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孩子“一个人”的空间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人心烦了会渴望自己静静地待一会儿,小孩子会不会呢?他们也需要一个人的空间吗?
  有一年暑期回家,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来我家玩,一个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而另一个只有4岁。我将他们带去附近中学的体育馆玩,结果却发现两个孩子非常不一样:7岁的孩子做事一板一眼,跳绳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而那个4岁的孩子却像个小猴子,一会将跳绳绑在双杠腿上当“摇篮”,一会拿起皮球当“保龄球”,一会又将球网当成“铁丝网”,学着解放军叔叔匍匐前进,玩得不亦乐乎!后来竟然连7岁的孩子也模仿他来玩耍……
  对于这两个孩子的家庭我是非常熟悉的,7岁孩子的父母非常“用心”,对孩子照料得非常细致,而且给孩子安排了很多的额外发展内容,从孩子4岁不到就开始学钢琴、学书法,这个孩子难得有“独处”的时间;而那个4岁的孩子,父母都比较“粗心”,而且孩子越大、父母越粗心,很多时候都让孩子一个人玩,顶多在必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孩子经常处在“孤独”之中。但从上面的故事中,您是不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那个4岁的“小鬼”呢?
  
  “独处”很正常
  
  现在随着“朋友式”家庭的出现,大人从心底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然而很多父母却发现,孩子仍然有他们自己的“小秘密”,大人再怎么关爱他们,他仍然保留了一块“自留地”,只供自己享受。不管大人怎么去套近乎,他都会很客气地与大人保持一点距离。
  这样的“独处”其实非常正常,因为“独处”决不是大人的专利,小孩子也一样需要享受“一个人”的空间。而且,从情感发展而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情感会越来越丰富,“孤独感”就是孩子5岁左右表现比较突出的一种情感。
  
  “独处”利于独立性的发展
  
  不少父母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大人一刻也不能离开,一离开这孩子就不做功课,思想就开小差了。”然而,进一步分析后就会发现:这孩子实在太缺少“独处”的时间了,而且从小就难得“孤独”。
  许多孩子生下来,周围就聚集了无微不至地关爱他的大人们,爸爸、妈妈、爸爸、奶奶、外公、外婆,都想方设法给他最好的照料,他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都不会逃出大人们的视野。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大人们总是将他作为生活的“中心”,不让他感到丝毫的孤独与寂寞,总是有人逗他玩耍,而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他一喊,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有人来帮助他……就这样,孩子总喜欢要大人陪着玩耍,总要大人帮忙穿衣、吃饭,总是要大人“陪读”才行。
  这些没有独处时间的孩子会很容易缺少独立性,不仅缺少生活上的独立性,还缺少思维上的独立性。所谓“在独立中学会独立”,如果没有“独立”的锻炼,又怎么可能体验“独立”的乐趣,怎么可能习得“独立”的能力呢?
  “独处”是孩子可以独立的时空条件,在独处中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体验环境、解释问题,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玩耍、解决困难。而且没有大人在旁边,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也更多了,更利于他独立性的发展。
  
  “独处”中的创造性
  
  什么是“创造”呢?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见要想有创造,就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其一,必须有“问题”存在
  “问题”是激发思考、激发创造的源泉。牛顿之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他想知道“为什么苹果总是向下落”;爱因斯坦之所以提出了“相对论”,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困扰着他——“高速运转的物体还遵循牛顿定律吗?”……“问题”就是一种冲突,是对原有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挑战,是原有经验无法解决的“困境”。有冲突才有挑战,有挑战才可能激发创造的欲望。
  其二,必须有“独特性”存在
  “独特性”,就是“与众不同”,是新颖的、超越传统的、令人意外的,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从特别的角度来思考,能用特别的方法来解决。“独特性”会使原本普通的事物变得奇妙,使不能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比如,前面故事里那个4岁的孩子之所以能“玩得不亦乐乎”,就是因为他能用“独特”的方式来玩——“一会儿将跳绳绑在双杠腿上当‘摇篮’,一会儿拿起皮球当‘保龄球’,一会儿又将球网当成‘铁丝网’,学着解放军叔叔匍匐前进”,他赋予了跳绳、皮球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意义。
  正因为“创造性”需要“问题”和“独特性”,所以才更加强调“独处”。因为只有当孩子独处的时候,才可能有“问题”。比如,他想拿到小桌子上的书,但他却不够高;他想去抓旁边的玩具,但他的手不够长……试想如果周围都是大人,都是帮手,他还能产生问题吗?没有了“问题”,当然也就失去了创造的前提。
  而有了“问题”,就一定有创造吗?当然也不是,还需要“独特性”。对于那么小的孩子而言,怎么样才可能独特呢?当然是在没有限制与指导的时候,才可能展现“独特”。否则,大人早将预定的答案给了孩子,孩子的问题一下就解决了,还要什么“独特性”?前面故事中那个7岁的孩子之所以“做事一板一眼”,具有思维定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周围的大人太细心了,细心得连怎么玩、怎么动都规定好了,以至于这个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变得“独特”。相反,那个4岁的孩子,恰恰是“独处”惯了,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玩法。
  
  享受“独处”
  
