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团飞呀飞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下午,韩老师正在课堂上讲课,高三了,时间紧迫。他讲课间隙,余光一扫,发现教室最后一排有一个小纸团在飞,可是小纸团扔歪了,掉到了地上。
  一个男同学惊慌地想拾起小纸团,被韩老师用目光制止了。韩老师走过去,拾起小纸团,同学们都紧张地瞧着。
  看完纸条,韩老师并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拿过笔,在纸条上唰唰唰写下什么,然后递给那男同学。
  再看那男同学,看过纸条后一下子挺直胸膛,认认真真听起课来。
  下课了,同学们都凑过来,个个争着想看韩老师到底写了什么。只见那个同学写的是:“放学后踢球?”下面韩老师龙飞凤舞地写着:“大学校园的球场更大、更美丽!”
  大伙儿默默地看着、回味着。
  韩老师第二次截下小纸团是在一次模拟考试时。韩老师一回头,看到一个小纸团在飞。
  韩老师拿过小纸团,一目十行看過后依旧拿出笔唰唰唰写了起来,可是直到考试结束,他才把小纸团还给同学。
  那同学一脸通红,打开纸团一看,纸团上方是另一名同学友情“帮助”自个儿的小抄,下面则是韩老师字字凝重的笔迹:“在高考这事儿上,别人的帮忙只能是饮鸩止渴。漫漫人生路,唯有靠自己!”
  这样的小纸团还有很多,很多。
  时光飞逝,一晃毕业十年了。这天同学们又欢聚一堂,当年的青涩变成了今日的意气风发,当年的刻苦用功变成了今天的美好回忆。
  同学们个个围着韩老师说啊笑啊,不知怎的,聊到了当年的小纸团。同学们说:“老师,您当年的小纸团真有文采,字字珠玑,往往一两句话就触动了我们。”
  韩老师笑着说:“对付你们这些调皮鬼,不用点心思还真不行。”
  有同学感慨地说:“只可惜没把那些小纸团保存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小纸团真的相当有价值哩。”
  大家听了,也纷纷表示遗憾。这时有个女同学说:“韩老师的小纸条,我保存着哩。”
  同学们一听激动坏了,一起嚷道:“那可是我们青春的痕迹啊。拿出来、快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可是怪事发生了,一向明朗阳光的韩老师却摆摆手,说:“这个,就不要拿出来了。”
  大伙惊讶地发现,韩老师的神情相当异样……尽管那异样的表情一闪即逝,但还是被眼尖的同学捕捉到了。
  大伙不再起哄,气氛一时有点僵,这时那女同学咬咬嘴唇开腔了:“韩老师,原谅我不听话一次,我还是公开吧!”
  女同学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塑料袋,打开,抽出一张纸,再小心地放在桌上,大伙儿一起凑过去看。
  只见女同学娟秀的笔迹写的是:“韩老师,你那么帅气、博学,你的风姿时时出现在我的梦中。韩老师,我要对着全世界喊出我的心里话———我喜欢你!”
  想起来了,彼时的韩老师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有成家,风华正茂。
  同学们没有笑,谁都没有笑,只是在心里默默感慨,也有其他女同学感同身受,谁没有做梦的青春啊!
  而纸条下方韩老师用力地写道:“同学,我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你以为我会喜欢一名高中生吗?切记,大学校园才是放飞青春梦想的乐园!”
  那女同学哽咽起来:“老师,谢谢您当年用这样的方式把我带出青春的地方!”
  所有同学一起说:“老师,谢谢您!”
