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对于语文,对于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及价值,但其教学的繁琐性对语文老师来说也确实是一个挑战,讲多讲少都很难把握,也许还得把更多的功夫都花在课后的反复强化上。上起课来,一不小心就是学生烦,老师厌,费力不讨好。
但是,让学生根据要求“课前分组研读诗歌——课上汇报所学,并根据汇报内容设计问题向全班同学提问”的这种形式的“活动式”教学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
这种形式,难易适度,能伸能缩,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适合古诗词教学。
要让学生动起来最关键的是课前准备要充分。这也是“活动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课前准备环节分四步进行:(1)帮助学生分组,明确任务;(2)学生根据老师要求,确定研究内容;(3)研究小组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设计版面;(4)小组确定汇报后应重点理解的问题,设计向全班同学提问的形式。
1、分组:本文有四首诗歌,我就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8组,每两组研究同一首诗歌。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更全面地展示诗歌内容。
2、确定汇报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汇报出本首诗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文学常识、诗句含义、诗歌的思想感情、名句赏析、读诗感受等五项内容。借此五项内容让学生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赏析。鼓励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画一画,唱一唱……通过这种学科联系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3、确定版面设计:要求各组能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黑板上写出本组的汇报重点、研究心得,并能根据对诗歌的理解配上相应的插图,可以使用彩粉笔,可以体现本组独特的理解与创意。从而设计出图文并茂的版面。这个构思与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诗歌主旨、情感、意境的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不知不觉中,他们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尤其在设计插图的过程中,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一定会加强。
我还要求学生在汇报研究成果时解说设计原因,并尽可能利用版面设计来解说汇报内容,提问知识。这也是对学生整体思维的锻炼。最后,要求学生正式汇报之前在黑板上设计完毕。我相信,到时候,教室四面图文并茂的黑板必定会成为这堂课最佳的气氛烘托。
4、确定汇报后提问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这一点:你们结合汇报内容设计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将会使你们组研究成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开动脑筋,仔细琢磨,他们很可能会设计出一些有价值的問题:如《观沧海》一诗可能会问到关于曹操的文学常识,问到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作《观沧海》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早春的名句,学生有可能会问到“几处”与“谁家”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妙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学生自然会问到这首诗的哲理。在《天净沙·秋思》中也许还会问到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等等。
“幸运52”、“开心辞典”是学生特别熟悉的节目,可以鼓励他们模仿这种节目提问的方式来向全班同学提问,他们一定会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意,也许形式还会更活泼。
还可以给学生提点建议: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除加分外,还可以发给本组特设的“奖品”:一块糖,一朵花,一张照片,乃至于一个辣椒,一杯醋……这样,必然会调动起学生最大的热情与最大的积极性。
这样一来,每组的提问不仅是他们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也会成为他们汇报时最能调动同学积极性的一个小高潮。
总之,课前每个研究小组需要准备三个方面的内容:版面设计,具体知识汇报,课堂提问。当然,在本组研究任务结束之后,每个人也可以了解一下其它三首诗词,以准备在课堂提问时大展身手。
汇报课上,由于是两个研究小组分别汇报,所以他们在对诗歌的解说及设计上总会有不同,研究的心得感受也不会相同,他们给同学们设计的问题也不会相同,这样就能使其他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相信,只要学生在课前准备充分,以他们的聪明,一定会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汇报,带给我们全新的惊喜。
两个小组汇报完毕后,由各组组长根据汇报规则打分:其中,版面设计1分,研究内容2分,特色提问1分,再根据其汇报时站姿、神态、声音及特殊表现情况酌情加减,计算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即为汇报小组最终得分。当然,教师也可保留最终评分的权利。
这样的形式学生一定都会积极参加,也一定都可以尽展风采。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能得到最充分地体现。
当然,在学生计算分数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设计一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观沧海》研究小组汇报完毕后我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与《龟虽寿》比较,体会曹操诗的风格——慷慨悲壮。也可以适当补充碣石山的典故,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的问题结束,学生的评分结果也应该出来了,当场公布。进入下一个环节。
总之,课前研究——课堂汇报,小组评价——课后反思,再辅以版面设计以及多种形式的学生提问、教师提问就可以达到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都得到锻炼而且都有所收获的目的。我认为,这种“活动式”教学应该是古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非常合理的教学模式。
