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是“突袭”,第二次是“长征”。在半年多的艰苦谈判后,两家公司当天晚上终于签署相关法律文件。中铝决定动用约195亿美元现金,通过购买资产和可转债形式向力拓注资。
《财经》记者 严江宁 赵剑飞
英国伦敦当地时间2月11日傍晚,高伟绅(Clifford Chance)律师事务所在伦敦城内Coleman Street的办公室里,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或中铝公司)总经理肖亚庆与力拓集团(RioTinto)首席执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再次相见。
两人已经记不清这是过去一年里第几次见面了。从去年7月开始,肖亚庆与艾博年两人每月都会至少见一次面,最多时则超过三次,所谈的只有一件事——中铝注资力拓。
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双方谈判主要以香港为据点。
2月9日中午,肖亚庆从北京飞往伦敦,已经是成竹在胸,随行的财务顾问队伍也扩大了许多,包括野村证券、百仕通集团、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摩根大通。
在半年多的艰苦谈判后,两家公司当天晚上终于签署相关法律文件。中铝决定动用约195亿美元现金,通过购买资产和可转债形式向力拓注资。
一年前的2008年1月31日,中铝联合美国铝业公司(Alcoa Inc.,下称美铝)出资140.5亿美元,购买英国力拓矿业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下称力拓英国)12%的股份(占力拓集团股份9%),创下中国企业最大手笔对外投资,令中铝和肖亚庆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人物。此番195亿美元投资,再次将中铝和肖亚庆推上风口浪尖。
如果说上一次中铝采取的是“突袭”,这一次则可以称之为“长征”,耗时长久而且谈判艰难。甚至在中国春节期间,中铝的谈判团队也没有停止工作,直至力拓即将公布2008全年业绩的前夜,才最终达成交易。伦敦时间2月12日上午,力拓和中铝共同对外宣布交易,力拓同时宣布了去年全年的业绩。
针对中铝和力拓公布的交易方案,《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中国业内人士均给予积极评价。此举将令一直处于下游市场的中国公司得以大规模参与上游供应方,获得力拓极占优势的铁矿石、铜、铝等资产部分权益,对未来三种矿产资源的全球供应格局亦将有重大影响。如果交易顺利达成,也可谓将永久性消除全球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通过收购力拓进一步垄断铁矿石供应的担忧。
正因为此,交易尚未披露,就已经在力拓董事会内部引起分歧,导致将于今年4月出任董事长的吉姆·棱(Jim Leng)在交易宣布之前辞职。尽管交易获得力拓董事会一致认可,还是需要获得力拓股东大会、澳大利亚等国政府部门的批准,并通过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反垄断审查,才可正式生效。
如果交易获批,未来中铝将长期参与到力拓的管理与运营当中,大宗矿业市场是否能够回转,直接关系到中铝投资的盈亏情况。对于志在成为一家“国际化领先多金属矿业公司”的中铝,或许这才意味着“长征”的真正开始。
中铝参与交易的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肖亚庆2月13日从伦敦飞回北京,中铝海外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文福、中铝海外开发部主任赵振刚及财务顾问团队核心成员,将直接飞赴澳大利亚,与此前抵达澳大利亚的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中铝海外开发部执行副总裁邰宇等人汇合,继续余下的工作。
据悉,中铝有望在2月17日正式向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下称FIRB)提交申请,从而正式拉开交易审查程序。根据FIRB的规定,审查时间最长可达130天。力拓的股东大会则有望在今年3月召开,届时中铝与力拓是否能走到一起将最终揭晓。
“联吴抗曹”之策
“事实上,从那儿以后,(和力拓交易)这件事我们就从来没停止过。”中国农历春节之后,中铝与力拓宣布交易前夕,接近交易的中铝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坦承。
“那儿”是指2008年1月中铝联合美铝入股力拓一幕,当时中铝这一举动被称为“突袭”了市场。中铝卷入这一交易的起因,则是必和必拓在2007年10月提出了对力拓的收购企图。
中铝“突袭”得手之后,2月6日,必和必拓坚持发布了对力拓的收购要约,提出以3.4股必和必拓股票换1股力拓股票。但是,这一收购报价被力拓拒绝,力拓董事会称这一价格低估了力拓的价值。
对于持有力拓9%股份的中铝,此刻已经基本不再担心必和必拓的恶意并购,但是如果必和必拓和力拓进行“友好并购”,中铝仍然无法阻拦。故而,中铝确定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即联合力拓抵抗必和必拓,让力拓对于中铝保持希望,拒绝必和必拓的报价。
知情人士透露,自2008年4月起,中铝就开始与力拓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但在那时,力拓完全排除了资产层面的合作,而且其心理价位也非常高,“当时力拓的股价只有60英镑-70英镑,但力拓的最低价位是120英镑”。
