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文化的延续和繁荣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纽带,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建筑文化工程的重要性,就能找到彰显中华文化建筑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建筑文化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塑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依据建筑文化工程的现状讲述了建筑文化工程的内涵及其创新的必要性。
关键词:建筑文化;内涵;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城市化建设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关系极为重要。依据现实建筑文化的现状,充分吸收建筑文化工程内涵,结合建筑文化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创新是重要的使命。
一、建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近几年的文化博览会上,国内众多文化建设、创意公司纷纷崭露头角。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建筑文化工程的弊端与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客观问题的危害性,合理的改善,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使建筑工程文化有序创新的传承下去。
二、建筑文化的内涵
1.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产品,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与传递。除了构筑生活空间外,还在人类历史中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转变的叙述作用。而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综合。恰如美国文化雪茄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D.Lluckhohn)所言 ,“文化由明确和含糊的行为模式组成,这些行为模式通过符号来获取并传递。”《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建筑文化的本源正式人居生活方式以及实际生活本身的外显形式,人居行为模式决定了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本质核心由传统建筑思想(即院子历史和由历史选择的人居思想)及其符号,意义组成,在“时间连续统”中形成了传统与历史的观念,而在“空间连续统”中形成了场域与族类的观念
2.建筑是科学,科技与艺术的合体,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与思维习惯。诚实的建筑虽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却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反映着时代的科学发展,科技水准,审美精神,文化特色,记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审美指向。建设是生活的舞台,人在一生中总是穿梭于无数的建筑之中,高的,矮的,壮观的,有没的,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无论是那种建筑空间,已不仅仅作为人居的单一功能存在,同时亦比承载着更多更高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元素,在不经意间传递出文化的意味与感知。换而言之,建筑不只是一个技术空间的构架,也意味着文化空间的延展。建筑在中国从来就不单是一个工具,更作为一种具象的象征性文化符号,承载着社会功用,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从远古的“左祖右社”,到富有威武之势的皇宫宝殿,以及小桥流水式的文人园林,都体现了建筑是人生的艺术空间,是文化演示的舞台。他们能在“润物之间”改变着人类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建筑文化的魅力,也是其所具有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适时出现,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选择。
3.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之一。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培养,不仅代表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代表了城市文化新的追求与探索,这必将对建筑创造与民众审美导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出现将会体现城市建筑之间的文化差距,推动与促进城市建设者清楚自身的情况,使之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而对于与城市建筑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公众而言,则可以获得一个较准确的城市建筑文化之间的比较,将其作为总结哦投资决策与思维感受的参考依据
4.城市建筑文化以其承载的内容与相应的功能,成为城市文化主要的代言者之一,而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信息载体,其承担着记载城市历史渊源,反应城市未来理想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城市建筑文化的确立过程中,务必在地标简直,居民住宅。公共荐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建筑创意,民众关注等多方意见,方才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常说某一建筑是某一个城市的窗口。但是城市的建筑文化并不是只要求我们关注极少数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要和与城市肌理共呼吸的居民建筑相联系,去关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建筑文化,这也是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特色与特点之一
三、建筑文化客观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过于简单化,雷同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延长宽阔,促进了楼群诞生与楼房长高。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老百姓享受了国家建设的好处,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最近,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十分感伤地呼吁:中国的600多个城市基本没有个性!这就是说,在过去2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建筑师、管理者、决策者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在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特有的文化建设与保护,造成了城市失去特色,建筑文化缺位,建筑师处境尴尬,城市建设责任不清。没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城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修正与割裂,如果让这样的不良现象持续下去,将会给我国延续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成沉重打击或者有形成文化断层的后果。
2.盲目的崇洋媚外陋习
看华南板块,欧式和中国传统风格的楼盘都有,这些欧式建筑在我们看来都不是欧洲的东西,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只不过把外表的东西搬过来,但并没有把欧洲的元素融入到里面,而花费很多钱去搞一些形式的模样,这样的铺张浪费是没有必要的。对于没有掌握欧式建筑的基本元素的着搬照抄也是没有意义的浪费资源。我们造出了连外国人都没有的所谓欧式建筑,我们的心情是喜?是悲?是滑稽?是荒唐?抑或是其他?一些国内的研究者也发出“在中国看不到好的中式建筑”的感叹!
