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时代,我们失去了什么?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搜狐近日转载了《环球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国人生活节奏加快,焦急成为社会心态》,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这篇报道为什么受到关注?这篇报道介绍了国外媒体对当今中国人快节奏生活现状的评述,也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当下时代的生活典型特征。
  曾几何时,“快生活”这个词在中国人头脑中是对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生活的描述。19世纪末,美国人雅瑟·史密斯写过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专门用一个章节来写中国人“漠视时间”。他写道:“对中国人来说,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不仅是不可理解的,而且完全是非理智的。很显然,中国人不喜欢我们具有的这一品性。无论如何,要让一个中国人感到行动迅速敏捷的重要性,那是很困难的。”史密斯的这本书在“五四运动”后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议论。鲁迅曾遗憾没人翻译这本书,用以“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
  20世纪20年代,西方大哲学家罗素曾到过中国,他在《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快乐理想》中说,中国人行为方式、生活内容,“具有极大的作清闲娱乐的能力——看戏、清谈、鉴赏古代艺术品或在优美的环境中散步。”
  《环球时报》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多次到过中国的日本老人,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就曾来过中国,他说,他非常喜欢中文里“蹓跶”这个词,因为这个词代表了一种悠闲的生活。
  而這样的时代已经远去,如今,中国人的性格态度、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却已完全发生了改变,“快”、“快速度”、“快节奏”已成为主调,中国已经完全进入了“快生活”时代。我们当下都热衷赶时间,到处都需要快节奏:手机在响,电话在催;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可取;坐车选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做事最好名利双收;理财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还要有现房现车……
  我们总是风风火火,把每一天都当作打仗来过。我们认为快生活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担心这个机会不抓住,就会被社会抛离,抓到手才是硬道理。快生活、快节奏,几乎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在发展经济尤其是经济高速发达阶段,都要面对的生活形态。如今,我们在生活中也正在经历着这样的“阵痛”。有社会文化专家说,这种紧张的“快节奏”生活“让营养失去了平衡”。因为“快生活”,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价值和事物。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我们还拥有“慢慢走,欣赏啊”这种欣赏人世风景美丽的心境吗?我们还拥有从容、淡定、不迫的情怀吗?
  “快生活”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沉思。我们还有思考的快乐吗?物欲的追逐和消费,使我们的生命流于浮华,精神的享受、思索的兴味、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却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失掉了……“快生活”带来了网络阅读和读图思维的流行,其特点是阅读过程的快速、快感、快扔。我们还有“慢阅读”的情调吗?我们还能感受到那种完全听从自己的自由兴趣去阅读、去一读再读的幸福吗?
  或许,时代的发展避免不了这种“快生活”,但在这种“阵痛”中,我们还是要在埋首赶路的过程中停下来,回首来路,眺望远方,放慢脚步,再一次擦拭我们的生活理想……
其他文献
