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电影中融入了美国文化人的精神视野,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传播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电影爱好者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从文化的视角对美国电影进行分析,探讨了美国电影中所体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包容性。
[关键词]美国电影 好莱坞 文化特征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社会文化,体现时代和民族精神。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电影也是美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就决定了美国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才使美国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美国电影基本主题都是爱、正义、家庭、亲情等等,而这些既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所乐意标榜的完美价值观。也是全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主题。美国电影为全球观众接受,除了好莱坞擅长讲故事以及它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美国电影完整的叙事结构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好莱坞电影同时还借助美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优势,使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一种强大的叙事话语权,叙述的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文化。
一、美国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
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而对别人的干涉和形响嗤之以弃。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因此,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也是美国电影蕴藏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根源。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困难,无论受到何种致命的打击、毁灭性的创伤,从来就不相信失败,因而也没有任何胆怯心理,英雄们总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险恶的危机、不利的局势、突然的灾难,他们总是临危不乱,冷静机智地奋勇前行。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复杂多样、变化无端的局势,他们都拥有无比清醒的理性头脑,快速做出完美的部署,瞬间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总能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二的获胜机会,并获得胜利。影片《真实的谎言》中,英雄哈里在与恐怖分子较量时,看看他们所驾驶的飞机就知道,好莱坞人是怎样让他们的英雄们取得胜利的。英雄驾驶着先进的无与匹敌的新式多功能飞机,而恐怖分子们却驾驶着极端落后的直升机,难怪好莱坞所打造的英雄战无不胜,凭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让许多“敌人”毁灭殆尽,原来他们都拥有各种高新科技武器和道具。
在美国科幻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全能的超级英雄《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天生就具备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越是科幻电影,英雄主义越容易展现——《独立日》里无处不在的“美国万岁”情结、《星球大战》里一个个俊朗魁伟的绝地武士、《骇客帝国》那位漂亮的救世主,以及《终结者》系列、《异形》系列塑造的两位女强人,就不难看出英雄崇拜在科幻片里的垄断地位。
美国电影总在极力打造各式孤胆英雄形象,编织各种神奇的英雄神话。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篷车》、《铁骑》、《壮志千秋》开始,1939年的《关山飞渡》是好莱坞电影中牛仔英雄片的标志性作品,1952年的《正午》、1953年的《原野奇侠》、1959年的《赤胆屠龙》、1960年的《七侠荡寇志》等西部片,仍旧讲述传奇般的个人英雄故事,并逐步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比如,由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系列影片,塑造了特种兵兰博这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美国电影中打造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有着共同特征,就是将个人英雄无限神化,从而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美国电影中广泛制造完美英雄个体的虚幻假象,尤其是极力渲染英雄个体控制整个矛盾冲突的巨大力量,极力夸大英雄个体力量战胜群体敌对势力的决定性作用,将个体力量无限夸大、神化,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美国电影中体现出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
