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山水以及花鸟画创作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以及表现手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山水及花鸟传统画法在“清初四僧”这里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使其更加具有市民趣味、社会民俗及生活感受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不仅影响了历史、绘画史的发展,对后代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清初四僧山水花鸟画的风格成因、风格特点、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清初四僧 标新立异 独特 艺术风格艺术成就
“清初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个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个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感。他们借画抒发抑郁之气与愤慨之情,寄托对故国山川的思念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一味崇古,重视生活感受与社会风俗,强调独抒性灵。
一、清初四僧山水花鸟画的风格成因
(一)社會时代背景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建立,深刻地打击着民族意识强烈、爱国主义强烈的文人阶层,其中以“四僧”尤为显著。清朝建立以后,他们不甘心臣服新朝,便先后遁入空门,以诗文书画来宣泄私愤,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国破山河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自由独创的艺术精神以及磊落昂扬、独具风采的画风。
(二)自身成长经历
先从朱耷说起。身为明朝宗室的朱耷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带给他的只有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八大山人不得不削发为僧,清康熙初年,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创作书画,当时他不满于保守崇古的艺术氛围。到了晚年,他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别号如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他是明宗室,幼年遇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讲求笔墨情趣,风格多变;人物简单质朴,别具一格。髡残,俗姓刘,字石溪,号白秃,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因字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变”后削发为僧的。髡残为人刚正不阿,为世人所敬重。他对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以山水为最精。弘仁性格沉静坚忍,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明朝颠覆以后遁迹名山,诗画寄兴,借画消愁。他初学黄公望,晚承倪瓒。国破家亡的影响与弘仁坚贞的性格是造成其独特个性的主要原因。
二、清初四僧山水花鸟画的风格特征
(一)借古开今,反对挪前搬后
他们冲破当时画坛崇尚摹古的壁垒,标新立异,创造出昂扬雄奇、磊落不拘、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明末清初的画坛。“四僧”继承的传统,仍然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主要还是讲究笔墨情趣,诗书画相结合。而徐渭的那种打破固有形式,开拓创新的格图法和淋漓多变的笔调以及其所倡导的自由独创的艺术精神,助推了“四僧”在艺术上的独创性。他们不满于将古人之法挪前搬后,生搬硬套,突破了明末以来仿古的保守氛围,而独树一帜。
(二)体验生活,强调独抒性灵
清初四僧注重独抒性灵与生活感受。他们的艺术激荡着强烈的个性精神,多感受客观生活,反对格式化绘画,在体验生活情趣的同时,又有真山真水的趣味,完全不同于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的情感内容。清初四僧在人格取向、所受遭遇以及艺术特色上大体是一致的,但他们的作品却因擅长不同,对艺术传统的理解及运用的相异以及地域上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而又“相同”的艺术面貌。
三、清初四僧山水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四僧”的创作与同一时期另一派画家的艺术导向以及追求截然不同。以“四王吴恽”(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格)为代表的“院体山水”,不重视所表现的内容,只重视承传临摹的功夫,只崇古而不论今。虽然他们在笔墨技巧上都极为成熟,也颇具特色,但其不注重现实生活与生活感受,客观上加大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四僧”画家则是对他们艺术倾向的积极矫正。他们打破了明末清初以来崇古仿古的屏障,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创造出豪迈奔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一格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同时也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从画史的角度来看,“清初四僧”在艺术特色上截然自立,独具特色,实践了徐渭的自由独创的艺术精神,敢于打破固有形式。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不仅影响了山水花鸟绘画史的发展,还为后世山水花鸟画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代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马培杰,男,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马金林,女,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清初四僧 标新立异 独特 艺术风格艺术成就
“清初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个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个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感。他们借画抒发抑郁之气与愤慨之情,寄托对故国山川的思念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一味崇古,重视生活感受与社会风俗,强调独抒性灵。
一、清初四僧山水花鸟画的风格成因
(一)社會时代背景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建立,深刻地打击着民族意识强烈、爱国主义强烈的文人阶层,其中以“四僧”尤为显著。清朝建立以后,他们不甘心臣服新朝,便先后遁入空门,以诗文书画来宣泄私愤,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国破山河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自由独创的艺术精神以及磊落昂扬、独具风采的画风。
(二)自身成长经历
先从朱耷说起。身为明朝宗室的朱耷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带给他的只有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八大山人不得不削发为僧,清康熙初年,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创作书画,当时他不满于保守崇古的艺术氛围。到了晚年,他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别号如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他是明宗室,幼年遇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讲求笔墨情趣,风格多变;人物简单质朴,别具一格。髡残,俗姓刘,字石溪,号白秃,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因字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变”后削发为僧的。髡残为人刚正不阿,为世人所敬重。他对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以山水为最精。弘仁性格沉静坚忍,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明朝颠覆以后遁迹名山,诗画寄兴,借画消愁。他初学黄公望,晚承倪瓒。国破家亡的影响与弘仁坚贞的性格是造成其独特个性的主要原因。
二、清初四僧山水花鸟画的风格特征
(一)借古开今,反对挪前搬后
他们冲破当时画坛崇尚摹古的壁垒,标新立异,创造出昂扬雄奇、磊落不拘、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明末清初的画坛。“四僧”继承的传统,仍然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主要还是讲究笔墨情趣,诗书画相结合。而徐渭的那种打破固有形式,开拓创新的格图法和淋漓多变的笔调以及其所倡导的自由独创的艺术精神,助推了“四僧”在艺术上的独创性。他们不满于将古人之法挪前搬后,生搬硬套,突破了明末以来仿古的保守氛围,而独树一帜。
(二)体验生活,强调独抒性灵
清初四僧注重独抒性灵与生活感受。他们的艺术激荡着强烈的个性精神,多感受客观生活,反对格式化绘画,在体验生活情趣的同时,又有真山真水的趣味,完全不同于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的情感内容。清初四僧在人格取向、所受遭遇以及艺术特色上大体是一致的,但他们的作品却因擅长不同,对艺术传统的理解及运用的相异以及地域上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而又“相同”的艺术面貌。
三、清初四僧山水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四僧”的创作与同一时期另一派画家的艺术导向以及追求截然不同。以“四王吴恽”(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格)为代表的“院体山水”,不重视所表现的内容,只重视承传临摹的功夫,只崇古而不论今。虽然他们在笔墨技巧上都极为成熟,也颇具特色,但其不注重现实生活与生活感受,客观上加大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四僧”画家则是对他们艺术倾向的积极矫正。他们打破了明末清初以来崇古仿古的屏障,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创造出豪迈奔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一格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同时也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从画史的角度来看,“清初四僧”在艺术特色上截然自立,独具特色,实践了徐渭的自由独创的艺术精神,敢于打破固有形式。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不仅影响了山水花鸟绘画史的发展,还为后世山水花鸟画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代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马培杰,男,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马金林,女,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