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移植到萨克斯管艺术之中,不仅将赋予德彪西音乐作品新的艺术生命与理解,还能使它们不断地获得传承与发展,同时促进了萨克斯管与钢琴审美的双向交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将从曲式分析、调性、和声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钢琴与萨克斯管之间,两种不同演奏法、不同音响效果的乐器,巧妙的参差、互补了彼此的审美范畴。
【关键词】萨克斯管;德彪西;审美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萨克斯管在移植、改编其他乐器优秀作品的过程中,缺乏“印象主义”风格音乐的代表作品,而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领军人物,因此现代已有一些作曲家尝试将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移植到萨克斯管艺术之中,如《小黑奴萨克斯管四重奏》、《阿拉伯风》等作品。这些从钢琴作品移植到萨克斯管的音乐作品,不仅丰富、更新了萨克斯管对印象派的认识与发现,并且创新了其演奏方式、丰富了有关曲目,促进了萨克斯管与钢琴审美的双向交流,是萨克斯管艺术在审美接受中的一大进步
一、作品简介
曲子原名《Arabesque》,译为《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德彪西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于1888年创作,1891年得以出版。选择该作品也正是因为它是十九世纪末法国音乐由保守传统风格向一个新时代转折的标志。德彪西在创作该曲的时期,正是法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创作的繁盛时期,当时的画家们以反学院派为宗旨,走出画室,发现大自然中的光和色彩,用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光线、色彩和空气的变化,开辟了绘画新领域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德彪西音乐的审美思想。
Arabesque一詞在音乐方面,并不是指音乐具有阿拉伯音乐的风格或是模仿阿拉伯音乐曲调,它原是中世纪时代阿拉伯建筑上使用的名词。是一种将人物、神怪、花卉、鸟兽等与小棕树叶、蔓枝盘旋交织而组合在一起的装饰建筑的雕刻。作曲家舒曼,首先将建筑上的术语用来标注他的一首钢琴作品(OP.18),称为“阿拉比风格曲”,其形式类似回旋曲,后来越来越多的钢琴家采用该词,来描述一定风格的作品。
二、作品分析
英国的经验主义批评家、美学家休谟曾经这样说过“人与人之间敏感的程度无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选择钢琴与萨克斯管的向双审美比较,就是为了更好地在同一个领域、同一个作品中不断发现规律、不断训练、不断鉴赏,来提升审美能力。
德彪西作品充满了光线、色彩,他音乐的创作手法就像保·朗多尔米在《西方音乐史》中说的那样“事实上,德彪西并不毁坏什么也不放弃什么,他并没有割断传统,所有过去获得的音乐艺术上的手法,德彪西都根据不同时间加以运用”。正如我们现在分析的《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就是采用了传统的、带有经过句、尾声的复三部曲式:A—B—A′。该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艺术的严谨性,“十分讲究规则,彰显规整性,同时,在技巧和和声的使用上也十分讲究,极具清逸和独特的风格,突破原有音乐在形式上的限制,对浪漫主义音乐在主题方面的循环性进行了创新,这些贡献使得他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先行者”。
谱例1:
萨克斯管版本:
A段(1-38小节),钢琴原版是E大调,而萨克斯管因为乐器自身的局限性,在基本音域只有两个半八度的情况下,谱面改至A大调,用中音降E调萨克斯管演奏出的实际效果是C大调。在此,钢琴原版与萨克斯管移植版的调性差异,使得鉴赏者能很好地分别感受不同调性上的色彩对比。在音域上的强烈的对比,带来了鉴赏上的不同体验。
同时,钢琴版本中的主旋律分给了萨克斯管独奏,又刚好萨克斯管是单音演奏乐器,把主旋律提炼出来,更清晰了旋律的主线条。二钢琴原版的音色音响效果的高度统一,将色彩归于一体,纯真、轻盈,是萨克斯管不能比拟的。而萨克斯管版本的主旋律提炼,有钢琴作为和声伴奏,这个主奏成分与钢琴音响结合,共同完成演绎,音色上相互对比碰撞的同时,也很好地丰富了色彩感,比纯钢琴演奏多了一份层次感与对比美。