美国的高科技助长了美国电影征服全球的竞争力。美国电影更是借助当代传播媒体向世界范围大肆输出自己的电影文化。并且突出了电影的豪华性、奇观化、梦幻性的特点。美国电影以各种视觉造型和高科技手段打造了影片的独特的文化性,体现在它的文本构成和视觉形象的创造上。一些巨型的灾难片、科幻片和剧情片大量的涌现,如《大白鳖》、《外星人》、《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珍珠港》等影片,以高科学技术的优势,创造了令人膛目的电影效果,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观众的注意力。
美国电影中还通过科学技术来改变人的基因、能力,赋予英雄人物以超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可以实现各种意愿。《蜘蛛侠》中的彼得·帕克原本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但当他被一只具有放射线的蜘蛛咬到后,基因出现异变而拥有了各种超能力:可以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行走,能从手腕放射出蜘蛛网等。《神奇四侠》中的四位宇航员接受了宇宙射线的照射后,被赋予了超人的能力。《星球大战》所表现的波澜壮阔的太空场景和星球大战场面,确实超出常人所思,非一般科学技术所能表现,不能不说是一种梦幻般的视觉奇观。当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开始朝大投资、高科技、纯视觉刺激的方向发展,美国文化精神就通过简单的、符号化的方式加以表现。
对科学精神的张扬也是人类文化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美国电影一直以科技主义精神来打造个人英雄主义者形象,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在电影艺术中也主要依赖科技制作获得全新的声像效果,追求感官的欲望满足,将电影艺术带向无关深度思想的平面化、浅表化、感官化方向,使之完全流于商业消费文化。
三、美国电影中展现着广阔的文化包容性
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族群的变化、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国际形势的推动,美国文化转向多元文化主义。这种多元文化的共生与发展自然催生了美国文化的包容性。美国电影崇尚商业主义至上的原则,并将自身定位在全球市场之中,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吸引美国观众的层面。由此而引发出的是美国电影并不太在意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质,而是对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的包容和吸纳,这也是美国电影的一种文化战略。 首先,美国电影在题材选择方面一般选择全球性的主题。美国电影热衷于拍摄全球性的主题或题材,如自然灾害、全球安全、回顾历史、关注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美国电影在题材上、主题上、风格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大多数影片还是根据文化工业的游戏法则,将一定的商业元素揉合在一起,在几种可以确保票房收入的模式和规则上炮制出一连串迎合大众口味的故事。在影片《后天》、《天煞之地球反击战》、《华氏911》中,人们看到了在天崩地裂、风云变换的一瞬间人性之美和道德之美,友情、亲情、爱情的极度深意;而《星球大战》及其续集、《第三种接触》、《星际旅程》等一些科幻片则给观众们编织了一个个有关未来的梦。同时这些影片也引起了人们对合理利用高科技技术的反思《加菲猫》、《冰河世纪》等一些动画影片则展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美国主流电影中充分显示了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化工业和金钱至上的基本特征。
其次,美国电影在制作路线方面主义进行全球化的合作。美国电影致力于吸纳全球人才、确定电影面向大众和面向多元文化的努力。美国电影消减了影片中原有的民族文化品格,借以更丰富、更亲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质来赢得不同国家的观众的“眼球”注意力。现在,许多美国电影因为影片的资金、制片、制作都超越了国界,近年来一些重要的“美国”电影都是多国合作的产物。如《莫扎特之死》就可以说是一部东欧的电影,因为导演是捷克人,而拍摄地点则在东欧:由奥利佛·斯东的《野战排》是由英国公司制片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制片和导演虽然都是美国人,但却是法国人根据捷克小说编剧,并在法国拍摄的,其演员涉及到了英国、法国和瑞典等国家。
最后,美国电影在价值理念方面注重人类的共同追求。美国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信念和价值追求,往往具有宏观的正义性、平等性和民主性。如《野战排》这类战争题材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角斗士》这类历史题材表现了历史正义的观念,《彗星撞地球》这类科幻题材表现了人类对外来危险的反抗……这些镜头演绎的,或者是现代都市生活、或者是西部平原的自由驰骋、或者是英雄救美女的美丽神话、或者是面对死亡时人类的互助和勇敢,所有这些都是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四、对美国电影中文化特征的反思
面对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逐渐形成的垄断地位,面对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对世界各国不断地的文化蚕食。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导致的世界电影文化单一化和简单化的倾向进行讨论。
美国电影中所宣扬的种种文化价值观,是西方文化高度崇尚人的价值,全面肯定人的各种欲望需求,高扬个人奋斗、个人解放、个人主义精神;主张自由、民主、和平,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精神,宣扬危机意识,主张以武力换和平。这些文化价值取向,无疑是滋生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恐怖主义思想的温床。
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由于强调影片的娱乐性和商业性,从而导致了影片内容的简单、苍白,使影片深刻的思想内涵缺失。在思想内容上始终贯串着大国强权的政治意识,在其所谓娱乐性的外衣下对内是一种强制性的意识形态灌输。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典范,他在商业上是成功的,也为当代大众提供了不少好的娱乐文本。但对于这样一种有影响的文化现象,我们必须认清它的文化本质,以及所带来的电影文化单一性问题。
