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等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聪明,接受能力强,就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荣誉和赞美,很少遭遇坎坷和挫折,因而大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因此对于优等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针对他们出现的骄傲情绪所引发的问题应尤为重视。本文通过对老师家长及优等生自身的分析来剖析如何控制优等生的骄傲情绪。
【关键词】优等生;骄傲情绪
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出类拔萃, 经常受到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青睐, 因而往往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骄傲情绪。在和同学发生争论的时候, 这些优等生常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正确,而其他同学的意见都不正确,这种态度如果继续下去,会导致优等生固步自封。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注意到优等生的骄傲情绪,发现苗头就及时进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到自己的优长和不足,从而克服自负态度,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帮助优等生克服骄傲情绪的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无可估量的。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德为先,先教做人
对于优等生的骄傲情绪,要及时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
(二)以人之长比己之短
针对优等生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失衡心理,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搬出班里的各类“尖子”学生,如“学习尖子”、“体育尖子”、“劳动尖子”、“绘画尖子”,使他们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三)经受挫折,严中施教
由于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 耐挫能力普遍较低, 其中优等生更为突出。优等生能力较强, 因而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和标准也较高, 但由于考试无常, 优等生往往达不到自己规定的目标, 从而比其他同学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感。所以, 教师要加强优等生的耐挫折教育, 特别是根据他们的年龄、能力、智力等因素, 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目标, 以避免挫折给他们带来消极和苦恼, 保持其心理健康和情绪愉快。
挫折教育是调整心理失衡的重要法宝。多给优等生品尝失败、接受批评、参与竞争、磨练意志的机会,让他们养成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品格,更加勇敢坚强。
(四)培养健康的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休验 。乐观、愉快的情绪使 人充满朝气,思想开朗、豁达大度、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别人乐于接近自己,增强了己的处世与交往能力,就是遇到烦恼和不幸也能正确对待,做到自我调适,自行解脱,以摆脱不良心境的困扰。
二、父母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言行举止是孩子的榜样,对孩子的心理调节作用同样至关重要,父母应该配合学校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上,降低对孩子的目标确定,不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让优等生像其他孩子一样,多一些玩耍的时间,少一点学习的时间,多一些自由空间,少一点压力。
(二)挫折时,不应该挖苦和蔑视,更不应该为了满足父母自身的虚荣心,当外人的面隐瞒真相,应该和孩子共同面对,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优秀生大都有强烈的虚荣心,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时时处处想表现出自己高人一筹,以此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夸奖。强烈的虚荣心使他们盲目自信,看不起同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被从集体中孤立出来,甚至与同学形成对立,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必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优等生自身的认识无可替代
最重要的是让优等生自己认识到骄傲情绪对自身的害处,以及怎样主动的控制骄傲情绪。要让他们理解这个简单的“木桶理论”: 一只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使只木捅能够盛更多的水,就要知道哪块木板最短,并设法弥补这块木板的现状。
要让优等生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在于他拥有多少优越的条件,而在于他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有时,自我认识的态度也就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虽然对我们来说,认识自己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但是当我们经历过痛苦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那种快乐也是无比的。世界上不会有哪条河永远波澜壮阔,人生也不会有那条路永远笔直平坦。
优等生应该自身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不足,从而抑制骄傲情绪,激发自己的进取心。进取心代表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他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人一旦养成一种不断自我激励, 始终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习惯, 进取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自我激励力量, 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崇高。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著名学者笛卡尔也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不足。”的确这样,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储蓄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领悟到“知也无涯”的深刻含义。做到谦逊成熟,不断进取,成功便不招自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成就,是世人皆知的。但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大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那些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的领域。”可见,只有能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人,才会有弥补自己不足的决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谦虚的指引下,人们就会渴求学习,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所以说,谦虚是走向成功的原因,成功是谦虚的必然结果。同样道理,失败是骄傲的必然结果,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不变真理。
参考文献:
[1]乔海云.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失衡现象[N].连云港日报,2008,(2008-06-20).
