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操控理论分析《桃花源记》的国外译介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1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桃花源记》在我国的历史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相较于《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其在国外的翻译版本或相关研究少之又少,这将严重阻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通过查阅文献与研究发现,造成此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国外的相关学者未对《桃花源记》有充足的了解与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翻译难度非常人所能驾驭。故此,本文将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分析《桃花源记》的国外译介,意在为广大翻译者与相关人员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操控理论;桃花源记;国外译介
  前言: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为伟大的田园诗人之一,其创作的《桃花源记》深度、优美地描绘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诸多西方国家都将《桃花源记》译介成为了国外的版本,但是诸多国外译介的版本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研究发现,造成国外译介版本差异性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翻译者意识形态的不同,故此,本文将从操控理论出发,重点从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译者翻译的《桃花源记》。
  一、意识形态对于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
  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自引入到我国以来,就受到了广大相关学者的应用与研究,进而提高了人们对意识形态影响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积极性。随着该项理论在我国研究地不断深化,致使大多数相关学者已经将其方向转向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层面,这为相关翻译人员打开思路,进行深层次地翻译创造了优秀的环境。自此以后,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充分考虑文学作品创造的社会历史背景已经成为了多数相关人员的共识,文学作品自身于其之外的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思想内涵因素已然成为了于其并重的重要元素。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实对于演绎研究而言,其实安德烈·勒菲弗尔自身也没有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有一个明确、全面与清晰的界定或阐述[1]。但是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却在很早的时候就引起了诸多翻译家的注意,但是他们也没能对意识形态有专业性地运用与认识,往往只是从语言、概念与作品本身三个方面来指导操控相关翻译事项。
  1、谢天振的《中国大陆文化》文学翻译。
  革命时期等特殊时期的翻译,具有显著的独特性。这些时期的文学作品翻译,不仅是执政党不同派系之间相互斗争的工具,并且还是世界上不同政党之间相互斗争的工具。在此期间,几乎所有的翻译者都处在一个公开的状态,仅在中国大陆对翻译权力的控制和意识形态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极端的状态。其具体表现主要在翻译材料的选择、翻译的组织形式、翻译所取得的效果与翻译中的一些批判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大陆典型的翻译文本,分析了翻译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2、孙志祥回顾翻译研究取得的成果。
  仅从以往对于形态意识的认识观来看,虽然意识形态对翻译的作用研究收获了巨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关于意识形态的相关概念本身较为缺失。再者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的个别案例研究,特别是其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大多只是实证研究,仅仅考虑了翻译研究中关于意识形态的外部因素。最后他本人也提出,自己仍存在诸多不足,督促建议相关学者把辩证思想的概念运用到研究意识形态的概念之中,进而将文学作品意识形态的内外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3、张爱玲在翻译研究中的意识形态。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中胡适的三部主要著作均涉及到对差异与主要意识形态的抵触。
  就钱钟书翻译的《毛泽东选集》和罗新璋的《我国的翻译理论》来看。她认为,翻译研究可以被个别的研究者用于探寻意识形态的目的,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想要得到认可的目的,并作为一种干预政治权力或政治文化的方式[2]。我们应当知道,如何才能实现对主导意识形态差异性的抵抗?不将其作为一种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提升自我的手段,进而确保我们仍能对竞争性的意识形态有自由的批判性思考。
  二、以操控理论为基,分析译者在翻译《桃花源记》中的意识形态
  《桃花源记》的国外译介有多个版本,本文将着力分析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林毅夫在翻译《桃花源记》时的意识形态。
  1、林毅夫的翻译动机
  1960年《桃花源记》就被列入《理解的重要性:中国的译文》中,并由专门的文字出版公司出版。虽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对于《桃花源记》翻译的研究,并且在美国还具有相对有利的氛围,但是大多数西方人仍然对中国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一些人甚至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偏见[3]。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林毅夫成功地翻译了一系列文学作品,传播了中国文人的人生哲学、人性和心灵的哲学,或许这就是当初林毅夫先生翻译《桃花源记》的动机
  2、林毅夫翻译的主导意识偏好
  作为一个在美国呆了将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林毅夫的创作、写作与翻译大多都是是针对西方读者的。著名学者王少迪认为作为高度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显然对于中国优秀、满足的生活哲学非常感兴趣。林毅夫先生把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考虑在内,再加上其自身对中国古典文学、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很好的研究与认同,更为他的翻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学者,他对女性的文学、哲学、道德和观点都有自己的看法。林毅夫先生是一个崇尚悠闲、有趣、内心平静和反功利主义哲学的人[4]。出于这个原因,他翻译了《老子》、《庄子》、《苏东坡》、《张超》、《元仲朗》、《桃花源记》等。
  3、林毅夫翻译《桃花源记》时的意识形态影响
  《桃花源记》作为一篇古文,不仅言简意骇,在其之中的诸多词语表达的涵义也较为抽象概括。例如桃花林、芳草、落英与鸡犬等等。笔者认为林毅夫先生在翻译时必然会受到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在翻译时会将中国传统的言简意骇、深邃其中运用到翻译过程中。自此,林毅夫先生在翻译桃花林、芳草、落英与鸡犬等词语时,采用的是A peach grove、Grassy ground、 Rose petals、Dogs and chickens。这些词语既能言简意骇地表达出中国人对于《桃花源记》的译介思想,又能使得翻译的内容能够被广泛认同与接受。
  结语:
  本文着力分析了林毅夫先生在翻译《桃花源记》时的意识形态影响,但就操控理论的运用而言,本文对于《桃花源记》的国外译介分析显然还缺乏全面性与严谨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译者在翻译他国文学作品时,都将受到各种意识形态变化的影响,进而致使其翻译的作品有其独特的风味。但不管怎样只要译者能够把握住翻译文学作品的内外部因素,再结合自身的理解,笔者相信其定能将作品的风采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泳容. 从框架理论看典籍英译中的显化——以方重《桃花源记》英译本为例[J]. 现代交际, 2016(22):77-78.