  “独处”其实是孩子时间、空间上的一种自在,是孩子心灵自由的时刻,“独处的孩子并不孤独”。心理学上有一种帮助人成长的课程叫“SOLO”,就是将当事人放在一个“独处”的情境中,没有人跟他说话、没有人跟他交流,让他独自待着。结果发现,“SOLO”后的当事人思维更清晰、更敏捷了,而且在“SOLO”的过程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思考与体验,给当事人很大的人生启发。
  实际上,很小的孩子就有“独处”的需要与能力了。研究发现:1岁内的小婴儿就会自己玩,而且听着音乐能很愉快地独处。但因为小婴儿活动能力有限,所以“独处”表现并不明显;而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可以主动选择“离开人群,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才被大人们特别地留意到了。所以,“独处”并不是孩子们不正常,而是大人们不习惯而已。而且越是一心放在孩子身上的大人,越是不习惯孩子的“独处”,越是想让孩子100%向自己敞开心扉,越是想去占用孩子独处的时空。因此,在这里,不仅要建议父母珍惜孩子的“孤独”,也要建议父母定期“SOLO”一下,让自己与孩子保持适度距离,给自己一个思考和历练的空间。
  记住:如果您与孩子原本要好,那么请相信孩子,如果他有需要肯定会主动来寻求帮助的。要知道,父母与孩子再好,也还是两个人,所以有“距离”是难免的,而且也是自然的。做父母的,能够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努力与孩子做朋友就够了,不要强求与孩子“亲密无间”,不要过分要求自己去亲近孩子。这样你会觉得轻松,孩子也会觉得舒服,毕竟适当的距离还是需要的。换句话说,就是留给孩子“一个人”的空间。
其他文献
新年来啦,各位时尚妈妈是不是已经给孩子准备好过年的新衣服了呢?各种新年靓装悉数登场,您是不是也挑花眼了呢?这里,让我与您分享一下时尚辣妈的搭配经吧!  时尚辣妈这样做潮酷时尚派  牛仔是永远不会“褪色”的经典时尚配搭,小女孩身着蓝色休闲牛仔上衣,黑色百搭的打底毛裤,配上酷味十足的鸭舌帽,精致的小脸上戴着一副装饰的框架眼镜,很是吸引眼球。若是喜欢混搭的妈妈,也可选择在牛仔衣外穿一件黑白条纹的针织小衫
期刊
情景剧上演    剧情1:有一天,洋洋帮妈妈扫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又有一天,洋洋从幼儿园带回自己的画,妈妈说:“你真聪明。”洋洋妈妈相信,经常夸奖孩子可以帮他建立自信,有安全感。  当洋洋和妈妈一起画画的时候,他每画几笔就会停下来问:“我聪明不聪明啊?”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地表扬他“聪明”,洋洋就不愿意再画下去了。  剧情2:周末,一家人出外游玩。大家坐在草地上野餐。六岁的牛牛一个人静静地看
期刊
国科学家阿西莫夫说:“好奇心是人类精神最崇高的特征之一。”好奇心是推动每个人获得新认识的主要动机。没有好奇心,人的探究精神就会缺失。限制和扼杀好奇心,人就难以生存。幼儿时期的那颗纯真好奇心是智慧的火种,如果能加以保护,定能形成燎原之势,照亮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道路,成就精彩人生。    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之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怀有好奇心。狼不会将任何事物视作理所当然,
期刊
许多爸爸妈妈在为孩子挑选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头痛,幼儿园实在太多,什么示范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双语幼儿园……这林林总总的幼儿园,可把年轻的爸妈难住了,究竟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最佳选择呢?其实幼儿园是有等级之分的,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吧。    上比下比 等级分类大不同    爸妈困惑:  园长说他们的幼儿园是一类园,这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幼儿园?  专家揭密:  幼儿园的等级分为四种,排名第一的是
期刊
现在的年轻父母工作比较忙碌,喂养宝宝的任务就交给了老人们,然而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老年人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都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应该加以纠正,否则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但是对于一个肾脏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
期刊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免不了要发生一些小冲突,如果遇上家里的宝贝是个淘气包,家长们也许就会又急又气。教育专家告诉我们:不要太担心!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在所难免。相反,越是“挑逗”行为多的孩子,越具备社交能力。打架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孩子之间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只要你善于诱导就行。    “挑逗”式:就不给你,怎么着    在游乐场上,森森跟两个孩子开玩笑,把他们的帽子抢走了,
期刊
每年,在宝宝集中入园的时期,许多家长都会对宝宝进入幼儿园之初的哭闹现象感到紧张无奈。使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减轻宝宝入园焦虑,让他们愉快地融入到幼儿园集体中来,是每一名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本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认为:只要家园共同配合,幼儿愉快入园也是可能的。    入园前的准备    幼儿身心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宝宝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关系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环节。早在宝宝入园前
期刊
随着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化,孩子成为了父母需要倍加珍惜的“唯一”。于是父母多了“当心”、“精心”、“爱心”,却忘了育儿也需要一颗平常心。  4岁的文文是幼儿园里出名的捣蛋大王,他经常二话不说地去把小朋友的玩具扔掉,或者无缘无故打别人一下,惹得小朋友不是哭鼻子,就是满屋子追着他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文文的爸爸妈妈一直很溺爱他,凡是他提出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平时爸爸妈妈和文文说话时,他们都会
期刊
春天来了,幼儿园小朋友生病的不在少数,症状主要是感冒、口腔溃疡、咳嗽、扁桃体发炎、肺炎、腹泻等,不过其中也有“蒙混过关”不想去幼儿园的孩子。医生提醒说,这些小朋友有的真生病了,有的其实是装病,家长要注意辨别。这些装病的孩子,多是有过生病不去幼儿园或托儿所的经历,所以一到早晨就说自己这里那里不舒服,希望能“逃学”。家长要如何应对呢?    为逃避上幼儿园女儿使尽了花招    我家宝宝三月开始上幼儿园
期刊
3~6岁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他们与人交往、与客观世界接触所必需的知识大多是从家长那里获得的。那么,3~6岁孩子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哪些?家长传授知识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传授的知识类型    社会生活知识  认识自己和别人,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自己的家庭及所在地区,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的关系。  认识周围的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小学、工厂、商店、军营、邮局、本地名胜及它们与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