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文分析归纳大班建构游戏开展的不良现状与原因分析,提出以分解主题模式来帮助教师在幼儿建构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以引导观察、适宜选择、适时介入并采取分层投放、有效评价的指导,进而实现建构游戏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大班 建构游戏 分解主题模式 有效策略
建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是通过拼搭、构造、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和各种物品的自主创造性活动。建构游戏接近幼儿的天性,是落实“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之教育理念的切入口。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无变化的材料、单一玩法等原因逐渐让幼儿对建构游戏丧失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让幼儿真正自主地参与活动呢?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出大班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本文将从不良现状与原因分析、开展分解主题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指导策略等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
1.建构游戏开展的不良现状与原因分析
例1:
涵涵在搭飞机,嘟嘟看着涵涵说:“飞机不是这样的,它有两个翅膀还有尾巴。”涵涵不同意嘟嘟的想法,“飞机没有尾巴的。”同伴听着涵涵和嘟嘟的话也议论起来:飞机到底长什么样?身上有什么?飞机场里除了飞机还有什么呢?
例2:
活动一开始,大宝就兴奋地拿着积木搭了起来,搭着搭着大宝发现没有可以用来搭柱子的材料便去积木柜找了起来,但没过多久就失望地回来了,他只好拿起并不满意的长方形积木继续搭着……第二次游戏,大宝发现没有增加任何材料,便离开了。
例3:
游戏结束,教师简短点评了这次活动便组织孩子们去盥洗。点点、小果相互谈论着刚才搭造的房子兴奋地手舞足蹈。教师发现后,催促他们赶快去盥洗,他们一脸失望走进了盥洗室。
以上三案例在园内随处可见,由此能够看出:
1.1游戏前缺少引导观察,幼儿对事物缺少经验
建构游戏是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印象,是依靠表象进行的。例1中孩子在活动开展前对飞机没有充分的认识,不清楚飞机的外形和基本机构,因此在拼搭的过程中显得无从下手。
1.2游戏区没有相应的环境,材料投放缺乏层次
有些教师为了便于整理和收藏,每次只提供一种积塑甚至大小形状完全一致。这些影响了幼儿建构的质量和效果。例2中大宝的表现正是如此,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不变的材料让他逐渐失去兴趣。
1.3游戏后教师缺失评价或评价不到位
幼儿通过教师与同伴的评价,来提炼出有用的经验,提升游戏水平。但在活动中,常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缺失评价环节。例3中教师不认真倾听幼儿的交流,不帮助提炼有用的经验,让幼儿对下次游戏毫无期待。
2.开展分解主题模式的建构游戏可行性分析
2.1分解主题模式的概念界定
分解主题模式是指预设好一个主题内容,再根据这个主题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多个小主题的游戏内容。小主题之间可相互独立、关联,将主题中各个部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可持续的游戏主題。
2.2开展分解主题模式的意义
2.2.1幼儿兴趣点的不断保持
大班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为幼儿选择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实物为对象,如周围生活中的建筑物都可以作为幼儿建构的主题,这样的建构作品简单、幼儿常见,对幼儿来说容易完成。
2.2.2幼儿感性经验的不断丰富
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体进行细致地观察,深入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有建构物体的愿望,有放手建构的能力。
2.2.3幼儿建构能力的不断提升
无论选择怎样的主题,目标都不能是单一的快乐,同时还要提高幼儿的建构技能。因此在一个建构主题中,能同时让幼儿的多种建构技得到提高才算是个完美的主题。
3.分解主题模式背景下建构游戏指导的有效策略
3.1引导观察丰富经验是游戏的前提
大班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不该仅限于单纯的摆弄操作,指导重点应放在对建构活动的内在兴趣上,充分熟悉材料是幼儿开展建构活动必经的阶段。
3.2创设环境分层投放是游戏的基础
幼儿往往是在现有玩具或操作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和创造愿望的。教师首先要和幼儿商量需要什么材料,引导他们去创造自己所需要的道具。当然,随着游戏开展的需要,教师应及时增添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如:用废旧纸盒搭建楼房的时候,幼儿选择宽大的积木盒做楼房的楼面,而楼房的柱子则使用不稳定的养乐多瓶,结果楼房往上搭两层后总是倒塌。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我们的楼房为什么会倒呢?”这时,幼儿不再重新搭建,而是仔细观察,“用什么做楼房的柱子更好呢?”于是幼儿在教室内找开了,有的拿薯片罐,有的拿奶粉罐,经过尝试大家一致同意用牛奶罐立在四角。这样,不仅使幼儿知道了如何选择材料做楼房的柱子,还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尝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3有效评价交流分享是游戏的保障
幼儿通过评价,提炼出有用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留有余兴。游戏评价包括主题建构中的合作与分工、技能的掌握、材料运用、游戏常规等方面,教师可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幼儿将游戏中有效的游戏经验相互分享。
总之,幼儿园的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支持和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建构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更进一步分析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与建构游戏的关系,运用正确的游戏指导方法,以全新的游戏观审视建构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渔红,大班幼儿创新结构游戏的研究 [J].黑河教育.2010
[2]周红梅,当前幼儿园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课程教学.2012
[3]杨黎珍,浅谈幼儿结构游戏的评价策略[J].随笔杂谈.2008
关键词:大班 建构游戏 分解主题模式 有效策略
建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是通过拼搭、构造、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和各种物品的自主创造性活动。建构游戏接近幼儿的天性,是落实“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之教育理念的切入口。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无变化的材料、单一玩法等原因逐渐让幼儿对建构游戏丧失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让幼儿真正自主地参与活动呢?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出大班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本文将从不良现状与原因分析、开展分解主题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指导策略等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
1.建构游戏开展的不良现状与原因分析
例1:
涵涵在搭飞机,嘟嘟看着涵涵说:“飞机不是这样的,它有两个翅膀还有尾巴。”涵涵不同意嘟嘟的想法,“飞机没有尾巴的。”同伴听着涵涵和嘟嘟的话也议论起来:飞机到底长什么样?身上有什么?飞机场里除了飞机还有什么呢?
