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免不了要发生一些小冲突,如果遇上家里的宝贝是个淘气包,家长们也许就会又急又气。教育专家告诉我们:不要太担心!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在所难免。相反,越是“挑逗”行为多的孩子,越具备社交能力。打架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孩子之间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只要你善于诱导就行。
“挑逗”式:就不给你,怎么着
在游乐场上,森森跟两个孩子开玩笑,把他们的帽子抢走了,大家都在哈哈大笑,那两个孩子也没有着急,笑着追他。森森把这两个孩子的帽子扔到草堆里,还跳着喊:
“我把你们的帽子扔到沟里去啦!”那两个孩子跑到草丛里捡回自己的帽子,开始追森森,三个孩子热闹地打成一片。
行为翻译 快业和我们一起玩吧
“挑逗”是儿童之间常见的社交行为,一个会“挑逗”他人的孩子,说明他的智力发育有了飞速的发展,能够利用自我设计的游戏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进行友好交往。同时,如果其他小朋友开他的玩笑,他也能够快乐地接受,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对方的“挑逗”,这是请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的一种行为。
成长评述:追逐是儿童在锻炼奔跑能力
追逐是儿童锻炼奔跑能力,促进大脑中空间距离、物体关系识别等神经系统的发育的一种形式。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即便走路还不稳当,他们也无一例外地热衷于奔跑。这是他们身体发育的需求,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多多奔跑,也应该多跟孩子一起玩互相追逐的游戏。
扭打式:不“打”不成交
毛毛过生日,良良妈带着良良去他家玩。毛毛立刻抱着个足球让良良和他一起踢,他们哪里是踢球呀,分明是肉搏战,你撞我一下,我拽你一把,互相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嘴里还大声叫喊着,眼睛里都泛着兴奋的光芒。
行为翻译 我的力量有多大
儿童交往当中,大约10%的游戏行为是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纠结在一起,发生身体冲撞,扭打摔跤。在这种游戏当中,孩子们体验着自己的力量,增强着自信心。他们还排出老大、老二的顺序,还会根据伙伴的力量变化逐步调整。做家长的不仅需要经常拥抱孩子,也应该多跟孩子进行扭打游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找到力量的极限、建立起自信。
成长评述:接触是交流的开始
一个人的身体感觉越猛烈,他的情感的反应就越强烈,情绪的发展也越健康。身体接触可以帮助儿童接触自己的情绪,体验自己的情感。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不碰的孩子,会变得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所以,不要害怕孩子之间身体的接触,哪怕是打架也没关系。
攻击式:你到底敢不敢
小军看着站在滑梯顶端的小强,很好奇小强在做什么,然后自己也走了上去。当时小军妈妈站在比较远的地方关注事情的发展。小军好像在问小强一些问题,比如,这个滑梯好不好玩?但过了一会,小强很想自己玩滑梯,让小军滑下去,可是小军不愿意也有点不太敢。两三分钟以后,比较强壮的小强突然采取了一种最直接和最粗鲁的方法:不管不顾地推了小军一把,想把他推下去,小军吓得哇哇哭起来。
行为翻译 你占了我的地盘,走开
大部分发生在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都是正常的,并且是友好的,绝对没有恶意。
孩子常将进攻行为当作一种工具或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争夺玩具、甚至在争抢的过程中出手打人,或者推倒对方以占领游乐器械等等。这种进攻行为只是儿童思维自我中心性、不能延迟满足和尚未掌握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正常表现。
成长评述:克服儿童自我中心性
我们看到,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过早地引入了争斗、输赢、吃亏等概念。这些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竞技比赛,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证书;把孩子跟同龄、同班小朋友相比较,强调孩子必须各方面都要得第一;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容不得孩子“吃亏”,并且教导孩子必须时时处处占上风,不然就批评指责孩子太笨、太窝囊。这些做法会使孩子误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恶意的。家长应该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性,学会分享。
敌意式:真正地打起来
一天放学之后,西西、Sam、虎娃在幼儿园楼下的海洋池里玩球。玩着玩着,三个小男孩儿开始拿着球互相打着玩儿。打着打着,就变成Sam和虎娃两个人拿着球扔到西西身上打西西,西西逐渐感觉自己处于劣势,越打越着急,最后他干脆不用球来打,而是去抓Sam和虎娃,气愤地跟他们真正地厮打起来。
行为翻译 我的发泄情绪
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个别的孩子会在没有明显挑衅的情况下,主动对小朋友施加暴力。比如,有的孩子在游玩的过程中,会突然掐、拧、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来说,有这种举动的孩子,或是在发泄某种情绪,或是要引起他人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到难过的时候,都可能做出过激行为。偶尔一次,我们不必如临大敌,而是平静化解、及时处理。我们要一遍一遍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不可以伤害他人。
成长评述:逐渐学会忍耐和表达
儿童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很多孩子在发现某种行为不被接受之后,会有尝试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着去包容别人。
小贴士:当孩子受到小朋友的“挑逗”时,我们家长该怎样做呢?
正确:如果我们告诉他:“我知道他弄疼你了,但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喜欢你,想跟你玩儿,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才好。”或者“他跟你开玩笑、逗你玩儿呢!别在意!”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友善的!