在这网络盛行的时代,仍有人坚守在故纸堆中钩沉旧事,打捞那些散乱于记忆深处的历史碎片。青灯冥思,或笔墨纸砚间雕塑淹没于尘土下的血性人物,或搜罗史料勾勒更为丰富血肉的名士英雄。“唯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专为春。”吴昌硕在一帧梅花画上的题词似乎正好是作者伍立杨的清水疏影。   一百年前的中国,风云际会,人才辈出,辛亥革命顺势而生,然而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竟然充满戏剧性,是一系列偶然因素催生的:孙武不
期刊
【一】  即使已经步入大学,冉小秋依旧保守低调。其实一切仅源于一点微不足道的自卑。  和这所大学那些花枝招展的女生相比,她来自农村,努力学习普通话,偶尔仍露出破绽。衣衫简朴,一方面不会打扮自己,另一方面也没有多余的钱。无聊的时候,她不像别的女生那样去逛街购物,只是上网,查资料、看书,不怎么聊天。  一天下午,班级的群里有人喊:“谁玩连连看?”她看着那一行黑色加粗的字体足有五分钟才鼓起勇气,回了一句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今年流行咆哮体。何为咆哮体?很简单,只需要在你想说的话后面加上一连串的感叹号就可以了。有人给出的标准是,每个字词、每句话后面的“!”不少于7个,才称得上合格的咆哮体,但更多人通过实际操作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两个以上的“!”就算是咆哮体了。感叹号太多,容易令人眼花缭乱,产生视觉疲劳。  咆哮体最早的起源地无从考证,但它活跃的舞台是微博、豆瓣网以及一些论坛主帖下面的回复,总之凡是不需要长
期刊
秦百川  蓝贝贝搬来李家大院没多久,秦百川就分门立派彻底当“叛徒”去了。  那时候,秦百川尚且还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光溜溜的下巴上既没有粉刺,也没有青春痘。我和徐小儒成天坐在大院里的洋槐树下,画小人,诅咒见色忘义的秦百川出门磕掉大牙。  事实上,还没等出门,秦百川的厄运就滚滚而来。  那天,恰好放月假。秦百川站在楼上,对着镜子,一面把头发梳得油光可鉴,一面得意洋洋地朝我和徐小儒抛媚眼。大家各自心
期刊
大约六年前,我在湖州租房居住时,认识了一位老人。他是中学的退休教师,姓张,我喊他张老师。他平时种花养鸟,过着极悠闲的生活。每当张老师养的鸟在清晨展开第一声动听的鸣叫,他就打开自家的门,把庭院门前的空地扫得干干净净。然后,他便搬一把椅子坐在门前开始逗弄他的鸟,晚香玉的气息常常飘浮在晨光和空气中久久不散。  那日正好是星期天,我在屋里读书,太阳很好,秋高气爽。一群老人在屋前的夹道边聊天,张老师也在其中
期刊
有一个叫凯莉的美国女孩,很喜欢彩虹。雨后,她时常拉着母亲的手,在彩虹下放声歌唱。她的声音格外悦耳动听,路过的行人听到了,会忍不住驻足聆听,没有谁不夸赞:“这孩子嗓子真好,将来准能成为明星。”  小凯莉确实有唱歌天赋,上小学时,学校合唱团的领队发现了她,如获至宝,立即把她招至麾下。在领队的悉心培养下,凯莉学会了吉他、钢琴,接受了古典乐和摇滚乐的训练,唱功越发扎实。中学阶段,凯莉一直占据合唱团的主唱位
期刊
《带我回去》  作者:[爱尔兰] 塔娜·法兰奇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十九岁的弗朗科和青梅竹马的女友萝西相约,要一起离开他们长大的家乡,去英国开拓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约定好的那个晚上,弗朗科痴痴地等了整夜,萝西却始终没出现。以为被抛弃的他怨愤地独自离开,加入都柏林警界,化身卧底警探开始传奇的人生。二十二年后,在他与萝西当年相约的那栋旧屋地下室里,他竟发现萝西荒寒多年的尸骨
期刊
时光的小小推土机轰然向前推,太多的人难免会从原乡被“推”到异乡。异乡在年少的心境里是一片海市蜃楼,美好,却没有条件够着。长大了,异乡结结实实地摆在眼前,我们又开始怀念原乡的好,开始做还乡梦。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觉,这座异乡的城市,也可以像原乡一样美好,甚至比原乡还要美好。我们开始离不开它,离开就会想念它,会流泪,会伤心,会不舍。  这时候,我们才惊觉,我们其实还需要一个异乡。  异乡的人相对陌生
期刊
【大学名片·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离开川大已经有大半年的日子了,而每当走在新校园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过往的身影。那些在川大的青葱岁月,说不尽道不完的恋恋风尘。  那时很喜欢伴着清晨的缕缕阳光读书,
期刊
端一杯咖啡,坐在崇文门新世界百货二层雨枫书馆的圆形沙发里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感觉一下午的时光就如同一个小时。或许是这小小的书馆能让时间定格吧,这是一间专门开给女人的书馆。    梦中的书屋  许春宇是这间书馆的主人。  在这用纯白和紫色巧妙构成的小小世界里,靠窗的位置是阅读区,小小的茶几和白色沙发营造起一份舒适。书屋另一侧的墙角,用紫色珠帘隔出一个更加幽密的小小空间,单单是用眼睛,仿佛就能嗅出那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