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迅速发展的社会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如何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认清目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85-02
一、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了一定冲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由于这些不良现象短期内不会立即消除,所以将继续影响对大学生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在高校周围的网吧、酒店、歌厅等娱乐消费场所因为大学生的参与日见增多,部分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业,也带来了极大地安全隐患。一些艺术类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追求奢华和高消费,痴迷物质享受。甚至进行钱色交易,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一线政治辅导员配置数量不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按照文件要求,高校应按照不高于1:200的师生比例来配备一线辅导员。考虑到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应增加一线辅导员编制数量。但现实是,有的学校甚至300-500名学生才配备了一名一线辅导员。辅导员员人数配备不足且一般疲于应付日常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日常表现和内心诉求了解不够,加之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限制,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成效。
(三)校园内其它思想教育阵地发挥作用不够
学生的专业课一般采取小班授课,而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均采取大班授课,且多为照本宣讲,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师生互动和讨论。很多思政课教师缺少对自己的定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多为简单的政策、规定等复述,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真正的教育功能。经过调查了解,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精力不足,而把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在自己在社会上进行创收,导致课堂教学一盘散沙是普遍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教师在大学生心中的美好形象,也极大影响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服务育人工作不到位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
每年新生的入学心理普查,艺术类学生中心理问题学生都占有较高比例。但高校內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缺乏,心理辅导专业知识不足是普遍现象。特别是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其心理指导的难度更大。艺术类学生学费较高,日常学习花费较大,但各种资助措施均和其他专业学生相同,许多学生难免捉襟见肘,对顺利完成学业缺乏信心。最为学生关心的就业,应该是艺术类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一般的院校,特别是非艺术类院校的就业洽谈会一般很少单位招聘艺术类大学生,加上授课教师缺少企业实践,艺术类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和社会需求接轨。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家庭成长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
现在的学生,多为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艺术类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家庭溺爱,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大部分存在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不健全人格。很多学生是因为不爱学习,文化课成绩低,家长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送进艺术特长班,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才考取大学。个别家长为了安抚孩子,不仅经济上放水,还承诺给落实工作,使学生没有学业和就业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六)艺术类大学生自身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缺少意志品质,自我管理意识较差等自身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很多学生利用电脑和手机进行聊天、电子游戏和看电影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对校规校纪置若罔闻,不屑一顾,三番五次违纪,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艺术类大学生意志比较脆弱,承受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偏激情绪,遇到挫折难以自拔。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不辨是非,抵制力差,听信一些反动宣传,接受不良引导。
二、加强和改进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全方位加强一线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重点加强一线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线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尖兵”,他们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工作好坏。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辅导员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对艺术类学生管理教育缺少工作经验等现象,造成许多高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选好人”,也要激励一线辅导员自主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切实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育工作,将品德好、觉悟高和专业成绩优异的学生选用为学生干部,引导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利用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逐渐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性工作机制。进行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既要在课前加工好学生乐于接受的“精神食粮”,也要想办法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规矩”教育和“大爱”教育有机结合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艺术类学生大多缺少自我控制力,纪律观念淡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对艺术学生首先要依靠“规矩”教育,即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要严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真抓真管,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和制约作用。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要进行真诚真心的“大爱”教育,即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精神需求,尊重学生合理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进步目标,对待学生要耐心和细致,要对他们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建立师生之间顺畅的情感通道,使学生把老师当成身边的“亲人”,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诲和指导。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齐头并进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个体学习风气和人格的塑造,具有较大的引导和牵动作用。因此,要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风和浓厚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改造自己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要精心组织,精密设计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学生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可长期开展的精品校园活动,利用主题活动巩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大力聘请德艺双馨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到学校进行授课和学术讲座,通过他们的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深厚艺术涵养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
(四)建立完备有效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
高校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学习硬件环境的投入,更多且质量更好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和工作室将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技能的锻炼。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毕业设计评定应避免仅以考试和论文形式进行最终成绩确定,应该在校园内建立展览厅、橱窗等对学生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增加学生学习热情。艺术类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和各种心理困惑、心理疾病而产生的无法宣泄和解决的问题,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在二级学院应该建立专业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去学,努力提高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要联合一线学生辅导员,探索建立适用于艺术类学生的科学规范的心理咨询指导方法,根据学生情况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应对艺术类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观念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有效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努力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签约率”和就业质量。
(五)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自我成长和提高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加强自身约束力,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要切实引导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增加知识储备,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基坚实的基础。要时刻提醒他们坚守道德准则,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宣传他们做的每一件好事,将学生中的学习标兵、励志标兵、助人标兵等模范典型给予表彰和大力宣传,树正气,树新风。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将学生调研、写生和岗位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学校应认真设计好“大学语文”等常规课程,还应挑选专业水平较高教师开设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等选修类课程。还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等系列讲座,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瑾.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2003.
