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换同桌的背后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我中心;合理情绪疗法;案例分析
  个案分析
  某天,一个高高瘦瘦的女生推开心理咨询室的门。
  “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吗?”我对她说。
  她说:“老师,我最近很烦恼。我觉得我同桌很烦。班主任的一项工作不就是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吗?为什么我跟我同桌合不来,她却不给我换座位?”
  请她落座后我了解了她的个人情况,原来她叫小A,现在初一,家中的独女,成绩中等,刚刚小升初,朋友圈重新建立,加之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在班级里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最近由于跟同桌合不来想调座位,曾多次找老师进行协商,但是老师并未同意。
  “能告诉我你和你同桌為什么合不来呢?”
  “她的很多习惯我都无法忍受,性格不合,会影响我学习。”
  “有没有尝试着跟同桌谈谈?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可能?”
  “没什么好谈的,她还不如以前的同桌好呢。”
  “以前的?”
  接下来在她的表述中我大概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开学的时候她因为身高的原因坐在教室后面,当时跟她一起坐的也是个高高的女孩子,那时觉得同桌很不错,但是一个多月以后觉得同桌有很多缺点让自己无法忍受,而且她觉得班级里的另一个女生不错,就想跟那个女生一起坐,在她强烈的要求下,老师给她调了座位,但是又过了一个多月,她又觉得这个自己选的同桌也没有当初看到的好,也让她不喜欢,跟她合不来,又跟老师要求换座位,班主任这次并没有痛快地答应,而是让她再适应一段时间,但是她觉得没必要这么做,就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要换座位,并说同桌影响了她的学习,她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疼爱,经多次商榷让班主任感到无可奈何,没办法就又给她调了座位,但是由于她个子比较高,所以只能在班级中间排靠边坐,虽然她觉得位置较偏,但是已经在班级中间了,所以就没再要求了。这时在班级中有同学已经开始指指点点,但并未对她产生影响。跟第三个同桌相处一个多月后,她意识到跟这几个同桌相处后还是第一个同桌比较好,所以这次她又故伎重施,找了父母做坚强的后盾,但是第一个同桌已经与周围的同学相处得很好,并不同意换座位,她周围的同学也与班主任表示不愿与她做邻居,所以班主任就没有理会她的要求,不过一直做她的工作,让她跟同学好好相处。
  很显然,这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为人处世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兴趣或利益,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她人的认识和态度,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继续问:“你觉得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呢?”
  “我知道有时她也很为难,但是我跟同桌相处不愉快,怎么能好好学习呢?”
  她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我知道在她陈述事情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她自己做得不对了。
  “看来你也是个懂事、体贴的孩子,知道班主任的工作不好做。也知道换座位不是简简单单你个人的事情,还涉及你的同桌及周边的人。”这时,我把换座位是“她一个人的事”引导到“其实是很多人的事”,让她进一步地意识到其实这件事并不容易,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班里有其他同学也像你一样换座位了吗?”
  “没有。我也知道大家都不怎么喜欢我。”这时她说话的声音更低了。
  “你希望大家喜欢你吗?在换座位的时候问过其他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你是他们,你心里会怎么想?”我用了三个问句让她考虑一下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她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如果是我,可能也会不好受的。”
  虽然她只用了“可能”,但我知道咨询已初见成效。在这里,我也用了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诉她做事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接下来我告诉她:“虽然这次的事情让你很不开心,但是起码让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继续采用这样的方式与其他同学相处,是不会有人喜欢你的,只会让你在班级更难交到朋友。”我鼓励她多与身边的同学沟通与交流,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多参加班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并预约了下次咨询的时间。
  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我便与班主任取得了联系,告诉她小A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她与家长的合作,以便使小A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
  很多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关于人的教育的问题,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到行动上的落实,到最终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痛苦的、相对漫长的过程。从这个学生及其父母身上,我更多的是看到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该生的父母过分关注该生的学习,忽视了健康教育及品德教育,没有引导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但让我略感欣慰的是,哪怕我看到的仅仅是表面现象,小A在咨询过程的后半段中表现出了些许的愧疚与自责。
  个案反思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将精力过分集中在自我身上,过分关注自己的问题,很少主动关心别人和社会,他们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诉说,总爱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感受,从不想别人此时的心情或别人是否需要帮助。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特点
  自我中心是人的一种个性特点。自我中心者为人处事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兴趣或利益;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认为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而且固执己见,不容易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观点。
  二、自我中心的形成有什么规律
  这种个性特点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与小时成长经历、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比如从小处在家庭中心,几代长辈过于关注宠爱,长大后就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这几个主要板块方面存在缺失,那孩子的个性、生活也必定是残缺的。另外,如果从小没有得到家庭温暖,没有学会如何关心他人,也会造成从小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自我中心行为。再者,在社会生活中,缺乏朋友,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很少获得外界信息,思维也会有局限性。同样,一些信奉消极、颓废价值观念,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狭隘利欲观的人,定会生活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