可见,没有借鉴的生吞活剥式的所谓“创造”,既脱离了国情,也没有实践基础,是没有活力的。这样的建筑尽管有一时的眩目闪光,但是转瞬而泯,带来的只能是遗憾和无奈。还是那句被无数人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无论什么艺术形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或者叫血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要侈谈世界的了。建筑也离不开这个艺术发展与繁荣的宿命。
3.过于注重建设的表面化
回顾我们过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做法,城市老城區改造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大拆大建、献礼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首长工程等。造成重速度轻细节,重实际轻文化,重表面轻内涵的现象,建筑文化在其他要求下被忽视被淹没。
四、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当代建筑创新
1.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建筑形态、注重环境和崇尚自然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都是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中国传统建筑是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去追求那种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而是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
2.创新发展建筑文化
立足传统,创新发展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新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的,新的使用要求,新的建造技术,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使建筑整体而言是新的。但如果离开了我们生长的土地,离开了人们固有的传统,一时的“新”就无法永远“新”。不尊重传统、吸收传统的做法,最终只会迫使建筑创新丧失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迷失方向。创新不是根除传统,而是要从传统的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寻找其新意。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但是只能称作建设大国,而不是建筑学大国,建筑设计从质量到创新都未达到繁荣兴旺的局面。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一种经验的传承与模仿,很难形成开阔的思维。虽然国内各大理工科高校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最为表面的层次,设计建筑时大多采用的也是片面直观的想象。而国外采用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去体验生活,多讨论、多思考,这样人的思维才能越来越活跃。不重复别人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表达建筑师个人的特质,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就形成了多元化,只有多元化,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设计环境,形成和谐的、多元化的建筑文化环境。
五、结束语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伴,其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不断创新的建筑设计又赋予了建筑时代的灵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使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得到空前提升。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关注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办事,从我国的文化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建筑作品,发扬建筑文化的内涵精神。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筑文化学的研究·高介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3
[2]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地理特征、模式及地理要素关系;究·陆泓;王筱春;王建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9
[3]文化、建筑文化、传统建筑文化·张文和;罗章·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2
关键词:建筑文化;内涵;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城市化建设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关系极为重要。依据现实建筑文化的现状,充分吸收建筑文化工程内涵,结合建筑文化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创新是重要的使命。
一、建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近几年的文化博览会上,国内众多文化建设、创意公司纷纷崭露头角。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建筑文化工程的弊端与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客观问题的危害性,合理的改善,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使建筑工程文化有序创新的传承下去。
二、建筑文化的内涵
1.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产品,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与传递。除了构筑生活空间外,还在人类历史中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转变的叙述作用。而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综合。恰如美国文化雪茄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D.Lluckhohn)所言 ,“文化由明确和含糊的行为模式组成,这些行为模式通过符号来获取并传递。”《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建筑文化的本源正式人居生活方式以及实际生活本身的外显形式,人居行为模式决定了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本质核心由传统建筑思想(即院子历史和由历史选择的人居思想)及其符号,意义组成,在“时间连续统”中形成了传统与历史的观念,而在“空间连续统”中形成了场域与族类的观念
2.建筑是科学,科技与艺术的合体,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与思维习惯。诚实的建筑虽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却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反映着时代的科学发展,科技水准,审美精神,文化特色,记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审美指向。建设是生活的舞台,人在一生中总是穿梭于无数的建筑之中,高的,矮的,壮观的,有没的,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无论是那种建筑空间,已不仅仅作为人居的单一功能存在,同时亦比承载着更多更高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元素,在不经意间传递出文化的意味与感知。换而言之,建筑不只是一个技术空间的构架,也意味着文化空间的延展。建筑在中国从来就不单是一个工具,更作为一种具象的象征性文化符号,承载着社会功用,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从远古的“左祖右社”,到富有威武之势的皇宫宝殿,以及小桥流水式的文人园林,都体现了建筑是人生的艺术空间,是文化演示的舞台。他们能在“润物之间”改变着人类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建筑文化的魅力,也是其所具有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适时出现,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选择。