[2]屈英灿,敖刚.优等生也有心理障碍[J].心理与健康,2005,(04).
[3]林宝.“优等生”缺点不容忽视[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02).
【关键词】优等生;骄傲情绪
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出类拔萃, 经常受到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青睐, 因而往往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骄傲情绪。在和同学发生争论的时候, 这些优等生常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正确,而其他同学的意见都不正确,这种态度如果继续下去,会导致优等生固步自封。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注意到优等生的骄傲情绪,发现苗头就及时进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到自己的优长和不足,从而克服自负态度,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帮助优等生克服骄傲情绪的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无可估量的。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德为先,先教做人
对于优等生的骄傲情绪,要及时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
(二)以人之长比己之短
针对优等生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失衡心理,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搬出班里的各类“尖子”学生,如“学习尖子”、“体育尖子”、“劳动尖子”、“绘画尖子”,使他们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三)经受挫折,严中施教
由于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 耐挫能力普遍较低, 其中优等生更为突出。优等生能力较强, 因而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和标准也较高, 但由于考试无常, 优等生往往达不到自己规定的目标, 从而比其他同学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感。所以, 教师要加强优等生的耐挫折教育, 特别是根据他们的年龄、能力、智力等因素, 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目标, 以避免挫折给他们带来消极和苦恼, 保持其心理健康和情绪愉快。
挫折教育是调整心理失衡的重要法宝。多给优等生品尝失败、接受批评、参与竞争、磨练意志的机会,让他们养成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品格,更加勇敢坚强。
(四)培养健康的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休验 。乐观、愉快的情绪使 人充满朝气,思想开朗、豁达大度、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别人乐于接近自己,增强了己的处世与交往能力,就是遇到烦恼和不幸也能正确对待,做到自我调适,自行解脱,以摆脱不良心境的困扰。
二、父母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言行举止是孩子的榜样,对孩子的心理调节作用同样至关重要,父母应该配合学校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上,降低对孩子的目标确定,不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让优等生像其他孩子一样,多一些玩耍的时间,少一点学习的时间,多一些自由空间,少一点压力。
(二)挫折时,不应该挖苦和蔑视,更不应该为了满足父母自身的虚荣心,当外人的面隐瞒真相,应该和孩子共同面对,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优秀生大都有强烈的虚荣心,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时时处处想表现出自己高人一筹,以此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夸奖。强烈的虚荣心使他们盲目自信,看不起同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被从集体中孤立出来,甚至与同学形成对立,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必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优等生自身的认识无可替代
最重要的是让优等生自己认识到骄傲情绪对自身的害处,以及怎样主动的控制骄傲情绪。要让他们理解这个简单的“木桶理论”: 一只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使只木捅能够盛更多的水,就要知道哪块木板最短,并设法弥补这块木板的现状。
要让优等生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在于他拥有多少优越的条件,而在于他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有时,自我认识的态度也就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虽然对我们来说,认识自己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但是当我们经历过痛苦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那种快乐也是无比的。世界上不会有哪条河永远波澜壮阔,人生也不会有那条路永远笔直平坦。
优等生应该自身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不足,从而抑制骄傲情绪,激发自己的进取心。进取心代表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他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人一旦养成一种不断自我激励, 始终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习惯, 进取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自我激励力量, 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崇高。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著名学者笛卡尔也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不足。”的确这样,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储蓄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领悟到“知也无涯”的深刻含义。做到谦逊成熟,不断进取,成功便不招自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成就,是世人皆知的。但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大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那些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的领域。”可见,只有能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人,才会有弥补自己不足的决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谦虚的指引下,人们就会渴求学习,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所以说,谦虚是走向成功的原因,成功是谦虚的必然结果。同样道理,失败是骄傲的必然结果,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不变真理。
参考文献:
[1]乔海云.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失衡现象[N].连云港日报,2008,(2008-06-20).
[2]屈英灿,敖刚.优等生也有心理障碍[J].心理与健康,2005,(04).
[3]林宝.“优等生”缺点不容忽视[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