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教师教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使教学陷入“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低效率”的困境。要提高數学教学质量,首先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其次要深入钻研大纲,重视教材落实,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最后,构建数学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与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法单一、教法手段落后,使教学陷入了“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低效率”的困境。从学生历次考试反映出的问题人手,认真总结教学工作的成败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从近三年升学考试题的分析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少数尖子生重点照顾,为了应考,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相对地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示不够,教学中急急忙忙地将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者草草讲一个例题,没有发掘其内有的规律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试图使学生从中“悟”出某些规律,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简单地模仿,有的甚至生搬硬套,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进行新课教学时忽视基础,过分强调难题,学生基础没打好,难题也没解决,差生面增大。
有的虽强调抓基础,但心里并不踏实,总担心抓基础吃亏,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生怕考试考了,而教学中没讲到,会引起学生埋怨,领导责备,我没讲到是我的问题,我讲到了便是学生的问题。因此,讲得太多、过细,学生没有思考余地,也没有自学、消化的时间。其实,多年的升学考题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始终是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中低档题大多都占整份试卷的800-/0左右,不重视基础训练就很难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加强基础并不是要死记硬背简单的结论、机械模仿例题、习题,而是要注重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基础知识中蕴涵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同时还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基本方法的相互配合,提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绝不可将基础知识和能力对立起来。教学中发现许多优生基础失分过大,而考生对压轴题望而生畏,得分率不高,不易得满分,加之数学题量大,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强弱,可见基础知识的落实中一定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二、深入钻研大纲,重视教材落实
教学大纲是国家发布的用于指导学科教学的指令性文件,教师必须深入钻研,领会其精神实质,并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凭借,其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辅读物都不能取代的,教师必须切实重视教材,要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章、节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并在微观上吃透教材,对每个定理、公式、法规、每道例题、习题的编排意图,每个关键性词语的确切含义都要了如指掌,不能一知半解,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性地执行教学大纲和运用教材,要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作用。不仅能熟记,而且要弄清背景和来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之目的。近多年来,会考题很多是以书中例、习题为基架,加以演变而来,教学时,应注重书中例、习题的重要结论,重要考前复习过程中抛开课本,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钻来钻去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中考试题的工作,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师生负担,并且事倍功半。资料少而精,因此,在复习时,要把
精力放在《大纲》要求的内容、方法的落实上,不要超纲,作过多要求,放在教材落实上,特别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教材中的重要定理、公式的证明思考方法,不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演练偏题、怪题和技巧性过强的题目之上,以至于使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要注重通法通解。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应与数学具体内容相结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理解其意义,发挥其功能。就初中阶段而言,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坐标法、反证法等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加以具体应用。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面积思想,主要用于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由于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基本思想方法视而不见,缺乏归纳和总结。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理解和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目的。
四、构建数学的认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从平时教学反馈看,学生对单个知识掌握较好,一旦综知就事乎无束,没有解答综合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讲课和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定理都要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知识网络。特别是各知识的衔接,各章节联系,代数与代数,几何与代数的联系,形成系统。让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排列有序,知识之间联系明晰清楚的体系,尤其在总复习时,更要立足于教材整体,力求使学生对所学重点知识深刻理解,系统掌握,达到能运用自如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与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法单一、教法手段落后,使教学陷入了“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低效率”的困境。从学生历次考试反映出的问题人手,认真总结教学工作的成败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从近三年升学考试题的分析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少数尖子生重点照顾,为了应考,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相对地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示不够,教学中急急忙忙地将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者草草讲一个例题,没有发掘其内有的规律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试图使学生从中“悟”出某些规律,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简单地模仿,有的甚至生搬硬套,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进行新课教学时忽视基础,过分强调难题,学生基础没打好,难题也没解决,差生面增大。
有的虽强调抓基础,但心里并不踏实,总担心抓基础吃亏,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生怕考试考了,而教学中没讲到,会引起学生埋怨,领导责备,我没讲到是我的问题,我讲到了便是学生的问题。因此,讲得太多、过细,学生没有思考余地,也没有自学、消化的时间。其实,多年的升学考题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始终是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中低档题大多都占整份试卷的800-/0左右,不重视基础训练就很难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加强基础并不是要死记硬背简单的结论、机械模仿例题、习题,而是要注重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基础知识中蕴涵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同时还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基本方法的相互配合,提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绝不可将基础知识和能力对立起来。教学中发现许多优生基础失分过大,而考生对压轴题望而生畏,得分率不高,不易得满分,加之数学题量大,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强弱,可见基础知识的落实中一定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二、深入钻研大纲,重视教材落实
教学大纲是国家发布的用于指导学科教学的指令性文件,教师必须深入钻研,领会其精神实质,并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凭借,其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辅读物都不能取代的,教师必须切实重视教材,要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章、节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并在微观上吃透教材,对每个定理、公式、法规、每道例题、习题的编排意图,每个关键性词语的确切含义都要了如指掌,不能一知半解,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性地执行教学大纲和运用教材,要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作用。不仅能熟记,而且要弄清背景和来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之目的。近多年来,会考题很多是以书中例、习题为基架,加以演变而来,教学时,应注重书中例、习题的重要结论,重要考前复习过程中抛开课本,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钻来钻去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中考试题的工作,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师生负担,并且事倍功半。资料少而精,因此,在复习时,要把
精力放在《大纲》要求的内容、方法的落实上,不要超纲,作过多要求,放在教材落实上,特别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教材中的重要定理、公式的证明思考方法,不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演练偏题、怪题和技巧性过强的题目之上,以至于使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要注重通法通解。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应与数学具体内容相结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理解其意义,发挥其功能。就初中阶段而言,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坐标法、反证法等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加以具体应用。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面积思想,主要用于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由于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基本思想方法视而不见,缺乏归纳和总结。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理解和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目的。
四、构建数学的认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从平时教学反馈看,学生对单个知识掌握较好,一旦综知就事乎无束,没有解答综合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讲课和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定理都要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知识网络。特别是各知识的衔接,各章节联系,代数与代数,几何与代数的联系,形成系统。让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排列有序,知识之间联系明晰清楚的体系,尤其在总复习时,更要立足于教材整体,力求使学生对所学重点知识深刻理解,系统掌握,达到能运用自如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