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负债率比60%的国际警戒水平高出一倍有余。
中国政府到底背负了多少债务?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方面的偿债能力不成问题,但这些数据显著压低了中国的债务规模。
中国财政部在3月份发表报告称,截至2007年底中央政府负债人民币5.21万亿元。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这一数目尚属适中;而且由于其中大多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长期债务,中国负债的结构比较合理。眼下中国坐拥1.80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几乎是其外币主权债券规模的51倍;且政府负债中只有不到5%是外债。
然而,这一官方数据并未包含中央政府为市政及其他本地项目所借入款项、财政部为部分银行资本结构调整提供的担保、世界银行与其他机构或政府展期的债务、国家开发银行与其他两家政策性银行的借款、以及因其他名目(例如发放粮食补贴)背负的各种债务。此外,中国可能还为实现军事扩张而举借了数目不明的资金。
虽然我们不清楚北京的总负债规模,但我们确实能发现其借贷习惯存在着令人担忧的趋势:中央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进行融资。随着时间推移,北京方面提供的数据也变得更加缺乏透明度。
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末中国负债相当于GDP的21.1%,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60%。然而,考虑到北京对跨国机构与外国政府的负债,上述比例可能应该增加3个百分点;算上中央政府为下级政府背负的债务,这一比例可能就要再上升10个百分点。
地方省市也背负了庞大的债务,至少从理论上讲它们也是中央政府的负债。
中国市级政府没有借贷的权利,但他们常常通过下设“管道”公司发行债券或直接从当地银行贷款。一份五年前的报告显示,地方政府发行的此类债务规模达到了6000亿美元,不过如今这类债务估值要低了很多——有时看似是被刻意压低了。
那些将地方债务视为潜在雷区的北京分析人士近日指出,此类债务的规模可能达到了人民币1万亿元。世界银行2006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各城市的非预算债务规模“可观”,但具体数额并不清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6年2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地方债务可能占到2002年GDP的3.5%至9.3%。
上述数字或许低估了地方债务的规模,而除了时间推移的因素之外,这其中还有其他原因。地方政府也许要弥补养老金的空缺,尤其是当有欺诈行为发生时——这种事情在今天已是司空见惯。在国家为减轻农民的重负而废除农业税后,乡村政府也变得囊中羞涩了起来。然而,中国总理温家宝并未下令对失去了一大笔税收收入的农村政府给予什么财政补贴。北京方面只发布政令但不给财政支持的做法一直都是个问题。
此外,中国GDP的很大一部分——可能高达四分之一的比例——都得益于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很多时候,中央会向地方政府的项目提供种子资金,而这些项目大多或公开或私下地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的担保,尽管它们并不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地方政府的债务增加速度似乎就大致等同于中国的GDP增速。
较为准确的估计显示,各省市政府背负的未记录在案的债务规模大概相当于GDP的10%。这使得负债与GDP之比达到了45%左右,仍与国际警戒水平存有一段距离。不过这一数字并没有涵盖其他债务,比如财政部、其下属部门和国有银行帐面上约1万亿美元的不良及问题贷款。全国社保体系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北京不断增加社保给付,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后,中国的负债率比60%的国际警戒水平高出一倍有余。
当然,这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数字其实也没有什么魔力。阿根廷五年前负债率达到55%时就宣布了拖欠债务,而虽然意大利和日本的债务超过了GDP,但它们的现代化经济显然能够承受住如此重压。
然而当中国经济再次面临颓势时(许多人预计奥运结束即会如此),它的隐性债务可能不仅会触发国内危机,还会在海外引起恐慌。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够逃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当看到北京一次性抛出1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偿还其国内的隐性债务时,我们或许能很快明白发生了什么。(摘自:《华尔街日报》2008年7月23日 编译:何乐)
中国政府到底背负了多少债务?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方面的偿债能力不成问题,但这些数据显著压低了中国的债务规模。
中国财政部在3月份发表报告称,截至2007年底中央政府负债人民币5.21万亿元。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这一数目尚属适中;而且由于其中大多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长期债务,中国负债的结构比较合理。眼下中国坐拥1.80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几乎是其外币主权债券规模的51倍;且政府负债中只有不到5%是外债。
然而,这一官方数据并未包含中央政府为市政及其他本地项目所借入款项、财政部为部分银行资本结构调整提供的担保、世界银行与其他机构或政府展期的债务、国家开发银行与其他两家政策性银行的借款、以及因其他名目(例如发放粮食补贴)背负的各种债务。此外,中国可能还为实现军事扩张而举借了数目不明的资金。
虽然我们不清楚北京的总负债规模,但我们确实能发现其借贷习惯存在着令人担忧的趋势:中央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进行融资。随着时间推移,北京方面提供的数据也变得更加缺乏透明度。
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末中国负债相当于GDP的21.1%,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60%。然而,考虑到北京对跨国机构与外国政府的负债,上述比例可能应该增加3个百分点;算上中央政府为下级政府背负的债务,这一比例可能就要再上升10个百分点。
地方省市也背负了庞大的债务,至少从理论上讲它们也是中央政府的负债。
中国市级政府没有借贷的权利,但他们常常通过下设“管道”公司发行债券或直接从当地银行贷款。一份五年前的报告显示,地方政府发行的此类债务规模达到了6000亿美元,不过如今这类债务估值要低了很多——有时看似是被刻意压低了。
那些将地方债务视为潜在雷区的北京分析人士近日指出,此类债务的规模可能达到了人民币1万亿元。世界银行2006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各城市的非预算债务规模“可观”,但具体数额并不清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6年2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地方债务可能占到2002年GDP的3.5%至9.3%。
上述数字或许低估了地方债务的规模,而除了时间推移的因素之外,这其中还有其他原因。地方政府也许要弥补养老金的空缺,尤其是当有欺诈行为发生时——这种事情在今天已是司空见惯。在国家为减轻农民的重负而废除农业税后,乡村政府也变得囊中羞涩了起来。然而,中国总理温家宝并未下令对失去了一大笔税收收入的农村政府给予什么财政补贴。北京方面只发布政令但不给财政支持的做法一直都是个问题。
此外,中国GDP的很大一部分——可能高达四分之一的比例——都得益于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很多时候,中央会向地方政府的项目提供种子资金,而这些项目大多或公开或私下地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的担保,尽管它们并不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地方政府的债务增加速度似乎就大致等同于中国的GDP增速。
较为准确的估计显示,各省市政府背负的未记录在案的债务规模大概相当于GDP的10%。这使得负债与GDP之比达到了45%左右,仍与国际警戒水平存有一段距离。不过这一数字并没有涵盖其他债务,比如财政部、其下属部门和国有银行帐面上约1万亿美元的不良及问题贷款。全国社保体系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北京不断增加社保给付,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后,中国的负债率比60%的国际警戒水平高出一倍有余。
当然,这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数字其实也没有什么魔力。阿根廷五年前负债率达到55%时就宣布了拖欠债务,而虽然意大利和日本的债务超过了GDP,但它们的现代化经济显然能够承受住如此重压。
然而当中国经济再次面临颓势时(许多人预计奥运结束即会如此),它的隐性债务可能不仅会触发国内危机,还会在海外引起恐慌。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够逃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当看到北京一次性抛出1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偿还其国内的隐性债务时,我们或许能很快明白发生了什么。(摘自:《华尔街日报》2008年7月23日 编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