3.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之一。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培养,不仅代表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代表了城市文化新的追求与探索,这必将对建筑创造与民众审美导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出现将会体现城市建筑之间的文化差距,推动与促进城市建设者清楚自身的情况,使之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而对于与城市建筑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公众而言,则可以获得一个较准确的城市建筑文化之间的比较,将其作为总结哦投资决策与思维感受的参考依据
4.城市建筑文化以其承载的内容与相应的功能,成为城市文化主要的代言者之一,而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信息载体,其承担着记载城市历史渊源,反应城市未来理想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城市建筑文化的确立过程中,务必在地标简直,居民住宅。公共荐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建筑创意,民众关注等多方意见,方才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常说某一建筑是某一个城市的窗口。但是城市的建筑文化并不是只要求我们关注极少数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要和与城市肌理共呼吸的居民建筑相联系,去关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建筑文化,这也是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影响力排行榜的特色与特点之一
三、建筑文化客观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过于简单化,雷同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延长宽阔,促进了楼群诞生与楼房长高。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老百姓享受了国家建设的好处,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最近,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十分感伤地呼吁:中国的600多个城市基本没有个性!这就是说,在过去2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建筑师、管理者、决策者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在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特有的文化建设与保护,造成了城市失去特色,建筑文化缺位,建筑师处境尴尬,城市建设责任不清。没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城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修正与割裂,如果让这样的不良现象持续下去,将会给我国延续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成沉重打击或者有形成文化断层的后果。
2.盲目的崇洋媚外陋习
看华南板块,欧式和中国传统风格的楼盘都有,这些欧式建筑在我们看来都不是欧洲的东西,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只不过把外表的东西搬过来,但并没有把欧洲的元素融入到里面,而花费很多钱去搞一些形式的模样,这样的铺张浪费是没有必要的。对于没有掌握欧式建筑的基本元素的着搬照抄也是没有意义的浪费资源。我们造出了连外国人都没有的所谓欧式建筑,我们的心情是喜?是悲?是滑稽?是荒唐?抑或是其他?一些国内的研究者也发出“在中国看不到好的中式建筑”的感叹!
可见,没有借鉴的生吞活剥式的所谓“创造”,既脱离了国情,也没有实践基础,是没有活力的。这样的建筑尽管有一时的眩目闪光,但是转瞬而泯,带来的只能是遗憾和无奈。还是那句被无数人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无论什么艺术形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或者叫血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要侈谈世界的了。建筑也离不开这个艺术发展与繁荣的宿命。
3.过于注重建设的表面化
回顾我们过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做法,城市老城區改造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大拆大建、献礼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首长工程等。造成重速度轻细节,重实际轻文化,重表面轻内涵的现象,建筑文化在其他要求下被忽视被淹没。
四、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当代建筑创新
1.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建筑形态、注重环境和崇尚自然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都是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中国传统建筑是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去追求那种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而是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
2.创新发展建筑文化
立足传统,创新发展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新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的,新的使用要求,新的建造技术,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使建筑整体而言是新的。但如果离开了我们生长的土地,离开了人们固有的传统,一时的“新”就无法永远“新”。不尊重传统、吸收传统的做法,最终只会迫使建筑创新丧失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迷失方向。创新不是根除传统,而是要从传统的建筑中汲取其精髓,寻找其新意。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但是只能称作建设大国,而不是建筑学大国,建筑设计从质量到创新都未达到繁荣兴旺的局面。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一种经验的传承与模仿,很难形成开阔的思维。虽然国内各大理工科高校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最为表面的层次,设计建筑时大多采用的也是片面直观的想象。而国外采用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去体验生活,多讨论、多思考,这样人的思维才能越来越活跃。不重复别人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表达建筑师个人的特质,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就形成了多元化,只有多元化,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设计环境,形成和谐的、多元化的建筑文化环境。
五、结束语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伴,其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不断创新的建筑设计又赋予了建筑时代的灵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使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得到空前提升。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关注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办事,从我国的文化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建筑作品,发扬建筑文化的内涵精神。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筑文化学的研究·高介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3
[2]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地理特征、模式及地理要素关系;究·陆泓;王筱春;王建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9
[3]文化、建筑文化、传统建筑文化·张文和;罗章·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