直至2008年11月初,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对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发出“反对声明”,力拓的心理预期随之开始滑落,力拓英国的股价,也从超过70英镑/股的高点跌落到不足30英镑/股。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宣布撤回对力拓的收购,力拓英国公司股价进一步跌至每股15英镑左右。
一直拒绝必和必拓报价的力拓,此时不得不独自面对2007年因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Alcan Inc.)带来的近40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随后,力拓开始转入应对困境,宣布了大幅裁员等一系列举措。
“两拓”合并最终破产。这也令中铝在力拓的投资出现巨额账面亏损——在不到一年里,中铝对力拓140.5亿美元的投资已缩水超过三分之二。
中铝内部承认投资遭受了亏损,但表示,这从战略意义上保全了力拓的资产,而必和必拓的退出又给了中铝机会,并且迫使力拓降低了期望要求。
“如果不是力拓陷入如此大的财务危机,急于摆脱债务负担,中国企业恐怕很难有这么好的机会收购优质矿业资产。”一位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在中国的高层如是评价中铝所面临的机会。
在必和必拓撤回收购计划后,力拓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同时,力拓开始认识到,单单靠出售股权不可能筹到足够资金,必须出售资产。中铝与力拓的合作出现了实质性的转机,双方的谈判进入资产层面。
中铝内部人士透露,起初力拓和中铝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力拓希望能把自己的资产打包出售,而且范围越大越好,不论中铝感兴趣的或是不感兴趣的,中铝则只想为想要的资产埋单,这些资产包括铝、铜和铁矿石。
在力拓的铝、铜和铁矿石三大类主要产品中,中国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电解铝、四分之一的铜和一半以上的海运铁矿石。因此,这三类资产对于中国市场当属最具战略意义。
得手优质资产
经过多重谈判,中铝最终锁定了力拓的九块资产,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铝土矿之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韦帕(Weipa)铝土矿、全球产量最大的铜矿智利埃斯康迪达(Escondida)铜矿、拥有全球最大的露天铜矿的美国犹他州肯尼科特(Kennecott)铜业公司、全球最主要铁矿之一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等的少数权益(详见表)。
中铝将投入约123亿美元,与力拓在上述铝、铜、铁矿石资产层面建立战略联盟。但在这些优质资产中,中铝所持有的股份全部只有少数股权。麦格理的分析师表示质疑:“一流资产里的少数股份能有多大的战略意义?”
《财经》记者 严江宁 赵剑飞
英国伦敦当地时间2月11日傍晚,高伟绅(Clifford Chance)律师事务所在伦敦城内Coleman Street的办公室里,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或中铝公司)总经理肖亚庆与力拓集团(RioTinto)首席执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再次相见。
两人已经记不清这是过去一年里第几次见面了。从去年7月开始,肖亚庆与艾博年两人每月都会至少见一次面,最多时则超过三次,所谈的只有一件事——中铝注资力拓。
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双方谈判主要以香港为据点。
2月9日中午,肖亚庆从北京飞往伦敦,已经是成竹在胸,随行的财务顾问队伍也扩大了许多,包括野村证券、百仕通集团、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摩根大通。
在半年多的艰苦谈判后,两家公司当天晚上终于签署相关法律文件。中铝决定动用约195亿美元现金,通过购买资产和可转债形式向力拓注资。
一年前的2008年1月31日,中铝联合美国铝业公司(Alcoa Inc.,下称美铝)出资140.5亿美元,购买英国力拓矿业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下称力拓英国)12%的股份(占力拓集团股份9%),创下中国企业最大手笔对外投资,令中铝和肖亚庆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人物。此番195亿美元投资,再次将中铝和肖亚庆推上风口浪尖。
如果说上一次中铝采取的是“突袭”,这一次则可以称之为“长征”,耗时长久而且谈判艰难。甚至在中国春节期间,中铝的谈判团队也没有停止工作,直至力拓即将公布2008全年业绩的前夜,才最终达成交易。伦敦时间2月12日上午,力拓和中铝共同对外宣布交易,力拓同时宣布了去年全年的业绩。
针对中铝和力拓公布的交易方案,《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中国业内人士均给予积极评价。此举将令一直处于下游市场的中国公司得以大规模参与上游供应方,获得力拓极占优势的铁矿石、铜、铝等资产部分权益,对未来三种矿产资源的全球供应格局亦将有重大影响。如果交易顺利达成,也可谓将永久性消除全球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通过收购力拓进一步垄断铁矿石供应的担忧。
正因为此,交易尚未披露,就已经在力拓董事会内部引起分歧,导致将于今年4月出任董事长的吉姆·棱(Jim Leng)在交易宣布之前辞职。尽管交易获得力拓董事会一致认可,还是需要获得力拓股东大会、澳大利亚等国政府部门的批准,并通过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反垄断审查,才可正式生效。
