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六一年,电影《刘三姐》将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文化推向了高潮,影片中秀丽的桂林山水、智慧的刘三姐、动听的山歌迅速风靡全国及东南亚。从此,前来桂林寻访刘三姐、聆听山歌,便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其实,刘三姐的故乡不在桂林,而是在河池市宜州区的刘三姐镇。由于无法磨灭少年时代观影的美好记忆,我也踏上了探访刘三姐故里的旅途。
从南宁一路驱车往北二百多公里,便来到刘三姐故里。此地位于广西石灰岩地区,奇峰异洞、山光水色、风景旖旎。人还没下车,透过车窗,目之所及,美不胜收,我不禁发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感慨。也难怪美貌与智慧并存,勇敢与机智化身的刘三姐会生长于斯。
当年,很多观众被大银幕上的刘三姐神采征服时,都感叹她只是一个传说。那么,刘三姐是神话人物,还是真实存在呢?至今难以定论。明朝孙芳桂在《歌仙刘三妹传》中把刘三姐的身世加以演绎,“少女三妹,生于唐中宗神龙五年,七岁即好笔墨,聪明敏捷,时呼女神童。年十二,通经史,善为歌。父老奇之,试之顷刻立就。十五艳姿初成,歌名益盛。千里之内,闻风而来,或一日,或二日,都不能和而去。十六,来和歌者终日填门,虽与酬答不拒,而首礼甚严也。”崇拜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发生质变,当地流传歌谣“唱歌好,唱得好歌会成仙。不信你看刘三姐,朵朵莲花坐千年。”“三姐骑鱼上青天,飞到天上做神仙;三姐成仙人人敬,世世代代共香烟。”歌王刘三妹从此成为歌仙刘三姐。
在我看来,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人物,刘三姐已经成为壮乡会唱山歌少女的化身,她的人格和魅力已注入壮家妹的血液里。君不见“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传唱全国?君不见“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渔网唱渔歌”成为无数人对广西的美好憧憬?以至于外地人看见一个广西女孩时,第一句话就问“你会唱山歌吗”。
刘三姐镇风光绮丽,得天独厚,概括起来就是“七个一”:即一条河——下枧河;一座岛——岛上竹青水绿、风光旖旎;一首歌——传唱久远的劉三姐山歌;一书院——刘三姐风情苑;一个村——六妹村; 一座寺——三门寺,原名花婆岩,内有滴水观音、卧佛、药师佛、普贤菩萨、日月菩萨、弥勒佛等十几尊圣像;一个山庄——刘三姐乡度假山庄,坐落于山水相映的流河社区下枧河段上游。
下枧河距宜州城区约四公里,长约十二公里,河流宽阔,碧绿清澈,游人可撑排泛舟。河湾夹有平坦狭长的沙洲,在阳光照耀下,卵石金黄,光彩夺目,可登陆探胜,绿洲寻趣。河岸崖壁上有一根扁担和一方手帕模样的石叶,相传是刘三姐当年打柴的“扁担”和“汗巾”。下枧河上溯圣古龙,沿岸峰峦重叠,翠竹依依,奇峰怪洞,尽收眼底;下至三江岔口汇入柳江,沿途翠竹躬迎,石峰俊秀。沿河还留下传歌台、定情树、手巾岩、望妹石等歌仙遗迹。静坐舟中,聆听岸上翠竹深处传来悠扬的山歌,宛若穿梭回到刘三姐生长的年代,炽热浓烈。沿着下枧河,游人还可以游玩两岸的流河寨、莫府山庄、三姐庙以及三姐、阿牛、媒婆等故居,参与诸如碰蛋、背新娘、喝交杯酒、对歌等民俗活动。“碰蛋”是壮族男女青年定情的一种传统风俗,壮家男女若有情意,先对歌定情,如不会对歌,则双双到寨子的祠堂里碰蛋。两蛋相碰,男女定姻缘——两破有缘有情,单破有情无缘,不破无缘无情。如果二只蛋完好无缺,三年后再做理论。世易时移,如今刘三姐故里的男女定情方式已发生改变,但这种传统朴素的爱情观念,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每年三月三,刘三姐故里都会举行盛况空前的“三月三歌会”,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弘扬刘三姐文化品牌,当地先后建成了刘三姐公园、刘三姐故居、刘三姐书院、刘三姐度假山庄、刘三姐竞技表演场等文化景点和场所。如果你想探访刘三姐故里,建议你在三月三出行,届时你不仅可以乘筏荡舟纵情山水,还可以探寻歌仙的足迹,体会古朴的风俗,聆听生活的赞歌。
试想一下吧,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乘船坐筏朝仙气缥缈的地方驶去。远处石峰俊秀,河岸竹丛翠绿,脚下河水清澈。停船靠岸,抬头就看到渡口石阶上站着一溜身穿民族盛装的女子,笑容可掬地迎接你,是不是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跟随她们走进三姐故里,迎面而来一间泥砖瓦房,门楼上站着三个妙龄女子,正在朝你唱山歌,以歌传情。山歌是质朴悦耳的,情感是真挚火热的,房梁上悬着一排金黄的玉米棒。看着眼前此景此情此人,你忍不住会问:“三姐在家吗?”
