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基础教育阶段。当前有不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厌学是其中最普遍、最有危害性的问题,它已经成为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本文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案例和典型访谈,系统化、多角度地分析了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从科学理论上剖析初中学生的厌学根源,根据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育质量。
  Abstract; Middle school is the primary education period of nurturing talents for our country.Currrentl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sychological hurdles facing young students ; while hate to study , being most common and hazardous issue, has become one wild spread phenomonon.Based on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and through a lot of exmples and typical interviews,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behavior and reasons of such emotion in a systemic and all round way.Hopful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ter, we will find out the root of the phenomonon and pin out the valid method of solving it in pratice to enforce their motivation of study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end.
  关键词:厌学厌学表现厌学原因厌学对策
  Key Words: hate to study , behavior, root , countermeasure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中生分别仅占10.7%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厌学及其表现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讨厌学习,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当作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后果严重的会导致逃学或旷课,甚至辍学。此外由于初中生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大,厌学情绪又像一种流行病,容易滋长和蔓延,所以如果不及时解决初中生中存在的这一心理障碍,后果的严重性不可估量。那么,厌学的表现是什么呢?概括的讲,有以下三点:
  首先,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说话,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更为严重的是发展到顶撞老师。
  其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发展到不交作业,造成了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考试时也不认真答卷,有的学生想方设法作弊,有的学生干脆不答卷,写上名字了事,造成学习成绩差等后果。
  再次,痴迷于网吧或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上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进而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初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 调查研究表明,厌学情绪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十分严重,在普通中学更普遍,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把精力与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来,产生厌学情绪。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发展特点,一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学习兴趣或不能把精力和兴趣集中到學习上来,“苏霍姆林斯基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都在研究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他发现,缺乏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学习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习中,失败体验过多,学习无望,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由于受到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而造成了心理不健康,从而产生了一种下意识的潜在的逃避学习的动机,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厌学。” 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还是一次次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 “差生 ” 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
  也有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这种归因的方式很难再站起来)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动机的缺失,产生厌学情绪。
  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目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
  有的学生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只是机械的应付,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4、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网络上,从而导致厌学。
   当今社会不良网吧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有些网吧管理不善,里面人员鱼目混珠,开始一些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来到这里,由于学生的心理还远远没有成熟,是非界限不清,加之一些不良网站以及一些不良人员的影响,他们很快便沉迷于暴力游戏、聊天以及色情网站当中不能自拔,他们感到虚幻的空间比学习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驰骋,没有约束、没有压力,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当中便有相当的学生逃学、旷课成为家常便饭,甚至辍学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
  (二)外界因素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 。很多传统的东西在发展中必然会受到冲击,甚至会被新事物所取代,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现在社会虽说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但是在很多时候和很多部门的表现并不全是这样,学生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走入社会之后还不如在校中门门不及格的学生,也就是学校中的所谓差等生,更何况差等生的家长通过关系还可以把他们从一般职员提升到领导阶层。而优秀生因为家长无职无权自己只能自谋职业,艰难的生活在生活的竞争中,这些现象也严重的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他们觉得学习再好,不如有个好爸爸,成绩再好,不如有个好家庭,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学生的心里扎根。
  2、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的管理很多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很多教师就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己任,每天把学生拴在考试题上,做了一题又一题,做了一遍又一遍,教师在题海中飞奔,学生在题海中遨游。学习成了做题,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学生成了教师捞取业绩的工具。更有甚者,教师以培优为名,每节课只以优等生为标准,看优等生会不会,讲难题,怪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成了陪读,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学不会,每天的作业只能抄抄应付,至于在校一天学了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其实差生和优生只有一步之遥,全凭我们的评价标准来定夺。”
  当国家发现应试制度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之后,教育部很早就提出了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求各中小学从素质教育入手改变学校中存在的危机。但是,各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依然我行我素,要求学生早上入校,晚上回家,一天10多小时的在校时间,每天十几节的课堂教学,三尺讲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耕耘,周考,月考、中考,末考,进几名、退几名、第几名。以学分定优劣,以名次发奖状,孩子们在这种日日竞争中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种激励方式使学生每天象上战场,而且有的孩子总也赶不上,长期的压抑是他们精神上受到了多大的打击,于是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再学也是倒数第几,那就不学了,不学了还是倒数,何乐而不为。
  感教育之痛不在于我们教师的负担多大,学生的任务多重,而在于我们的教育的理念和教育行为之间已经没有办法粘合在一起,这种脱离的状态使得整个教育体系面临“两张皮”的困境。一边是轰轰烈烈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一边是落后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考核体系,两者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3、家庭教育偏失的影响
  望子成龙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是“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例子证明人造神童不成功了。” 实现美好愿望的条件往往是加在学生身上过重的学业负担,如果过重的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就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学生对于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理解从而产生反感,从对家长这种做法的厌烦发展到对学习的厌烦,最终发展到厌学。
  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三、消除厌学情绪的对策
  (一)学生应发挥自身“内力”,抗御厌学不良情绪。