  三、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拥有良好人际关系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中心”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特点,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从最初的关注自我,到逐步去关注他人,并扩展到关注整个社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须不断主动地去接触外界,了解外界,主动与他人沟通,获得他人信息,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中心”的个性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再次,要引导这类学生多参加团体活动,让他们在和别人的接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产生改变的意愿。
  小结
  通过这起案例,让作为教师的我越发认识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可是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只有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习惯培养和人格塑造,孩子的幸福和成功才有保证。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东港路石光中学,泉州,3627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科学技术;教育改革  我县于2014年上半年引进元认知干预技术,工作共分两个阶段。  一、引进新技术的难点在于学以致用做出实效  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队伍组建和技术培训。即在全县34所中小学校全面普及元认知干预技术,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选出2~3名骨干教师,全县共计90多人组成涿鹿心理教育技术团队,积极参与到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各项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  2014年4月,元认知
〔摘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和陇南市礼县的750名留守儿童,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与汉族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状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身体症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性别、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状况、监护人等不同角度来看,除了在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上外,皆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汉族留守儿童的焦虑程度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摘苹果实验;维果茨基  一、引言  维果茨基(Vygotsky,1896~1934),是苏联早期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人,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心理发展观、活动观、内化说、最近发展区理论、心理学方法论等心理学思想,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他逝世时,虽然只有38岁,但他在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
[设计思想]  本课例主要运用了建模思想,从全面健康的角度,启发学生均衡规划人生的意识,清晰具体地看到自己的未来人生。  [活动目标]  1.0B强烈感受快意人生的喜剧气氛和失意人生的悲剧气氛;  2.学会从职业、家庭、业余生活和社会贡献四个方面综合设计自己的人生。  [适应年级]高中  [活动准备]  每人事先填表“20年后的今天”作为预习作业,教师板书好课题与表格。  [活动程序]    一、
摘要 : 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1994-2000个性分测验(试用版)”,对未成年犯心理进行个性定量分析,揭示该特殊群体的个性心理的共性和目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 未成年犯;个性;心理测试;调查报告    一、学校简介  江西启明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办学,学制是半工半读,学员是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它是一所学校
〔关键词〕丧失性创伤;催眠;辅导个案  今年教师节,我收到了一张制作精美的贺卡,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到:程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被温州大学录取了,我想妈妈一定很为我高兴,谢谢您对我的辅导和帮助,祝您教师节快乐。我爱您!署名:小卢。  读着贺卡,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心中满是激动和祝福。  一、事情缘起  三年前,我让高一(2)班的学生体验催眠放松,其中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穿越时光隧道,来到生命中一个难
〔关键词〕危机干预;小学生;辅导个案  一、背景描述  小明,男,12岁,六年级学生,成绩中等(班级排名25位),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根据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描述,该生主要的问题行為如下:  1.情绪很容易激动,控制不住自己,两次扬言要跳楼。最近一次在放学之后,情绪失控,爬上五楼的护杆准备跳楼,被老师及时抢救下来,自杀未遂。  2.经常违反纪律,小动作多,经常撕书撕纸;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三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例;理论;活动;生成  2015年11月,笔者有幸聆听了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周璟老师执教的“有一种()叫坚持”一课。笔者惊喜于本节课带给学生的鲜活的话题、开放的活动空间、新颖的活动设计、亲切的教学语言、巧妙的细节提升和了无痕迹的高超的授课艺术。教师教得愉快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听课教师听得如沫春风,着实是一堂精彩的心理课。现将本节课的精彩花絮整理如下,与同仁共赏。 
〔摘要〕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格特征,因此,要清楚地分析某一行为,必须要了解他的全部生活史。对于问题学生而言,要清楚理解其某个或某些行为,需要特别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以及他对这些经历形成的认知,因为这些认知是他今后自我调节的基础,也是影响他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格统一体;生活史;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心理技术与应用》(月刊)杂志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刊号CN10-1104/R,邮发代号80-715,于2013年3月正式创刊。杂志为心理学和心理技术应用的专业刊物,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旨在提供心理技术研究、探讨及应用的交流平台,搭建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社会应用之间的桥梁。现面向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稿对象  从事心理学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