徜徉刘三姐故里,凝望栩栩如生的歌仙雕塑,爬上仙踪弥漫的对歌台,跳上几回合竹竿舞,聆听热情洋溢的山歌,旅途的疲劳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周身洋溢着满满的快乐。
流连刘三姐故里,迎面不时走来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跟远道而来的客人红着脸打招呼,目光闪躲,仿佛一头惊慌的小鹿。等到你擦肩走过,身后便传来一阵铃铛似的笑声。夜幕降临,伫立在村里的竹楼上,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山歌。是寄相思?是念情郎?还是赞生活?一切都是情由境生。
置身刘三姐故里,看着那些人,听着那些歌,原来刘三姐真的不是传说。她也没有走远,她活在人们的心里,融在少女们的一笑一颦中。
从南宁一路驱车往北二百多公里,便来到刘三姐故里。此地位于广西石灰岩地区,奇峰异洞、山光水色、风景旖旎。人还没下车,透过车窗,目之所及,美不胜收,我不禁发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感慨。也难怪美貌与智慧并存,勇敢与机智化身的刘三姐会生长于斯。
当年,很多观众被大银幕上的刘三姐神采征服时,都感叹她只是一个传说。那么,刘三姐是神话人物,还是真实存在呢?至今难以定论。明朝孙芳桂在《歌仙刘三妹传》中把刘三姐的身世加以演绎,“少女三妹,生于唐中宗神龙五年,七岁即好笔墨,聪明敏捷,时呼女神童。年十二,通经史,善为歌。父老奇之,试之顷刻立就。十五艳姿初成,歌名益盛。千里之内,闻风而来,或一日,或二日,都不能和而去。十六,来和歌者终日填门,虽与酬答不拒,而首礼甚严也。”崇拜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发生质变,当地流传歌谣“唱歌好,唱得好歌会成仙。不信你看刘三姐,朵朵莲花坐千年。”“三姐骑鱼上青天,飞到天上做神仙;三姐成仙人人敬,世世代代共香烟。”歌王刘三妹从此成为歌仙刘三姐。
在我看来,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人物,刘三姐已经成为壮乡会唱山歌少女的化身,她的人格和魅力已注入壮家妹的血液里。君不见“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传唱全国?君不见“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渔网唱渔歌”成为无数人对广西的美好憧憬?以至于外地人看见一个广西女孩时,第一句话就问“你会唱山歌吗”。
刘三姐镇风光绮丽,得天独厚,概括起来就是“七个一”:即一条河——下枧河;一座岛——岛上竹青水绿、风光旖旎;一首歌——传唱久远的劉三姐山歌;一书院——刘三姐风情苑;一个村——六妹村; 一座寺——三门寺,原名花婆岩,内有滴水观音、卧佛、药师佛、普贤菩萨、日月菩萨、弥勒佛等十几尊圣像;一个山庄——刘三姐乡度假山庄,坐落于山水相映的流河社区下枧河段上游。
下枧河距宜州城区约四公里,长约十二公里,河流宽阔,碧绿清澈,游人可撑排泛舟。河湾夹有平坦狭长的沙洲,在阳光照耀下,卵石金黄,光彩夺目,可登陆探胜,绿洲寻趣。河岸崖壁上有一根扁担和一方手帕模样的石叶,相传是刘三姐当年打柴的“扁担”和“汗巾”。下枧河上溯圣古龙,沿岸峰峦重叠,翠竹依依,奇峰怪洞,尽收眼底;下至三江岔口汇入柳江,沿途翠竹躬迎,石峰俊秀。沿河还留下传歌台、定情树、手巾岩、望妹石等歌仙遗迹。静坐舟中,聆听岸上翠竹深处传来悠扬的山歌,宛若穿梭回到刘三姐生长的年代,炽热浓烈。沿着下枧河,游人还可以游玩两岸的流河寨、莫府山庄、三姐庙以及三姐、阿牛、媒婆等故居,参与诸如碰蛋、背新娘、喝交杯酒、对歌等民俗活动。“碰蛋”是壮族男女青年定情的一种传统风俗,壮家男女若有情意,先对歌定情,如不会对歌,则双双到寨子的祠堂里碰蛋。两蛋相碰,男女定姻缘——两破有缘有情,单破有情无缘,不破无缘无情。如果二只蛋完好无缺,三年后再做理论。世易时移,如今刘三姐故里的男女定情方式已发生改变,但这种传统朴素的爱情观念,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每年三月三,刘三姐故里都会举行盛况空前的“三月三歌会”,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弘扬刘三姐文化品牌,当地先后建成了刘三姐公园、刘三姐故居、刘三姐书院、刘三姐度假山庄、刘三姐竞技表演场等文化景点和场所。如果你想探访刘三姐故里,建议你在三月三出行,届时你不仅可以乘筏荡舟纵情山水,还可以探寻歌仙的足迹,体会古朴的风俗,聆听生活的赞歌。
试想一下吧,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乘船坐筏朝仙气缥缈的地方驶去。远处石峰俊秀,河岸竹丛翠绿,脚下河水清澈。停船靠岸,抬头就看到渡口石阶上站着一溜身穿民族盛装的女子,笑容可掬地迎接你,是不是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跟随她们走进三姐故里,迎面而来一间泥砖瓦房,门楼上站着三个妙龄女子,正在朝你唱山歌,以歌传情。山歌是质朴悦耳的,情感是真挚火热的,房梁上悬着一排金黄的玉米棒。看着眼前此景此情此人,你忍不住会问:“三姐在家吗?”
徜徉刘三姐故里,凝望栩栩如生的歌仙雕塑,爬上仙踪弥漫的对歌台,跳上几回合竹竿舞,聆听热情洋溢的山歌,旅途的疲劳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周身洋溢着满满的快乐。
流连刘三姐故里,迎面不时走来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跟远道而来的客人红着脸打招呼,目光闪躲,仿佛一头惊慌的小鹿。等到你擦肩走过,身后便传来一阵铃铛似的笑声。夜幕降临,伫立在村里的竹楼上,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山歌。是寄相思?是念情郎?还是赞生活?一切都是情由境生。
置身刘三姐故里,看着那些人,听着那些歌,原来刘三姐真的不是传说。她也没有走远,她活在人们的心里,融在少女们的一笑一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