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热情的感染,是行动的传递,身教远胜于言传。叶圣陶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
关键词:身教;教育
中国有句俗语: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自古就有“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的伟大。在现代社会,我觉得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离不开“身教”,这也跟现在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不谋而合。《庄子·天道》也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句话可以简单解释为:用言语来教导,不如用行动来示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帮助他(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让孩子们先学会尊重与感恩,这与学校推行的“三善三好”,“孝亲·尊师”等教育理念相辅相成。
一、在生活方面:对于言传身教,自古就有“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
话说曾子的妻子想去市集,儿子想跟着,妻子随口一句:“回来杀猪给你吃”来打发儿子。等妻子从市集回来后,儿子一直闹着要杀猪,妻子却很生气,曾子知道此事后,毅然决然地把家里的猪杀了,以此来教育孩子,由此可见,曾子也是很重视“身教”的。
作为班主任,在我的日程教学管理中,时刻注重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卫生保洁是头等大事,开始我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孜孜不倦地强调要讲卫生、爱护环境。只是弯下身去“谁不小心扔掉的啊?”并顺手捡起来丢进垃圾筒。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很好奇地看着,但时间一长,有个别孩子也会跟着老师蹲下身去帮忙,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孩子也乐意参与进来,甚至会跟老师抢着捡起地上的垃圾……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們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很是欣慰。心中又多了份感慨: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如果能抛开唠叨、叮嘱,以身作则。多问几个“为什么”,少一些呵斥,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只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潜移默化,慢慢地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是更好吗?
二、在学习方面:教育是热情的感染,是行动的传递,身教永远胜于言传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这位教育家用直观的一句话,表达了如镜中物般丰富变幻的内涵。我一直遵循先辈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感染学生。现代社会,充满了诸多的诱惑,到处是游戏室、网吧、手机、电脑……孩子们正处在青春少年,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总量达到550万字。假如每本书10万字计算,那也就是55本书,可是有几个人能完成这个读书量,而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与其他国家的阅读量对比,我们的读书问题尤其严重,学生的阅读量少之又少,所读的书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为了学生的均衡发展,我更觉得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或缺。于是我经常会在课堂内外,跟他(她)分享历史上一些有意思的事,并告知孩子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找找原著,多读读好书,经常提醒他们:读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并做到身体力行,处处为他们做个表率,时刻注重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班里也形成一股读书热潮。不仅如此,我还建议学生在班级建立一个读书角,让他们自已捐献书籍,自己管理,随时都可感受到一般书香气息弥漫整个班级。我还要求孩子们把自己读后所思所想写成佳作,并帮助他们把好的文章发表。这样,孩子们的读书热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学习也更有劲头了。瞧,爱看书的人多了,玩游戏的少了,班风学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新课程标准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单从这一点看,我觉得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意。教育家爱弥尔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最成功的教育往往是最无痕的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比如,在上写字课时,我会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稍作停留,拿过他们手中的笔,悄悄为他们写下一两个字,作为鼓励。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蹲下身子看学生写字,不仅体现了教育平等,同时也体现了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引导他们从小形成文明的言谈举止,这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之举。
三、在做人方面:在学校里,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与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为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教师的这些行为对学生起重要影响,从而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们。孔老夫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里有个学生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每次都是小错不断,大错又不犯的。作为班主任,我甚是头疼,却也不好一味地批评说教,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先把他调到最前排,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接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寻找他的优点,并不断地把这些小优点扩大,多表扬他,让同学们见证他的进步,最后再慢慢感化他。在期末结束时,不仅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赞扬。
教育是个体的成长过程,而成长,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块合适的土壤,足够的用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做学问”与“做人”结合起来,在各个方面给学生做榜样,做出表率。“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永恒的命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这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因此,我深信教育是热情的感染,是行动的传递,身教远胜于言传。
关键词:身教;教育
中国有句俗语: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自古就有“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的伟大。在现代社会,我觉得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离不开“身教”,这也跟现在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不谋而合。《庄子·天道》也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句话可以简单解释为:用言语来教导,不如用行动来示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帮助他(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让孩子们先学会尊重与感恩,这与学校推行的“三善三好”,“孝亲·尊师”等教育理念相辅相成。
一、在生活方面:对于言传身教,自古就有“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
话说曾子的妻子想去市集,儿子想跟着,妻子随口一句:“回来杀猪给你吃”来打发儿子。等妻子从市集回来后,儿子一直闹着要杀猪,妻子却很生气,曾子知道此事后,毅然决然地把家里的猪杀了,以此来教育孩子,由此可见,曾子也是很重视“身教”的。
作为班主任,在我的日程教学管理中,时刻注重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卫生保洁是头等大事,开始我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孜孜不倦地强调要讲卫生、爱护环境。只是弯下身去“谁不小心扔掉的啊?”并顺手捡起来丢进垃圾筒。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很好奇地看着,但时间一长,有个别孩子也会跟着老师蹲下身去帮忙,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孩子也乐意参与进来,甚至会跟老师抢着捡起地上的垃圾……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們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很是欣慰。心中又多了份感慨: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如果能抛开唠叨、叮嘱,以身作则。多问几个“为什么”,少一些呵斥,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只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潜移默化,慢慢地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是更好吗?
二、在学习方面:教育是热情的感染,是行动的传递,身教永远胜于言传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这位教育家用直观的一句话,表达了如镜中物般丰富变幻的内涵。我一直遵循先辈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感染学生。现代社会,充满了诸多的诱惑,到处是游戏室、网吧、手机、电脑……孩子们正处在青春少年,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总量达到550万字。假如每本书10万字计算,那也就是55本书,可是有几个人能完成这个读书量,而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与其他国家的阅读量对比,我们的读书问题尤其严重,学生的阅读量少之又少,所读的书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为了学生的均衡发展,我更觉得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或缺。于是我经常会在课堂内外,跟他(她)分享历史上一些有意思的事,并告知孩子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找找原著,多读读好书,经常提醒他们:读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并做到身体力行,处处为他们做个表率,时刻注重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班里也形成一股读书热潮。不仅如此,我还建议学生在班级建立一个读书角,让他们自已捐献书籍,自己管理,随时都可感受到一般书香气息弥漫整个班级。我还要求孩子们把自己读后所思所想写成佳作,并帮助他们把好的文章发表。这样,孩子们的读书热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学习也更有劲头了。瞧,爱看书的人多了,玩游戏的少了,班风学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新课程标准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单从这一点看,我觉得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意。教育家爱弥尔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最成功的教育往往是最无痕的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比如,在上写字课时,我会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稍作停留,拿过他们手中的笔,悄悄为他们写下一两个字,作为鼓励。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蹲下身子看学生写字,不仅体现了教育平等,同时也体现了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引导他们从小形成文明的言谈举止,这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之举。
三、在做人方面:在学校里,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与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为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教师的这些行为对学生起重要影响,从而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们。孔老夫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里有个学生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每次都是小错不断,大错又不犯的。作为班主任,我甚是头疼,却也不好一味地批评说教,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先把他调到最前排,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接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寻找他的优点,并不断地把这些小优点扩大,多表扬他,让同学们见证他的进步,最后再慢慢感化他。在期末结束时,不仅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赞扬。
教育是个体的成长过程,而成长,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块合适的土壤,足够的用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做学问”与“做人”结合起来,在各个方面给学生做榜样,做出表率。“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永恒的命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这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因此,我深信教育是热情的感染,是行动的传递,身教远胜于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