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已在初中体育教学这个工作岗位上干了有16个年头了,每年都会都组织学生参加体育中考。体育纳入中考科目后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校体育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落实了教育部要求的中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不少于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指示精神,尤其是对学生学习重负后的心理压力得以及时的释放,促进了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也为体育教师提升了社会地位。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文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一种现实。但体育中考后的弊端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
在初中,中考成绩是压倒一切的工作。对于体育中考,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因为这也是中考的一部分。学校每年都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体育中考的辅导工作,包括班主任管理本班的训练工作,体育教师现场指导,每天上午七点至七点半,下午第四节课操场上全是初三学生在训练,这还包括每周三节体育课,都是围绕体育中考的几个项目来进行训练。不可否认的是,每年只要体育中考一结束,学校的体育课马上停上,学生告别了体育课,告别了体育。这种现象在很多实施体育中考的地区普遍都存在。
我常常也在反思,首先,体育中考真正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了吗?我看还是“应试现象”表现的多,考什么练什么是各学校对待体育中考的做法,笔者所在地区初中体育考试项目几乎每年都一样,到了去年才有所变动。由以前的立定跳远、实心球和短跑、长跑二选一必考,变为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三项任选一项,篮球、排球、足球三项任选一项和长跑必考。体育教师讨论的不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怎样提高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体育中考均分高低是学校考核体育教师重要因素之一,体育中考均分高低也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评比的数据,可以说谁的均分高谁的体育中考就抓的好。所以我们体育老师就只要研究怎样让所有的学生在这几项考试项目上拿满分、拿高分。但这就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全部意义么?
在这种考核情形之下,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加大了体育教师上体育课的难度。中考是以大多数学生能拿到满分来制定评分标准的,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能拿满分后,上体育课的热情陡减,如果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一起训练,或多或少会影响差生的训练。如果把他们放出去自由活动又不利于体育教师控制安全隐患,出了问题谁也负不了这个责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不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健全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训练过程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的过程,如果让好一点的学生去帮助差生,一是差生的面子上过不去,二是帮助者会觉得兴趣索然。再者,一部分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在一起训练过程中,心早已飞向了球场,这种压抑的心理如果得不到释放,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其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上基本围绕中考项目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初三的体育课,这样的体育课乏味单调,学生都不愿意上,但想自己能多拿中考分数就硬着头皮上课。表面上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所提高,但中考过后学生就回到了繁忙的文化课学习上,体育课甚至在初三的最后几个月被其他课占领。即使学生上了高中,因为高考没有体育考试,高中的体育课就没有考试压力,上课完全取决于体育教师。据我了解我们市高中的体育课有绝大部分是“放羊式”的教学,高中校长对学校体育的关注更在于学校运动队的成绩上。所以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能有多少得到提高呢?
再次,中考体育原本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树立现代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一种手段。但我们一些体育教师错误理解了体育中考的目的,通过临阵抱佛脚来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要知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平时的积累、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学生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体育锻炼方法用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培养自觉锻炼意识,要推行灌输终身锻炼理念,从根本上增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把终身体育引入课堂,从而真正达到体育中考的目的。
总之,体育中考如果制定了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使教考有机结合,还是利大于弊的,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其它学科的学习,形成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真正受益者,同时也实现了中考体育的真正价值。
在初中,中考成绩是压倒一切的工作。对于体育中考,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因为这也是中考的一部分。学校每年都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体育中考的辅导工作,包括班主任管理本班的训练工作,体育教师现场指导,每天上午七点至七点半,下午第四节课操场上全是初三学生在训练,这还包括每周三节体育课,都是围绕体育中考的几个项目来进行训练。不可否认的是,每年只要体育中考一结束,学校的体育课马上停上,学生告别了体育课,告别了体育。这种现象在很多实施体育中考的地区普遍都存在。
我常常也在反思,首先,体育中考真正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了吗?我看还是“应试现象”表现的多,考什么练什么是各学校对待体育中考的做法,笔者所在地区初中体育考试项目几乎每年都一样,到了去年才有所变动。由以前的立定跳远、实心球和短跑、长跑二选一必考,变为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三项任选一项,篮球、排球、足球三项任选一项和长跑必考。体育教师讨论的不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怎样提高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体育中考均分高低是学校考核体育教师重要因素之一,体育中考均分高低也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评比的数据,可以说谁的均分高谁的体育中考就抓的好。所以我们体育老师就只要研究怎样让所有的学生在这几项考试项目上拿满分、拿高分。但这就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全部意义么?
在这种考核情形之下,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加大了体育教师上体育课的难度。中考是以大多数学生能拿到满分来制定评分标准的,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能拿满分后,上体育课的热情陡减,如果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一起训练,或多或少会影响差生的训练。如果把他们放出去自由活动又不利于体育教师控制安全隐患,出了问题谁也负不了这个责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不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健全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训练过程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的过程,如果让好一点的学生去帮助差生,一是差生的面子上过不去,二是帮助者会觉得兴趣索然。再者,一部分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在一起训练过程中,心早已飞向了球场,这种压抑的心理如果得不到释放,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其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上基本围绕中考项目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初三的体育课,这样的体育课乏味单调,学生都不愿意上,但想自己能多拿中考分数就硬着头皮上课。表面上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所提高,但中考过后学生就回到了繁忙的文化课学习上,体育课甚至在初三的最后几个月被其他课占领。即使学生上了高中,因为高考没有体育考试,高中的体育课就没有考试压力,上课完全取决于体育教师。据我了解我们市高中的体育课有绝大部分是“放羊式”的教学,高中校长对学校体育的关注更在于学校运动队的成绩上。所以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能有多少得到提高呢?
再次,中考体育原本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树立现代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一种手段。但我们一些体育教师错误理解了体育中考的目的,通过临阵抱佛脚来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要知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平时的积累、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学生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体育锻炼方法用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培养自觉锻炼意识,要推行灌输终身锻炼理念,从根本上增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把终身体育引入课堂,从而真正达到体育中考的目的。
总之,体育中考如果制定了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使教考有机结合,还是利大于弊的,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其它学科的学习,形成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真正受益者,同时也实现了中考体育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