A部中a段(2+3小节)、b段(6-16小节)、a′段(17-38小节)。萨克斯管版本从第三小节开始,可谓说明了前五小节可作为先导亦或是引子分部。这个改编的设计,对于鉴赏钢琴原版时,能帮助做好结构上划分。
谱例2:
萨克斯管版本:
b 段钢琴版是右手以三连音为一组下行模进,而改编版有萨克斯管独奏右手的三连音部分,钢琴继续演奏流畅的八分音符节奏型的分解和弦。此处原先是钢琴左右手间节奏的对峙,改编成萨克斯管与钢琴之间的对峙,将对峙的形式更突显,将节奏上单一对峙变成了乐器间音色上的对峙。可借鉴萨克斯管版本的对峙,加深审美体验的敏感能力,再回归原版中感受在纯钢琴音响中统一的单纯节奏对峙,比较中不断感受不断体验出新的内容,循环聆听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审美能力。
谱例3:
萨克斯管版本:
a′段在原a 段的三连音分解和弦的上方增加一个漂浮的旋律,萨克斯管改编版本中由萨克斯管来演奏此段漂浮多情的旋律。正因为萨克斯管的单音演奏,使得旋律独立而稀薄、飘逸。
谱例4:
萨克斯管版本:
其实第34-37小节,萨克斯管演奏级进上行,钢琴伴奏声部在和声上是平行四六和弦进行。要知道,传统和弦的法则是不用或者少用平行和弦进行,是为了使和声上能够得到解决。德彪西心中只有美的旋律、没得原则,他只在乎色彩的丰富,从不在乎是否削弱了和声上所谓的功能性。萨克斯管版本的谱面,此处更要求级进上行的旋律要有保持音效果,来巩固平行和弦,毕竟,平行和弦是印象风格的标志之一。
三、结语
萨克斯管移植钢琴审美这一环节,是寻找、体验美的一个过程。而“称一个存在物美,就应当鉴别那里在哪一种关系在主宰一切”。(出处: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第66页。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主宰德彪西作品的关键是和弦的平行进行,缺乏解决的动力,失去传统和声的功能性。使调性存在却飘忽、随意,同时仍很规律、严谨。这是需要在音乐审美中不断地进行理性积淀的,是以审美主体深刻的理性认识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1]明言.音乐批判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法]保·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柳娜(1989—),江西南昌,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器乐教育与研究。
【关键词】萨克斯管;德彪西;审美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萨克斯管在移植、改编其他乐器优秀作品的过程中,缺乏“印象主义”风格音乐的代表作品,而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领军人物,因此现代已有一些作曲家尝试将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移植到萨克斯管艺术之中,如《小黑奴萨克斯管四重奏》、《阿拉伯风》等作品。这些从钢琴作品移植到萨克斯管的音乐作品,不仅丰富、更新了萨克斯管对印象派的认识与发现,并且创新了其演奏方式、丰富了有关曲目,促进了萨克斯管与钢琴审美的双向交流,是萨克斯管艺术在审美接受中的一大进步
一、作品简介
曲子原名《Arabesque》,译为《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德彪西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于1888年创作,1891年得以出版。选择该作品也正是因为它是十九世纪末法国音乐由保守传统风格向一个新时代转折的标志。德彪西在创作该曲的时期,正是法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创作的繁盛时期,当时的画家们以反学院派为宗旨,走出画室,发现大自然中的光和色彩,用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光线、色彩和空气的变化,开辟了绘画新领域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德彪西音乐的审美思想。
Arabesque一詞在音乐方面,并不是指音乐具有阿拉伯音乐的风格或是模仿阿拉伯音乐曲调,它原是中世纪时代阿拉伯建筑上使用的名词。是一种将人物、神怪、花卉、鸟兽等与小棕树叶、蔓枝盘旋交织而组合在一起的装饰建筑的雕刻。作曲家舒曼,首先将建筑上的术语用来标注他的一首钢琴作品(OP.18),称为“阿拉比风格曲”,其形式类似回旋曲,后来越来越多的钢琴家采用该词,来描述一定风格的作品。