[关键词]美国电影 好莱坞 文化特征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社会文化,体现时代和民族精神。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电影也是美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就决定了美国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才使美国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美国电影基本主题都是爱、正义、家庭、亲情等等,而这些既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所乐意标榜的完美价值观。也是全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主题。美国电影为全球观众接受,除了好莱坞擅长讲故事以及它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美国电影完整的叙事结构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好莱坞电影同时还借助美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优势,使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一种强大的叙事话语权,叙述的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文化。
一、美国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
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而对别人的干涉和形响嗤之以弃。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因此,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也是美国电影蕴藏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根源。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困难,无论受到何种致命的打击、毁灭性的创伤,从来就不相信失败,因而也没有任何胆怯心理,英雄们总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险恶的危机、不利的局势、突然的灾难,他们总是临危不乱,冷静机智地奋勇前行。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复杂多样、变化无端的局势,他们都拥有无比清醒的理性头脑,快速做出完美的部署,瞬间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总能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二的获胜机会,并获得胜利。影片《真实的谎言》中,英雄哈里在与恐怖分子较量时,看看他们所驾驶的飞机就知道,好莱坞人是怎样让他们的英雄们取得胜利的。英雄驾驶着先进的无与匹敌的新式多功能飞机,而恐怖分子们却驾驶着极端落后的直升机,难怪好莱坞所打造的英雄战无不胜,凭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让许多“敌人”毁灭殆尽,原来他们都拥有各种高新科技武器和道具。
在美国科幻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全能的超级英雄《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天生就具备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越是科幻电影,英雄主义越容易展现——《独立日》里无处不在的“美国万岁”情结、《星球大战》里一个个俊朗魁伟的绝地武士、《骇客帝国》那位漂亮的救世主,以及《终结者》系列、《异形》系列塑造的两位女强人,就不难看出英雄崇拜在科幻片里的垄断地位。
美国电影总在极力打造各式孤胆英雄形象,编织各种神奇的英雄神话。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篷车》、《铁骑》、《壮志千秋》开始,1939年的《关山飞渡》是好莱坞电影中牛仔英雄片的标志性作品,1952年的《正午》、1953年的《原野奇侠》、1959年的《赤胆屠龙》、1960年的《七侠荡寇志》等西部片,仍旧讲述传奇般的个人英雄故事,并逐步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比如,由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系列影片,塑造了特种兵兰博这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美国电影中打造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有着共同特征,就是将个人英雄无限神化,从而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美国电影中广泛制造完美英雄个体的虚幻假象,尤其是极力渲染英雄个体控制整个矛盾冲突的巨大力量,极力夸大英雄个体力量战胜群体敌对势力的决定性作用,将个体力量无限夸大、神化,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美国电影中体现出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
美国的高科技助长了美国电影征服全球的竞争力。美国电影更是借助当代传播媒体向世界范围大肆输出自己的电影文化。并且突出了电影的豪华性、奇观化、梦幻性的特点。美国电影以各种视觉造型和高科技手段打造了影片的独特的文化性,体现在它的文本构成和视觉形象的创造上。一些巨型的灾难片、科幻片和剧情片大量的涌现,如《大白鳖》、《外星人》、《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珍珠港》等影片,以高科学技术的优势,创造了令人膛目的电影效果,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观众的注意力。