相信这样上课,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解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释放。每一个老师会爱教诗词,每一名学生也都会爱学诗词,更会爱上语文。
但是,让学生根据要求“课前分组研读诗歌——课上汇报所学,并根据汇报内容设计问题向全班同学提问”的这种形式的“活动式”教学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
这种形式,难易适度,能伸能缩,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适合古诗词教学。
要让学生动起来最关键的是课前准备要充分。这也是“活动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课前准备环节分四步进行:(1)帮助学生分组,明确任务;(2)学生根据老师要求,确定研究内容;(3)研究小组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设计版面;(4)小组确定汇报后应重点理解的问题,设计向全班同学提问的形式。
1、分组:本文有四首诗歌,我就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8组,每两组研究同一首诗歌。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更全面地展示诗歌内容。
2、确定汇报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汇报出本首诗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文学常识、诗句含义、诗歌的思想感情、名句赏析、读诗感受等五项内容。借此五项内容让学生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赏析。鼓励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画一画,唱一唱……通过这种学科联系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3、确定版面设计:要求各组能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黑板上写出本组的汇报重点、研究心得,并能根据对诗歌的理解配上相应的插图,可以使用彩粉笔,可以体现本组独特的理解与创意。从而设计出图文并茂的版面。这个构思与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诗歌主旨、情感、意境的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不知不觉中,他们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尤其在设计插图的过程中,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一定会加强。
我还要求学生在汇报研究成果时解说设计原因,并尽可能利用版面设计来解说汇报内容,提问知识。这也是对学生整体思维的锻炼。最后,要求学生正式汇报之前在黑板上设计完毕。我相信,到时候,教室四面图文并茂的黑板必定会成为这堂课最佳的气氛烘托。
4、确定汇报后提问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这一点:你们结合汇报内容设计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将会使你们组研究成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开动脑筋,仔细琢磨,他们很可能会设计出一些有价值的問题:如《观沧海》一诗可能会问到关于曹操的文学常识,问到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作《观沧海》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早春的名句,学生有可能会问到“几处”与“谁家”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妙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学生自然会问到这首诗的哲理。在《天净沙·秋思》中也许还会问到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等等。
“幸运52”、“开心辞典”是学生特别熟悉的节目,可以鼓励他们模仿这种节目提问的方式来向全班同学提问,他们一定会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意,也许形式还会更活泼。
还可以给学生提点建议: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除加分外,还可以发给本组特设的“奖品”:一块糖,一朵花,一张照片,乃至于一个辣椒,一杯醋……这样,必然会调动起学生最大的热情与最大的积极性。
这样一来,每组的提问不仅是他们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也会成为他们汇报时最能调动同学积极性的一个小高潮。
总之,课前每个研究小组需要准备三个方面的内容:版面设计,具体知识汇报,课堂提问。当然,在本组研究任务结束之后,每个人也可以了解一下其它三首诗词,以准备在课堂提问时大展身手。
汇报课上,由于是两个研究小组分别汇报,所以他们在对诗歌的解说及设计上总会有不同,研究的心得感受也不会相同,他们给同学们设计的问题也不会相同,这样就能使其他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相信,只要学生在课前准备充分,以他们的聪明,一定会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汇报,带给我们全新的惊喜。
两个小组汇报完毕后,由各组组长根据汇报规则打分:其中,版面设计1分,研究内容2分,特色提问1分,再根据其汇报时站姿、神态、声音及特殊表现情况酌情加减,计算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即为汇报小组最终得分。当然,教师也可保留最终评分的权利。
这样的形式学生一定都会积极参加,也一定都可以尽展风采。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能得到最充分地体现。
当然,在学生计算分数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设计一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观沧海》研究小组汇报完毕后我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与《龟虽寿》比较,体会曹操诗的风格——慷慨悲壮。也可以适当补充碣石山的典故,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的问题结束,学生的评分结果也应该出来了,当场公布。进入下一个环节。
总之,课前研究——课堂汇报,小组评价——课后反思,再辅以版面设计以及多种形式的学生提问、教师提问就可以达到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都得到锻炼而且都有所收获的目的。我认为,这种“活动式”教学应该是古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非常合理的教学模式。
相信这样上课,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解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释放。每一个老师会爱教诗词,每一名学生也都会爱学诗词,更会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