错误:如果我们用一种愤愤然的态度来对待儿童之间正常的扭打、“挑逗”,认定对方在“欺负”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就会继承一种“受害者”的心态,误以为所有的动作都是故意伤害自己。他们要么对这个世界横眉立目、怒而待之,要么就在家长强健的羽翼保护之下,变得懦弱胆小,而无法掌握和使用社交技巧。
“挑逗”式:就不给你,怎么着
在游乐场上,森森跟两个孩子开玩笑,把他们的帽子抢走了,大家都在哈哈大笑,那两个孩子也没有着急,笑着追他。森森把这两个孩子的帽子扔到草堆里,还跳着喊:
“我把你们的帽子扔到沟里去啦!”那两个孩子跑到草丛里捡回自己的帽子,开始追森森,三个孩子热闹地打成一片。
行为翻译 快业和我们一起玩吧
“挑逗”是儿童之间常见的社交行为,一个会“挑逗”他人的孩子,说明他的智力发育有了飞速的发展,能够利用自我设计的游戏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进行友好交往。同时,如果其他小朋友开他的玩笑,他也能够快乐地接受,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对方的“挑逗”,这是请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的一种行为。
成长评述:追逐是儿童在锻炼奔跑能力
追逐是儿童锻炼奔跑能力,促进大脑中空间距离、物体关系识别等神经系统的发育的一种形式。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即便走路还不稳当,他们也无一例外地热衷于奔跑。这是他们身体发育的需求,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多多奔跑,也应该多跟孩子一起玩互相追逐的游戏。
扭打式:不“打”不成交
毛毛过生日,良良妈带着良良去他家玩。毛毛立刻抱着个足球让良良和他一起踢,他们哪里是踢球呀,分明是肉搏战,你撞我一下,我拽你一把,互相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嘴里还大声叫喊着,眼睛里都泛着兴奋的光芒。
行为翻译 我的力量有多大
儿童交往当中,大约10%的游戏行为是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纠结在一起,发生身体冲撞,扭打摔跤。在这种游戏当中,孩子们体验着自己的力量,增强着自信心。他们还排出老大、老二的顺序,还会根据伙伴的力量变化逐步调整。做家长的不仅需要经常拥抱孩子,也应该多跟孩子进行扭打游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找到力量的极限、建立起自信。
成长评述:接触是交流的开始
一个人的身体感觉越猛烈,他的情感的反应就越强烈,情绪的发展也越健康。身体接触可以帮助儿童接触自己的情绪,体验自己的情感。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不碰的孩子,会变得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所以,不要害怕孩子之间身体的接触,哪怕是打架也没关系。
攻击式:你到底敢不敢
小军看着站在滑梯顶端的小强,很好奇小强在做什么,然后自己也走了上去。当时小军妈妈站在比较远的地方关注事情的发展。小军好像在问小强一些问题,比如,这个滑梯好不好玩?但过了一会,小强很想自己玩滑梯,让小军滑下去,可是小军不愿意也有点不太敢。两三分钟以后,比较强壮的小强突然采取了一种最直接和最粗鲁的方法:不管不顾地推了小军一把,想把他推下去,小军吓得哇哇哭起来。
行为翻译 你占了我的地盘,走开
大部分发生在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都是正常的,并且是友好的,绝对没有恶意。
孩子常将进攻行为当作一种工具或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争夺玩具、甚至在争抢的过程中出手打人,或者推倒对方以占领游乐器械等等。这种进攻行为只是儿童思维自我中心性、不能延迟满足和尚未掌握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正常表现。
成长评述:克服儿童自我中心性
我们看到,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过早地引入了争斗、输赢、吃亏等概念。这些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竞技比赛,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证书;把孩子跟同龄、同班小朋友相比较,强调孩子必须各方面都要得第一;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容不得孩子“吃亏”,并且教导孩子必须时时处处占上风,不然就批评指责孩子太笨、太窝囊。这些做法会使孩子误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恶意的。家长应该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性,学会分享。
敌意式:真正地打起来
一天放学之后,西西、Sam、虎娃在幼儿园楼下的海洋池里玩球。玩着玩着,三个小男孩儿开始拿着球互相打着玩儿。打着打着,就变成Sam和虎娃两个人拿着球扔到西西身上打西西,西西逐渐感觉自己处于劣势,越打越着急,最后他干脆不用球来打,而是去抓Sam和虎娃,气愤地跟他们真正地厮打起来。
行为翻译 我的发泄情绪
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个别的孩子会在没有明显挑衅的情况下,主动对小朋友施加暴力。比如,有的孩子在游玩的过程中,会突然掐、拧、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来说,有这种举动的孩子,或是在发泄某种情绪,或是要引起他人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到难过的时候,都可能做出过激行为。偶尔一次,我们不必如临大敌,而是平静化解、及时处理。我们要一遍一遍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不可以伤害他人。
成长评述:逐渐学会忍耐和表达
儿童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很多孩子在发现某种行为不被接受之后,会有尝试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着去包容别人。
小贴士:当孩子受到小朋友的“挑逗”时,我们家长该怎样做呢?
正确:如果我们告诉他:“我知道他弄疼你了,但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喜欢你,想跟你玩儿,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才好。”或者“他跟你开玩笑、逗你玩儿呢!别在意!”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友善的!
错误:如果我们用一种愤愤然的态度来对待儿童之间正常的扭打、“挑逗”,认定对方在“欺负”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就会继承一种“受害者”的心态,误以为所有的动作都是故意伤害自己。他们要么对这个世界横眉立目、怒而待之,要么就在家长强健的羽翼保护之下,变得懦弱胆小,而无法掌握和使用社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