\[2\]沈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管理的创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9,(36).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85-02
一、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了一定冲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由于这些不良现象短期内不会立即消除,所以将继续影响对大学生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在高校周围的网吧、酒店、歌厅等娱乐消费场所因为大学生的参与日见增多,部分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业,也带来了极大地安全隐患。一些艺术类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追求奢华和高消费,痴迷物质享受。甚至进行钱色交易,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一线政治辅导员配置数量不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按照文件要求,高校应按照不高于1:200的师生比例来配备一线辅导员。考虑到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应增加一线辅导员编制数量。但现实是,有的学校甚至300-500名学生才配备了一名一线辅导员。辅导员员人数配备不足且一般疲于应付日常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日常表现和内心诉求了解不够,加之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限制,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成效。
(三)校园内其它思想教育阵地发挥作用不够
学生的专业课一般采取小班授课,而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均采取大班授课,且多为照本宣讲,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师生互动和讨论。很多思政课教师缺少对自己的定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多为简单的政策、规定等复述,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真正的教育功能。经过调查了解,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精力不足,而把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在自己在社会上进行创收,导致课堂教学一盘散沙是普遍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教师在大学生心中的美好形象,也极大影响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服务育人工作不到位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
每年新生的入学心理普查,艺术类学生中心理问题学生都占有较高比例。但高校內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缺乏,心理辅导专业知识不足是普遍现象。特别是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其心理指导的难度更大。艺术类学生学费较高,日常学习花费较大,但各种资助措施均和其他专业学生相同,许多学生难免捉襟见肘,对顺利完成学业缺乏信心。最为学生关心的就业,应该是艺术类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一般的院校,特别是非艺术类院校的就业洽谈会一般很少单位招聘艺术类大学生,加上授课教师缺少企业实践,艺术类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和社会需求接轨。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家庭成长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
现在的学生,多为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艺术类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家庭溺爱,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大部分存在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不健全人格。很多学生是因为不爱学习,文化课成绩低,家长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送进艺术特长班,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才考取大学。个别家长为了安抚孩子,不仅经济上放水,还承诺给落实工作,使学生没有学业和就业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六)艺术类大学生自身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缺少意志品质,自我管理意识较差等自身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很多学生利用电脑和手机进行聊天、电子游戏和看电影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对校规校纪置若罔闻,不屑一顾,三番五次违纪,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艺术类大学生意志比较脆弱,承受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偏激情绪,遇到挫折难以自拔。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不辨是非,抵制力差,听信一些反动宣传,接受不良引导。
二、加强和改进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全方位加强一线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重点加强一线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线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尖兵”,他们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工作好坏。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辅导员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对艺术类学生管理教育缺少工作经验等现象,造成许多高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选好人”,也要激励一线辅导员自主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切实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育工作,将品德好、觉悟高和专业成绩优异的学生选用为学生干部,引导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利用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逐渐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性工作机制。进行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既要在课前加工好学生乐于接受的“精神食粮”,也要想办法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规矩”教育和“大爱”教育有机结合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艺术类学生大多缺少自我控制力,纪律观念淡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对艺术学生首先要依靠“规矩”教育,即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要严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真抓真管,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和制约作用。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要进行真诚真心的“大爱”教育,即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精神需求,尊重学生合理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进步目标,对待学生要耐心和细致,要对他们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建立师生之间顺畅的情感通道,使学生把老师当成身边的“亲人”,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诲和指导。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齐头并进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个体学习风气和人格的塑造,具有较大的引导和牵动作用。因此,要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风和浓厚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改造自己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要精心组织,精密设计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学生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可长期开展的精品校园活动,利用主题活动巩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大力聘请德艺双馨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到学校进行授课和学术讲座,通过他们的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深厚艺术涵养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
(四)建立完备有效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
高校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学习硬件环境的投入,更多且质量更好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和工作室将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技能的锻炼。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毕业设计评定应避免仅以考试和论文形式进行最终成绩确定,应该在校园内建立展览厅、橱窗等对学生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增加学生学习热情。艺术类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和各种心理困惑、心理疾病而产生的无法宣泄和解决的问题,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在二级学院应该建立专业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去学,努力提高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要联合一线学生辅导员,探索建立适用于艺术类学生的科学规范的心理咨询指导方法,根据学生情况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应对艺术类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观念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有效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努力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签约率”和就业质量。
(五)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自我成长和提高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加强自身约束力,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要切实引导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增加知识储备,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基坚实的基础。要时刻提醒他们坚守道德准则,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宣传他们做的每一件好事,将学生中的学习标兵、励志标兵、助人标兵等模范典型给予表彰和大力宣传,树正气,树新风。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将学生调研、写生和岗位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学校应认真设计好“大学语文”等常规课程,还应挑选专业水平较高教师开设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等选修类课程。还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等系列讲座,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瑾.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2003.
\[2\]沈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管理的创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