如果交易获批,未来中铝将长期参与到力拓的管理与运营当中,大宗矿业市场是否能够回转,直接关系到中铝投资的盈亏情况。对于志在成为一家“国际化领先多金属矿业公司”的中铝,或许这才意味着“长征”的真正开始。
中铝参与交易的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肖亚庆2月13日从伦敦飞回北京,中铝海外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文福、中铝海外开发部主任赵振刚及财务顾问团队核心成员,将直接飞赴澳大利亚,与此前抵达澳大利亚的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中铝海外开发部执行副总裁邰宇等人汇合,继续余下的工作。
据悉,中铝有望在2月17日正式向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下称FIRB)提交申请,从而正式拉开交易审查程序。根据FIRB的规定,审查时间最长可达130天。力拓的股东大会则有望在今年3月召开,届时中铝与力拓是否能走到一起将最终揭晓。
“联吴抗曹”之策
“事实上,从那儿以后,(和力拓交易)这件事我们就从来没停止过。”中国农历春节之后,中铝与力拓宣布交易前夕,接近交易的中铝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坦承。
“那儿”是指2008年1月中铝联合美铝入股力拓一幕,当时中铝这一举动被称为“突袭”了市场。中铝卷入这一交易的起因,则是必和必拓在2007年10月提出了对力拓的收购企图。
中铝“突袭”得手之后,2月6日,必和必拓坚持发布了对力拓的收购要约,提出以3.4股必和必拓股票换1股力拓股票。但是,这一收购报价被力拓拒绝,力拓董事会称这一价格低估了力拓的价值。
对于持有力拓9%股份的中铝,此刻已经基本不再担心必和必拓的恶意并购,但是如果必和必拓和力拓进行“友好并购”,中铝仍然无法阻拦。故而,中铝确定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即联合力拓抵抗必和必拓,让力拓对于中铝保持希望,拒绝必和必拓的报价。
知情人士透露,自2008年4月起,中铝就开始与力拓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但在那时,力拓完全排除了资产层面的合作,而且其心理价位也非常高,“当时力拓的股价只有60英镑-70英镑,但力拓的最低价位是120英镑”。
直至2008年11月初,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对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发出“反对声明”,力拓的心理预期随之开始滑落,力拓英国的股价,也从超过70英镑/股的高点跌落到不足30英镑/股。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宣布撤回对力拓的收购,力拓英国公司股价进一步跌至每股15英镑左右。
一直拒绝必和必拓报价的力拓,此时不得不独自面对2007年因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Alcan Inc.)带来的近40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随后,力拓开始转入应对困境,宣布了大幅裁员等一系列举措。
“两拓”合并最终破产。这也令中铝在力拓的投资出现巨额账面亏损——在不到一年里,中铝对力拓140.5亿美元的投资已缩水超过三分之二。
中铝内部承认投资遭受了亏损,但表示,这从战略意义上保全了力拓的资产,而必和必拓的退出又给了中铝机会,并且迫使力拓降低了期望要求。
“如果不是力拓陷入如此大的财务危机,急于摆脱债务负担,中国企业恐怕很难有这么好的机会收购优质矿业资产。”一位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在中国的高层如是评价中铝所面临的机会。
在必和必拓撤回收购计划后,力拓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同时,力拓开始认识到,单单靠出售股权不可能筹到足够资金,必须出售资产。中铝与力拓的合作出现了实质性的转机,双方的谈判进入资产层面。
中铝内部人士透露,起初力拓和中铝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力拓希望能把自己的资产打包出售,而且范围越大越好,不论中铝感兴趣的或是不感兴趣的,中铝则只想为想要的资产埋单,这些资产包括铝、铜和铁矿石。
在力拓的铝、铜和铁矿石三大类主要产品中,中国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电解铝、四分之一的铜和一半以上的海运铁矿石。因此,这三类资产对于中国市场当属最具战略意义。
得手优质资产
经过多重谈判,中铝最终锁定了力拓的九块资产,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铝土矿之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韦帕(Weipa)铝土矿、全球产量最大的铜矿智利埃斯康迪达(Escondida)铜矿、拥有全球最大的露天铜矿的美国犹他州肯尼科特(Kennecott)铜业公司、全球最主要铁矿之一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等的少数权益(详见表)。
中铝将投入约123亿美元,与力拓在上述铝、铜、铁矿石资产层面建立战略联盟。但在这些优质资产中,中铝所持有的股份全部只有少数股权。麦格理的分析师表示质疑:“一流资产里的少数股份能有多大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