  [2]张文琳.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桃花源记》隐喻意象英译策略探析[J]. 文教资料, 2017(19):19-20.
  [3]韦静雯.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以《桃花源记》兩个英译本为例[J]. 科教文汇, 2016(33):165-166.
  [4]许进良.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J]. 北方文学旬刊, 2016(9):53-5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是作者观看迈克尔·莱杰的著作《重构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40年代的主体性与绘画》后,对于所采用的理论框架进行的一次简要分析。作者从文本中提取出三个关键词:现代人话语、意识形态、主体性,意在证明三者共同构成了迈克尔·莱杰的核心理论框架,从而准确的重构抽象表现主义。  关键词: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人话语;意识形态;主体性  《重构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40年代的主体性与绘画》的作者迈克尔·莱
期刊
摘 要:苏轼以文人著称,此次关注的焦点是在他失意与得意时对人生境况的态度。以一幅图与一首词来分析是如何对待人生波折与坎坷,两个作品分别是在人生得意与失意时的作品,以分析人生处事荣辱不惊,图画从技法、构图及产生的社会价值来分析;词以解释意义、感情论述等方面来叙述,来看苏轼对人生的态度。  关键词:苏轼;艺术特点;欣赏品评  一、苏轼的时代背景  宋仁宗景祐三年,苏轼出生在眉山县(今四川省)一个传统文
期刊
摘 要:朝鲜族是由朝鲜半岛陆续迁入中国境内的。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和朝鲜半岛的民间音乐是一脉相承的。朝鲜族音乐, 按本民族的传统分类, 可分为民谣、歌乐、舞乐、器乐、“板嗦哩”(说唱音乐)、唱剧等6类。本文对超限民族音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朝鲜族;民间音乐;特点  引言  朝鲜人民喜欢跳舞(长鼓舞是他们非常普及的舞蹈),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节奏多属于三拍子体
期刊
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及主科教研室主任的著名钢琴家毛翔宇于2018年4月12日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举办了舒曼作品专场钢琴独奏音乐会。  节目单上仅有三部作品,分别是克拉拉·舒曼的作品21号之1的A小调《浪漫曲》、罗伯特·舒曼的作品11号的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以及作品6号的《大卫同盟舞集》,但每一部作品基本都是规模庞大,富于深意的。第一次听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想到整场音乐都能
期刊
摘 要: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对于相关设计行业的发有着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艺术设计领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3D打印技术使艺术设计变得更为便利、降低艺术设计成本以及增加艺术设计改动的灵活性三个方面入手,对3D打印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开展分析,并以此对3D打印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过程做出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3D打印技术;艺术设计;应用优势  前言:3D打印技术在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家”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情怀。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是绝世佳人还是墨客才子,“家”都是他们生命画卷中最精彩的部分。从古走到今,“家”情怀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化作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追求和信仰。本文试从小切口大情怀入手,感受中国人的“家”情怀。  关键词:“家”情怀  春秋时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
期刊
摘 要:歌曲《板蓝花儿开》是由词作者贺东久、解明月,曲作者盘龙共同创作而成。这首音乐内容极富江南水乡韵味,充满人间大爱的创作歌曲由著名青年歌唱家雷佳在2014年11月10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正式会议(简称APEC)文艺晚会上首唱。雷佳极具亲和力的台风以及扎实的歌唱技巧演绎出这首歌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本文从情感表现手法中的“起承转合”来分析创作歌曲《板蓝花儿开的情感运用。  关键词:情感表现
期刊
摘 要:邹亮为明代“景泰十才子”之一,字克明,早号梅崖,后改为藻奄,长洲人。善为文,才思藻丽。他的诗善于运用辞藻和典故来催生文采,能冷艳如李贺之诗。邹亮能诗善画,他的画笔意疏秀入古,也是由其书卷气而来。其实,“笔意疏秀”是其画风,也是其诗风,二者融合。  关键词:才子;诗歌;才思;笔意  邹亮(1406-1454)为明代“景泰十才子”之一,字克明,早号梅崖,后改为藻奄,长洲人。善为文,然少轻侠无行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迎来了数字时代,而在设计行业也随之诞生了UI设计。UI设计是建立在电子显示设备上发展的设计。User Interface,顾名思义其主要的对象为人,所以一切的设计都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现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民大众而言,简洁直接的表达才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简洁直接才能适应这个“快餐”时代,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UI设计走上了简化之路,从开始的拟
期刊
摘 要:从表演形式角度出发,话剧表演与小品表演都属于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其人物塑造上也有着相通之处。本文就话剧表演和小品表演在人物塑造时的同质性进行探讨,从现实生活、表演节奏、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关系等三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话剧表演与小品表演更好的塑造人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话剧表演;小品表演;人物塑造;同质性  引言:伴随国民经济的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人们产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