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口语使用及综合能力的养成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缺失导致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的耦合度大相径庭。在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探究理当放在首要位置。调整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注重跨文化话题的思考辩论性,采用多途径方式评价,构建学生运用逻辑推導进行思考的认知、应用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思辨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需要思辨能力
在跨国交流中,语言所提供作用的不仅仅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更多的作用是构建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桥梁。美国跨文化交际学者菲利普森(Gerry Philipsen)曾提出交际参与者借助特定情形中的资源和交际行为相关的符号、意义、前提、规则来命名、阐释和判断人们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交际行为。【1】所以每一种情景、语境下语言表达的恰当性在跨国文化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需要使用语言者对双方地域的社会、文化、人文等都有相应的了解。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使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交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口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让学生习得思辨能力。美国学者彼得·法乔恩(Peter Facione)提出思辨的倾向是把它分为7个要素,分别是寻真性、好奇心、自信度、系统性、认知成熟度、分析性、开放性。【2】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点,一是认知成熟度,它是指剖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倾向以及能力。二是分析性,它是指处理问题的计划性、专注性以及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行动服从于理智的心理状态。思辨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所提供的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文、不同社会、宗教信仰等等的语境变化。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途径
1.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增加口语训练强度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领者,一方面需要熟知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从宏观的、较为全面的角度去选择每一次口语课程教学的案例。首先,口语课程内容的素材很重要。它需要教师下功夫大范围的从各个地方收集体现不同国家人文风情的材料,或者是体现对同一事物或者事件由于生活背景不同而呈现的不同的理解的对话素材。这样的对话素材可以激励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从而思考是由什么原因而导致的不同的话语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语言环境的内化。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材料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在口语课程教学中对话题的背景、人文等情况需要给学生做好提前的介绍,或者是安排学生收集相关的话题知识信息。这样的过程能够更好的使学生透析话题内容。再次,教师在课程呈现形式上可以丰富多彩。课程设计上可以使用金典电影配音方式,电影的内容以及语言情感表达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加上课前的背景透析,学生更加能够理解情境下人物的对话模式。也可以使用就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教师稍作引导性话语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分组辩论。所有的口语课程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达到口语的强化训练以及思辨能力的提升。
2.依托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话题
英语口语作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交流者想要达到他预期的交流目的,所要具备的是一种综合表达能力,依托于交流者的知识储备与思维逻辑。所以在口语课程教学中所选择的话题不能只局限于某些书本,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语言的精准与流畅需要大量的资源进行训练。时代信息更新换代得太快,各个国家之间的也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向世界命运共同体发展。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授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网络资源平台,把眼界放宽到世界各地。教学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世界各地的人文社会情感、科学创新内容、政治事实热点、经济发展动向、宗教传统观念、各阶层教育体系、国家地理环境等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提升自己口语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知识信息,并从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力,让他们理解不同国家、不过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个性与共性。英语口语学习中语言的输入性基础记忆与语言输出性逻辑都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就是学生的无意识语言语法等记忆怎样去和现实联系起来达到有意识、有逻辑的输出。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个体,他们都有自己倾向选择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据所教授的班级合理调整口语课程教学内容。在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新颖的内容,例如一部近期比较叫座的电影。教师可以截取电影里的某个内容进行扩展衍生话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下进行资料查阅扩充自身的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就某一段对话让学生进行模仿,甚至举行小组配音比赛,在配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地道英语口语发音。
3.有效引领,注重话题阐述过程
根据期望价值 VIE 理论(Valence-Instrumentality-Expectancy theory),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性条件。VIE 理论也认为,个体关心行为目标的价值,行为目标带来的积极结果。如果个体认为目标的价值越大,带来的积极效果越大并且达到行为目标的可能性越大,那么他们的动机强度就越大。【3】就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引领与学生的个体行为目标的价值成正比。教师引领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造就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动机,让学生从根源上渴望习得更多然后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英语作为学生所习得的除了自己母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教授的不再是单词、语法这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口语课程教学课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学习的环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整个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引领者起到引领课程环环相扣的作用,学生作为这样的课程情境环境需要授课教师的精心设计与预演,怎样让学生构建语言逻辑,在这对授课教师的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是非常高的。
