分析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这样他们就不仅清楚了蒙古为什么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且也就清楚了英国为什么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到博闻强记的作用。
再如,复习“地质作用”这一部分时,我把高初中的内容“浓缩”在一起,把地质作用的两种自然原因加以概括、归纳。找出其内在联系,设计出不同的图式。
内在作用。能量的来源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重力作用产生的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由此引起了地壳的运动,地壳运动又引起了岩层的褶皱和破裂,岩层的破裂就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岩浆上升、火山爆发等现象,在这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又可使早先形成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我把这种运动形式及相互联系设计成如下的形式: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最主要的是太阳能,它通过水、空气和生物来完成,使地面的这种物质破碎、分解、迁移、沉积。破坏地表的各种表现形式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为强化学生的思维,我设计成如下的图式:
任何事物的这种内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我不能列举所有的事例。这种图式虽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但它基本能够反映事物间的这种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在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方面能起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有许多学生为了高考的需要,埋头死记硬背书本,他们被禁锢在书本里,像圣教徒一样,葡伏在圣经面前,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咏诵,我们以此想把他们从这种困境中引出来,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我想这仅是一种初步尝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如何才能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呢?我在地理复习中曾做过这样的尝试:高中三年级在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下,不可能以章节按部就班地一次次的重复。首先我打破章节的顺序,而后按教材知识结构的要求加以提炼“浓缩”。在这种浓缩的过程中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的结构图,这种结构图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符号”,当学生接受了这种信息后,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思索、概括,按照这种结构去回答各种地理问题,长此以往,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效益的。
比如,我在复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考虑到世界各国的地理事物比较繁多,让学生去死记这些纷繁的事物,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如果硬要这样做,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因此,我引导学生首先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而后只要清楚了一个国家的位置(海陆、纬度)、气候、地形等情况,就能推导出这个国家的植被、水文、土壤等情况;只要清楚了一个国家的资源现状,就能预见该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事物间的这种联系,设计出如下的图形,即是:
不论国家大小,都可以通过这一模式图去思考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材所编排各国的情况,并非面面俱到,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学生的脑海里一旦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较高的概括能力,自觉地、独立地去分析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这样他们就不仅清楚了蒙古为什么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且也就清楚了英国为什么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到博闻强记的作用。
再如,复习“地质作用”这一部分时,我把高初中的内容“浓缩”在一起,把地质作用的两种自然原因加以概括、归纳。找出其内在联系,设计出不同的图式。
内在作用。能量的来源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重力作用产生的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由此引起了地壳的运动,地壳运动又引起了岩层的褶皱和破裂,岩层的破裂就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岩浆上升、火山爆发等现象,在这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又可使早先形成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我把这种运动形式及相互联系设计成如下的形式: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最主要的是太阳能,它通过水、空气和生物来完成,使地面的这种物质破碎、分解、迁移、沉积。破坏地表的各种表现形式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为强化学生的思维,我设计成如下的图式:
任何事物的这种内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我不能列举所有的事例。这种图式虽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但它基本能够反映事物间的这种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在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方面能起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有许多学生为了高考的需要,埋头死记硬背书本,他们被禁锢在书本里,像圣教徒一样,葡伏在圣经面前,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咏诵,我们以此想把他们从这种困境中引出来,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我想这仅是一种初步尝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