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及学数学的无穷乐趣。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做拍手活动。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第一次拍四下,第二次拍三下,第三次拍二下,第四次拍一下,第五次拍半下。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手,只做了一个拍手的手势,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只拍半下。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学习的欲望。
2、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问题和习题的呈现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这些问题变得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让静止的变成会动的,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让孩子改成了糖块,然后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块糖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块,9÷3=3(盘);(2)每盘放9块,9÷9=1(盘);(3)每盘放2块,9÷2=4(盘),多1块;(4)每盘放4块,9÷4=2(盘)多1块;(5)每盘放5块,9÷5=1(盘)多4块。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把问题改变了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中,我把同学们带到了操场上,以游戏的形式,让一个同学听老师的口令:先向前走两步,然后再向左走五步,再向后退一步后,让同学们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于是好多同学跟着做起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们虽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主要表现在: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等。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应让他们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再有,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此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给学生指出错误之处,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我们教师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使学生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等于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做拍手活动。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第一次拍四下,第二次拍三下,第三次拍二下,第四次拍一下,第五次拍半下。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手,只做了一个拍手的手势,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只拍半下。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学习的欲望。
2、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问题和习题的呈现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这些问题变得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让静止的变成会动的,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让孩子改成了糖块,然后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块糖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块,9÷3=3(盘);(2)每盘放9块,9÷9=1(盘);(3)每盘放2块,9÷2=4(盘),多1块;(4)每盘放4块,9÷4=2(盘)多1块;(5)每盘放5块,9÷5=1(盘)多4块。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把问题改变了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中,我把同学们带到了操场上,以游戏的形式,让一个同学听老师的口令:先向前走两步,然后再向左走五步,再向后退一步后,让同学们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于是好多同学跟着做起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们虽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主要表现在: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等。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应让他们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再有,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此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给学生指出错误之处,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我们教师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使学生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等于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