4.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英语口语教学的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是一脉相连的。很多专家学者的相关调查显示:在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口语是公认的最难掌握、最难教好的一项技能?学生的口语水平提升不易且较难直观衡量,口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持续的学习兴趣?【4】所以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单种教学评价方式,我们需要从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的内容与方式、学生需要习得的语言应用技巧等多路径进行多种教学评价方式。
首先,英语口语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评价。每一次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目标都有所不同,涉及的重点也会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观察记录到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规范的表现、积极或者消极情绪表现、逻辑思维能力表现等等。记录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可以让教师在下一次课程教学计划中更好的转变或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其次,学生在每次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都应该运用语言运用的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每次课程教学的内容都会涉及到听说读。听说读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听得懂、说得出和会读,重点在于是否能够听得出每一句话背后所涉及到的人物情绪与情感,是否能够准确的且有声有色的表达出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否能够把读的语句内化于心。教师在设计每一次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就要把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需要获得的教学任务设计进去。比如学生课前对课程单词、短语、语句、文化背景等的预习效果评估;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听写速记能力、英语段落的理解能力、人物或文章情感背景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估。再次是传统的英语口语期末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英语口语能力期末考试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口语的表达能力没有一个准确标准的答案。每一个话题,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自身不同的解答方式。所以每一次期末考試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最终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口语应用是应做到母语般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需要英语口语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中融入思辨培养的具体实施步骤,促使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晓萍,康兆春,罗赛群,霍明杰,张黎琴,跨文化教学之重:外语教学的跨文化诠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17.
[2]Facione, P. A. 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J].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1995,44(1):1-25
[3]徐智鑫,张黎黎. 二语动机:理论综述与案例分析[M]. 中国出版集团:2014年 4 月. 2014,p.020-021
[4]吴剑. 泰国学生汉语听力焦虑的探索性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1,09(03):76-8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思辨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需要思辨能力
在跨国交流中,语言所提供作用的不仅仅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更多的作用是构建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桥梁。美国跨文化交际学者菲利普森(Gerry Philipsen)曾提出交际参与者借助特定情形中的资源和交际行为相关的符号、意义、前提、规则来命名、阐释和判断人们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交际行为。【1】所以每一种情景、语境下语言表达的恰当性在跨国文化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需要使用语言者对双方地域的社会、文化、人文等都有相应的了解。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使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交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口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让学生习得思辨能力。美国学者彼得·法乔恩(Peter Facione)提出思辨的倾向是把它分为7个要素,分别是寻真性、好奇心、自信度、系统性、认知成熟度、分析性、开放性。【2】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点,一是认知成熟度,它是指剖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倾向以及能力。二是分析性,它是指处理问题的计划性、专注性以及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行动服从于理智的心理状态。思辨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所提供的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文、不同社会、宗教信仰等等的语境变化。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途径
1.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增加口语训练强度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领者,一方面需要熟知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从宏观的、较为全面的角度去选择每一次口语课程教学的案例。首先,口语课程内容的素材很重要。它需要教师下功夫大范围的从各个地方收集体现不同国家人文风情的材料,或者是体现对同一事物或者事件由于生活背景不同而呈现的不同的理解的对话素材。这样的对话素材可以激励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从而思考是由什么原因而导致的不同的话语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语言环境的内化。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材料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在口语课程教学中对话题的背景、人文等情况需要给学生做好提前的介绍,或者是安排学生收集相关的话题知识信息。这样的过程能够更好的使学生透析话题内容。再次,教师在课程呈现形式上可以丰富多彩。课程设计上可以使用金典电影配音方式,电影的内容以及语言情感表达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加上课前的背景透析,学生更加能够理解情境下人物的对话模式。也可以使用就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教师稍作引导性话语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分组辩论。所有的口语课程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达到口语的强化训练以及思辨能力的提升。
2.依托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话题