美国电影中还通过科学技术来改变人的基因、能力,赋予英雄人物以超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可以实现各种意愿。《蜘蛛侠》中的彼得·帕克原本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但当他被一只具有放射线的蜘蛛咬到后,基因出现异变而拥有了各种超能力:可以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行走,能从手腕放射出蜘蛛网等。《神奇四侠》中的四位宇航员接受了宇宙射线的照射后,被赋予了超人的能力。《星球大战》所表现的波澜壮阔的太空场景和星球大战场面,确实超出常人所思,非一般科学技术所能表现,不能不说是一种梦幻般的视觉奇观。当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开始朝大投资、高科技、纯视觉刺激的方向发展,美国文化精神就通过简单的、符号化的方式加以表现。
对科学精神的张扬也是人类文化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美国电影一直以科技主义精神来打造个人英雄主义者形象,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在电影艺术中也主要依赖科技制作获得全新的声像效果,追求感官的欲望满足,将电影艺术带向无关深度思想的平面化、浅表化、感官化方向,使之完全流于商业消费文化。
三、美国电影中展现着广阔的文化包容性
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族群的变化、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国际形势的推动,美国文化转向多元文化主义。这种多元文化的共生与发展自然催生了美国文化的包容性。美国电影崇尚商业主义至上的原则,并将自身定位在全球市场之中,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吸引美国观众的层面。由此而引发出的是美国电影并不太在意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质,而是对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的包容和吸纳,这也是美国电影的一种文化战略。 首先,美国电影在题材选择方面一般选择全球性的主题。美国电影热衷于拍摄全球性的主题或题材,如自然灾害、全球安全、回顾历史、关注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美国电影在题材上、主题上、风格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大多数影片还是根据文化工业的游戏法则,将一定的商业元素揉合在一起,在几种可以确保票房收入的模式和规则上炮制出一连串迎合大众口味的故事。在影片《后天》、《天煞之地球反击战》、《华氏911》中,人们看到了在天崩地裂、风云变换的一瞬间人性之美和道德之美,友情、亲情、爱情的极度深意;而《星球大战》及其续集、《第三种接触》、《星际旅程》等一些科幻片则给观众们编织了一个个有关未来的梦。同时这些影片也引起了人们对合理利用高科技技术的反思《加菲猫》、《冰河世纪》等一些动画影片则展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美国主流电影中充分显示了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化工业和金钱至上的基本特征。
其次,美国电影在制作路线方面主义进行全球化的合作。美国电影致力于吸纳全球人才、确定电影面向大众和面向多元文化的努力。美国电影消减了影片中原有的民族文化品格,借以更丰富、更亲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质来赢得不同国家的观众的“眼球”注意力。现在,许多美国电影因为影片的资金、制片、制作都超越了国界,近年来一些重要的“美国”电影都是多国合作的产物。如《莫扎特之死》就可以说是一部东欧的电影,因为导演是捷克人,而拍摄地点则在东欧:由奥利佛·斯东的《野战排》是由英国公司制片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制片和导演虽然都是美国人,但却是法国人根据捷克小说编剧,并在法国拍摄的,其演员涉及到了英国、法国和瑞典等国家。
最后,美国电影在价值理念方面注重人类的共同追求。美国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信念和价值追求,往往具有宏观的正义性、平等性和民主性。如《野战排》这类战争题材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角斗士》这类历史题材表现了历史正义的观念,《彗星撞地球》这类科幻题材表现了人类对外来危险的反抗……这些镜头演绎的,或者是现代都市生活、或者是西部平原的自由驰骋、或者是英雄救美女的美丽神话、或者是面对死亡时人类的互助和勇敢,所有这些都是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四、对美国电影中文化特征的反思
面对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逐渐形成的垄断地位,面对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对世界各国不断地的文化蚕食。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导致的世界电影文化单一化和简单化的倾向进行讨论。
美国电影中所宣扬的种种文化价值观,是西方文化高度崇尚人的价值,全面肯定人的各种欲望需求,高扬个人奋斗、个人解放、个人主义精神;主张自由、民主、和平,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精神,宣扬危机意识,主张以武力换和平。这些文化价值取向,无疑是滋生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恐怖主义思想的温床。
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由于强调影片的娱乐性和商业性,从而导致了影片内容的简单、苍白,使影片深刻的思想内涵缺失。在思想内容上始终贯串着大国强权的政治意识,在其所谓娱乐性的外衣下对内是一种强制性的意识形态灌输。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典范,他在商业上是成功的,也为当代大众提供了不少好的娱乐文本。但对于这样一种有影响的文化现象,我们必须认清它的文化本质,以及所带来的电影文化单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