例2:
活动一开始,大宝就兴奋地拿着积木搭了起来,搭着搭着大宝发现没有可以用来搭柱子的材料便去积木柜找了起来,但没过多久就失望地回来了,他只好拿起并不满意的长方形积木继续搭着……第二次游戏,大宝发现没有增加任何材料,便离开了。
例3:
游戏结束,教师简短点评了这次活动便组织孩子们去盥洗。点点、小果相互谈论着刚才搭造的房子兴奋地手舞足蹈。教师发现后,催促他们赶快去盥洗,他们一脸失望走进了盥洗室。
以上三案例在园内随处可见,由此能够看出:
1.1游戏前缺少引导观察,幼儿对事物缺少经验
建构游戏是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印象,是依靠表象进行的。例1中孩子在活动开展前对飞机没有充分的认识,不清楚飞机的外形和基本机构,因此在拼搭的过程中显得无从下手。
1.2游戏区没有相应的环境,材料投放缺乏层次
有些教师为了便于整理和收藏,每次只提供一种积塑甚至大小形状完全一致。这些影响了幼儿建构的质量和效果。例2中大宝的表现正是如此,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不变的材料让他逐渐失去兴趣。
1.3游戏后教师缺失评价或评价不到位
幼儿通过教师与同伴的评价,来提炼出有用的经验,提升游戏水平。但在活动中,常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缺失评价环节。例3中教师不认真倾听幼儿的交流,不帮助提炼有用的经验,让幼儿对下次游戏毫无期待。
2.开展分解主题模式的建构游戏可行性分析
2.1分解主题模式的概念界定
分解主题模式是指预设好一个主题内容,再根据这个主题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多个小主题的游戏内容。小主题之间可相互独立、关联,将主题中各个部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可持续的游戏主題。
2.2开展分解主题模式的意义
2.2.1幼儿兴趣点的不断保持
大班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为幼儿选择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实物为对象,如周围生活中的建筑物都可以作为幼儿建构的主题,这样的建构作品简单、幼儿常见,对幼儿来说容易完成。
2.2.2幼儿感性经验的不断丰富
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体进行细致地观察,深入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有建构物体的愿望,有放手建构的能力。
2.2.3幼儿建构能力的不断提升
无论选择怎样的主题,目标都不能是单一的快乐,同时还要提高幼儿的建构技能。因此在一个建构主题中,能同时让幼儿的多种建构技得到提高才算是个完美的主题。
3.分解主题模式背景下建构游戏指导的有效策略
3.1引导观察丰富经验是游戏的前提
大班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不该仅限于单纯的摆弄操作,指导重点应放在对建构活动的内在兴趣上,充分熟悉材料是幼儿开展建构活动必经的阶段。
3.2创设环境分层投放是游戏的基础
幼儿往往是在现有玩具或操作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和创造愿望的。教师首先要和幼儿商量需要什么材料,引导他们去创造自己所需要的道具。当然,随着游戏开展的需要,教师应及时增添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如:用废旧纸盒搭建楼房的时候,幼儿选择宽大的积木盒做楼房的楼面,而楼房的柱子则使用不稳定的养乐多瓶,结果楼房往上搭两层后总是倒塌。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我们的楼房为什么会倒呢?”这时,幼儿不再重新搭建,而是仔细观察,“用什么做楼房的柱子更好呢?”于是幼儿在教室内找开了,有的拿薯片罐,有的拿奶粉罐,经过尝试大家一致同意用牛奶罐立在四角。这样,不仅使幼儿知道了如何选择材料做楼房的柱子,还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尝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3有效评价交流分享是游戏的保障
幼儿通过评价,提炼出有用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留有余兴。游戏评价包括主题建构中的合作与分工、技能的掌握、材料运用、游戏常规等方面,教师可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幼儿将游戏中有效的游戏经验相互分享。
总之,幼儿园的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支持和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建构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更进一步分析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与建构游戏的关系,运用正确的游戏指导方法,以全新的游戏观审视建构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渔红,大班幼儿创新结构游戏的研究 [J].黑河教育.2010
[2]周红梅,当前幼儿园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课程教学.2012
[3]杨黎珍,浅谈幼儿结构游戏的评价策略[J].随笔杂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