英语口语作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交流者想要达到他预期的交流目的,所要具备的是一种综合表达能力,依托于交流者的知识储备与思维逻辑。所以在口语课程教学中所选择的话题不能只局限于某些书本,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语言的精准与流畅需要大量的资源进行训练。时代信息更新换代得太快,各个国家之间的也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向世界命运共同体发展。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授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网络资源平台,把眼界放宽到世界各地。教学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世界各地的人文社会情感、科学创新内容、政治事实热点、经济发展动向、宗教传统观念、各阶层教育体系、国家地理环境等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提升自己口语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知识信息,并从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力,让他们理解不同国家、不过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个性与共性。英语口语学习中语言的输入性基础记忆与语言输出性逻辑都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就是学生的无意识语言语法等记忆怎样去和现实联系起来达到有意识、有逻辑的输出。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个体,他们都有自己倾向选择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据所教授的班级合理调整口语课程教学内容。在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新颖的内容,例如一部近期比较叫座的电影。教师可以截取电影里的某个内容进行扩展衍生话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下进行资料查阅扩充自身的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就某一段对话让学生进行模仿,甚至举行小组配音比赛,在配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地道英语口语发音。
3.有效引领,注重话题阐述过程
根据期望价值 VIE 理论(Valence-Instrumentality-Expectancy theory),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性条件。VIE 理论也认为,个体关心行为目标的价值,行为目标带来的积极结果。如果个体认为目标的价值越大,带来的积极效果越大并且达到行为目标的可能性越大,那么他们的动机强度就越大。【3】就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引领与学生的个体行为目标的价值成正比。教师引领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造就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动机,让学生从根源上渴望习得更多然后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英语作为学生所习得的除了自己母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教授的不再是单词、语法这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口语课程教学课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学习的环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整个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引领者起到引领课程环环相扣的作用,学生作为这样的课程情境环境需要授课教师的精心设计与预演,怎样让学生构建语言逻辑,在这对授课教师的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是非常高的。
4.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英语口语教学的评价与英语口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是一脉相连的。很多专家学者的相关调查显示:在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口语是公认的最难掌握、最难教好的一项技能?学生的口语水平提升不易且较难直观衡量,口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持续的学习兴趣?【4】所以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单种教学评价方式,我们需要从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的内容与方式、学生需要习得的语言应用技巧等多路径进行多种教学评价方式。
首先,英语口语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评价。每一次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目标都有所不同,涉及的重点也会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观察记录到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规范的表现、积极或者消极情绪表现、逻辑思维能力表现等等。记录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可以让教师在下一次课程教学计划中更好的转变或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其次,学生在每次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都应该运用语言运用的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每次课程教学的内容都会涉及到听说读。听说读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听得懂、说得出和会读,重点在于是否能够听得出每一句话背后所涉及到的人物情绪与情感,是否能够准确的且有声有色的表达出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否能够把读的语句内化于心。教师在设计每一次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就要把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需要获得的教学任务设计进去。比如学生课前对课程单词、短语、语句、文化背景等的预习效果评估;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听写速记能力、英语段落的理解能力、人物或文章情感背景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估。再次是传统的英语口语期末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英语口语能力期末考试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口语的表达能力没有一个准确标准的答案。每一个话题,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自身不同的解答方式。所以每一次期末考試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最终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口语应用是应做到母语般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需要英语口语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中融入思辨培养的具体实施步骤,促使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晓萍,康兆春,罗赛群,霍明杰,张黎琴,跨文化教学之重:外语教学的跨文化诠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17.
[2]Facione, P. A. 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J].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1995,44(1):1-25
[3]徐智鑫,张黎黎. 二语动机:理论综述与案例分析[M]. 中国出版集团:2014年 4 月. 2014,p.020-021
[4]吴剑. 泰国学生汉语听力焦虑的探索性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1,09(03):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