  1、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提高控制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如果自己一听到数理化就感到头疼,但对语文还不致头疼的话,那么语文学科就是自己培养学习兴趣的突破口,争取在语文学科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语文取得成功(如作文得高分),愿望得到实现时,就能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成功的喜悦。如果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促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2、 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树立坚定的信念,对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中学生对学习所遇到的困难往往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知識水平缺乏全面的认识,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容易自暴自弃,自我否定。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中学生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在挫折中取得经验,不断成熟起来。当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应当把挫折看做是一种磨练自己的机会,面对困难敢说“太好啦!”要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困难敢说“我能行!”一旦发现自己在学习挫折面前有退却想法时,应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要相信“极限”之后便会有新的境界,可谓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可以用英雄形象、名言警句来勉励自己,从而战胜挫折,做学习的强者。
  3、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目标。
  理想是和个人愿望相联系的一种积极的未来指向。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人,他一定能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激发积极学习动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自觉性,最终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中学生要把崇高的理想和近期奋斗目标联系起来,用理想来激励自己,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消除厌学情绪,改变心灵空虚状态。。
  4、能适应环境,不被社会一些不良因素所影响。
  (二)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1、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并进行有力的督促和检查,让学生乐于走进学校,乐于走进课堂,乐于走进书本。
   由于考试制度的原因,现在的学校、老师不得不围着中考指挥棒转,从而片面追求升学率,于是大量的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整天忙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什么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越来越不愿学习,厌学情绪俞来俞重,厌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只有改革现在这种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考试制度才能真正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给学生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一种爱学、乐学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很吃力又头痛的事。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了
  2、学校和教师要担起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重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
  学校和老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教育思想观念,“从新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分数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正确处理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在目标教学前提下,通过制定目标,课堂教学设置不同的目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考试都设置不同的级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和了解他们是否听得懂,学会适当指导、帮助,帮助他们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难,真正而不是形式上做到因材施教。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实施中学生导师制,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乐学。
  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以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
  3、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做好孩子身边的“老师”。
  (1)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刚到家的温暖。
  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其次,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再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时,要根据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要和孩子一起,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让家里充满亲情,充满尊重和乐趣。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里,他日后一定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2)增加家庭文化气息,让孩子在书香的熏陶下作采撷知识的蜂蜜。
  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相长并不只发生在学校里。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孩子而教育自己,与孩子共同成为家庭教育过程中发展、成长的主体,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而教育孩子,通过教育孩子、向孩子学习又反过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经验学识,从而构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3)父母应以自身正确的言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父母们所应关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他们本身应成为孩子们的有效榜样,只做一切应当做的事,避免邪恶的习惯。” 现在,几乎每一位家长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该做到身体力行。事实上,家庭教育不仅是说的教育,更是做的教育。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有一些家长平时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不合;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为了教育孩子,也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怎样影响孩子,孩子就可能怎样成长。
  国外一位大教育家说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加倍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创造出家长孩子双赢的家庭教育新经验。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P44——47
  [2] [英]约翰.洛克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1版,P142__145
  [3] 魏书生:《好父母好家教》[M]。漓江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P212——216
  [4] 张春良:《网络游戏忧思录》网络游戏忧思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P136——160
  [5] 黄伟奇: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年00期; P190-191
  [6] 吴白泉:对学生“厌学”的调查和思考[J]; 中国教育研究論丛; 2005年00期; P613-614
  [7] 张旭凌 ,王文勤:中学生厌学心理浅析[J]; 教学与管理; 2001年23期; P32-33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联合顺铂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AML HL-60细胞,雷公藤红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及对照组HL-60细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  Abstract: is one
期刊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对淋巴瘤移植小鼠模型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45只建模成功的淋巴瘤移植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各15
充分用丰富饱满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真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这才是教学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Abstract: Inspire students’s zeal with full and rich passion, Cherish them with true love. Harmony relationships
期刊
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并将其分为3组:空白组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用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呢?本文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摸索、总结出利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Abstract: Playing gam
期刊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抗体对七氟烷麻醉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空白组于侧脑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