其他文献
一  清朝嘉庆年间,芜县县城里有家杨记丝绸作坊,老板名叫杨志立。杨志立原本是一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哥,三年前他父亲杨老掌柜去世后,才不得不挑起了经营丝绸作坊的重担。  三年来,由于杨志立只热衷于吃喝玩乐,不善经营,杨记丝绸作坊每年都要亏掉大笔的银两,渐渐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好在第四年春上,杨志立终于醒悟过来,开始想要好好地经营作坊了。  芜县地处平原,桑树少,养蚕的人家不多,出产的蚕茧不仅数量少
期刊
这年冬天,鹿城没有下过雪,尽管临近年关前下过几场雨,但天气不太冷。住在金龙小区的周大伯喜滋滋地告诉儿子:“惠中啊,今年是暖冬,就连我这个老气喘也没感冒,更沒咳嗽!”  可谁也没有想到,周大伯的话才说了几天,一场疫情便从天而降。  眼看春节越来越近,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周大伯儿子周惠中是镇交警中队的队长,平时就很忙,到了年关更是见不着人影,已有好几年没在家里过年了。今年是周大伯的本命年,吃了年夜饭
期刊
这是一个医德仁心的故事。我们曾经看到听到很多医生救死扶伤的故事,但是不得不承认,也有一些人把曾经奉为圭臬的职业道德弃之不顾,恃己之长,专心蝇营。传统中医是“仁心仁术”,神针王相信为医之道治病救人,在家国危难之际,以医救民,是他的报国之道,越是世道艰难,越要凭着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济世。无论面对利益诱惑、贫困乞丐,还是生命威胁,他都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始终恪守医德。大儿子因抗日而死,当日本军医前来求治时
期刊
罗平爹娘死得早,为了混口饭吃,他十几岁就到处打零工,割麦子、摘棉花啥都干。这一年,村里遭了旱灾,粮食收成不好,乡亲们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想方设法接济罗平。  罗平家门前有棵大槐树,大槐树背后有个树洞,赶上罗平外出干活儿不在家的时候,好心人就把东西塞到树洞里,有时候是几个窝头,有时候是一碗麦饭,总之谁家有多的,谁家就给点儿,也不会刻意去跟罗平说。  这天,罗平从外面回来,照例伸手
期刊
话说东山市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有个副主任叫储丽娟,三十多岁,要强得不得了,做事总是与众不同,敢想敢干,别人不愿做的事,她偏喜欢做,一旦做起事来不愿输给任何人,同事給她取了个形象的绰号———花木兰。  这不,新年快到了,假期医院要留人值班,安排谁值班合适呢?领导一下犯了难。听说春节没人愿意值班,储丽娟的倔劲儿一下来了,别人不愿干,我来呀!  临放假了,医院领导召集所有人开会,传达说疫情就在眼前了,要
期刊
赵成虎属虎,也许天命注定,他从小就对虎“情有独钟”,一到动物园就趴在虎笼子外挪不动脚步。他搜集了很多老虎画和照片,一有时间就沉浸其中,恨不能弄只真老虎养在家里。  一天,他到县城去赶集,见到有人卖大张的山水动物画,其中有一张东北虎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买了一张打算回家贴在客厅里。赶集回来,走到红石砬子下,实在累了,他就坐在一棵百年老榆树下,一边休息一边展开那张画欣赏。这时他突发奇想,要是能在野外
期刊
一大早,董良洗漱完毕,习惯性地打开电视,边吃早点,边看《宿城新闻>。  这时候,电视节目正介绍一位叫施展的致富能手。  董良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是一惊施展?怎么和我的发小一个名?他仔细一认,乐了,屏幕上的人还真是他的发小施展。  原来小时候外号叫“泥鳅”的施展,这些年一直在广州经商。他白手起家,摸爬滚打,辛辛苦苦挣下了三千万,他决定回家乡发展新型农业。几年前,他在老家包下了八百亩地,栽果树,种草莓,
期刊
小镇上有一个叫古雯雯的女孩,二十七八岁了,还没有男朋友,一晃就成了大龄剩女。古雯雯长相甜美,家庭条件又好,可她眼光不是一般的高,不但要求男方家庭条件好,收入高,还得英俊挺拔,人才出众,挑去挑来就挑花了眼。  古雯雯的父亲是个精明的生意人,赚的钱在小镇上首屈一指,可是却拿女儿的公主病没一点办法。古雯雯也说了,她不抗拒结婚,可是总得找对人啊,与其找错人半途离婚,不如一开始就把眼睛擦亮点。母亲只好四处托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不满十六岁的黄三和同学们一起,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来到一处偏僻的林场,成为一名上山知青。  林场的冬天格外寒冷,大雪覆盖了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黄三他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半大小伙子们,学着老工人们的样子,在棉鞋里絮上乌拉草、打上绑腿、棉手套缝上背带、饭盒里装上窝头咸菜,就这样开始了爬冰卧雪的林业工人生活。  数九寒天,正是冬采的旺季。黄三跟着年长的工人师傅们来到冬采
期刊
星期天,刘晋驱车回老家刘家村,他敲开了一家的门,一个老年人开了门,把他迎了进去。  刘晋进屋一看,见十几个孩子在堂屋复习功课,就对老人说:“吴老师退休金也有七八千吧?还开补习班。”吴老师说:“你误会了,我招了几个家境困难的孩子给他们免费补习功课,不但不收费,还管饭呢!”  刘晋沉吟一下,又说:“吴叔,我是来收房子的。”吴老师惊讶地说:“这房子我买到手十年了,你现在要收房子?什么意思?”刘晋理直气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