二、作品分析
英国的经验主义批评家、美学家休谟曾经这样说过“人与人之间敏感的程度无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选择钢琴与萨克斯管的向双审美比较,就是为了更好地在同一个领域、同一个作品中不断发现规律、不断训练、不断鉴赏,来提升审美能力。
德彪西作品充满了光线、色彩,他音乐的创作手法就像保·朗多尔米在《西方音乐史》中说的那样“事实上,德彪西并不毁坏什么也不放弃什么,他并没有割断传统,所有过去获得的音乐艺术上的手法,德彪西都根据不同时间加以运用”。正如我们现在分析的《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就是采用了传统的、带有经过句、尾声的复三部曲式:A—B—A′。该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艺术的严谨性,“十分讲究规则,彰显规整性,同时,在技巧和和声的使用上也十分讲究,极具清逸和独特的风格,突破原有音乐在形式上的限制,对浪漫主义音乐在主题方面的循环性进行了创新,这些贡献使得他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先行者”。
谱例1:
萨克斯管版本:
A段(1-38小节),钢琴原版是E大调,而萨克斯管因为乐器自身的局限性,在基本音域只有两个半八度的情况下,谱面改至A大调,用中音降E调萨克斯管演奏出的实际效果是C大调。在此,钢琴原版与萨克斯管移植版的调性差异,使得鉴赏者能很好地分别感受不同调性上的色彩对比。在音域上的强烈的对比,带来了鉴赏上的不同体验。
同时,钢琴版本中的主旋律分给了萨克斯管独奏,又刚好萨克斯管是单音演奏乐器,把主旋律提炼出来,更清晰了旋律的主线条。二钢琴原版的音色音响效果的高度统一,将色彩归于一体,纯真、轻盈,是萨克斯管不能比拟的。而萨克斯管版本的主旋律提炼,有钢琴作为和声伴奏,这个主奏成分与钢琴音响结合,共同完成演绎,音色上相互对比碰撞的同时,也很好地丰富了色彩感,比纯钢琴演奏多了一份层次感与对比美。
A部中a段(2+3小节)、b段(6-16小节)、a′段(17-38小节)。萨克斯管版本从第三小节开始,可谓说明了前五小节可作为先导亦或是引子分部。这个改编的设计,对于鉴赏钢琴原版时,能帮助做好结构上划分。
谱例2:
萨克斯管版本:
b 段钢琴版是右手以三连音为一组下行模进,而改编版有萨克斯管独奏右手的三连音部分,钢琴继续演奏流畅的八分音符节奏型的分解和弦。此处原先是钢琴左右手间节奏的对峙,改编成萨克斯管与钢琴之间的对峙,将对峙的形式更突显,将节奏上单一对峙变成了乐器间音色上的对峙。可借鉴萨克斯管版本的对峙,加深审美体验的敏感能力,再回归原版中感受在纯钢琴音响中统一的单纯节奏对峙,比较中不断感受不断体验出新的内容,循环聆听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审美能力。
谱例3:
萨克斯管版本:
a′段在原a 段的三连音分解和弦的上方增加一个漂浮的旋律,萨克斯管改编版本中由萨克斯管来演奏此段漂浮多情的旋律。正因为萨克斯管的单音演奏,使得旋律独立而稀薄、飘逸。
谱例4:
萨克斯管版本:
其实第34-37小节,萨克斯管演奏级进上行,钢琴伴奏声部在和声上是平行四六和弦进行。要知道,传统和弦的法则是不用或者少用平行和弦进行,是为了使和声上能够得到解决。德彪西心中只有美的旋律、没得原则,他只在乎色彩的丰富,从不在乎是否削弱了和声上所谓的功能性。萨克斯管版本的谱面,此处更要求级进上行的旋律要有保持音效果,来巩固平行和弦,毕竟,平行和弦是印象风格的标志之一。
三、结语
萨克斯管移植钢琴审美这一环节,是寻找、体验美的一个过程。而“称一个存在物美,就应当鉴别那里在哪一种关系在主宰一切”。(出处: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第66页。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主宰德彪西作品的关键是和弦的平行进行,缺乏解决的动力,失去传统和声的功能性。使调性存在却飘忽、随意,同时仍很规律、严谨。这是需要在音乐审美中不断地进行理性积淀的,是以审美主体深刻的理性认识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1]明言.音乐批判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法]保·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柳娜(1989—),江西南昌,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器乐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