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中的北魏汉族民歌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魏是由鲜卑族这一少数民族掌权的国家,虽然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逐渐汉化,但是对部分汉族人来说鲜卑族仍是外族,所以在汉族人中流传这种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进而表现人们的怀土思乡情怀的民间音乐也就不足为奇,这也是北魏汉族民歌在内容上区别与鲜卑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北魏;汉族民歌;《乐府诗集》;研究
  [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古东北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嬗变——以鲜卑为中心”(10YJC760047)阶段性成果;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交叉学科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11J003)“北魏音乐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41-2
  北魏由于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其民族成分涵盖鲜卑族等几个少数民族以及部分汉族。而作为音乐主体的人,民族成分不同,其音乐形式或特色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基本类型之一的民间音乐,在北魏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间音乐主要是指在下层民众中广泛演唱并流传的一种音乐,相比于宫廷音乐而言,民间音乐更通俗易懂,普及面更为广泛。其流传主要是通过民歌或歌谣的形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北魏汉族民歌进行梳理。
  一、《乐府诗集》中北魏民歌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而北魏时期的乐府民歌,基本上属于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等四种。现将《乐府诗集》中北魏时期的乐府民歌及分类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魏时期的乐府民歌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像折杨柳歌、木兰辞、敕勒歌都是脍炙人口的民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横吹曲辞,《乐府诗集》卷二十一云:“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北狄诸国,皆马上作乐,故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分为二部,有萧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汉武帝时,南越七郡,皆给鼓吹是也。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可见“横吹曲”,原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演奏的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又叫“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齐、梁以后也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现今北魏民歌基本都保留在“梁鼓角横吹曲”之中。其中的《紫骝马》《折杨柳》《企喻歌辞》都属于横吹曲辞。相和歌辞,《宋书·乐志》曰:“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唐书·乐志》曰:“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汉世谓之三调。又有楚调、侧调……与前三调总谓之相和调。”《罗敷行》属于此类。杂曲歌辞,《乐府诗集》载:“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於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诗集把《杨白花》《安定侯曲》归于此类。
  杂歌谣辞,《尔雅》曰:“徒歌谓之谣。”《广雅》曰:“声比于琴瑟曰歌。”《韩诗章句》曰:“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而《咸阳王歌》《郑公歌》等皆属于此类。
  二、《乐府诗集》中北魏汉族民歌分析
  北魏时期民间音乐不仅仅流行于少数民族之间,在汉族人之间也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由于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逐渐汉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杂居、融合,北魏统治下的汉族,与南朝诸王朝统治下的汉族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在乐府民歌的表现形式上也符合这一特点。李方元在《中国艺术史·音乐史卷》中认为:北魏时期的汉族歌曲有《捉搦歌》四首、《陇头歌》、《紫骝马歌辞》、《折杨柳歌辞》、《木兰辞》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从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题材,北魏汉族民间音乐也少不了对爱情婚姻的描写和传唱。像《捉搦歌》、《折杨柳歌辞》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捉搦歌》共四首,捉搦,又言捉弄、戏闹,指男女间相互戏谑。
  粟穀难舂付石臼,弊衣难护付巧妇。
  男兒千凶饱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
  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禅后裙露。
  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
  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流水彻骨冷。
  可怜女子能照影,不见其馀见斜领。
  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系两头系。
  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
  另外,《折杨柳歌辞》也是这一时期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情歌。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这首歌辞,因为这首歌流传甚广,既有汉语版本传唱,也有少数民族版本。《唐书·乐志》曰:“梁乐府有胡吹歌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此歌辞原出北国,即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是也。”《折杨柳枝歌》歌辞如下: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儿孙抱。
  这几首歌除第一首是描写贫贱人民的苦难之外,后面几首都是描写男女爱情的。但是,与南方情歌不同之处是北方情歌更多的是以男性口吻。如《折杨柳枝歌》利用老人喜爱孙辈的心理,说服女方长辈不要阻拦婚事。《捉搦歌》几首更是直接表达男女情感及其婚姻的要求,更为大胆干脆。这与北方民族的民族个性和婚姻习俗有关。
  在汉族民间音乐中还是一些是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进而表现人们的怀土思乡情怀。如《陇头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陇头流水歌辞》则写到旅途艰险之状:
  西上陇阪,羊肠九回。山高谷深,不觉脚酸。手攀弱枝,足逾弱泥。
  中国古代都是诗、歌不分的,尤其是在汉族文人阶层,许多诗就是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记载了大量北魏时期汉族士人的诗歌,而其中收入《乐府诗集》的就有许多首,如:温子升的《白鼻锅》、《结袜子》、《安定侯曲》、《敦煌乐》、《凉州乐歌》二首,高孝纬的《空城雀》,祖叔辨的《千里思》等等。这些都是当是士人的诗作,但同时也是《乐府诗集》中的乐府民歌。这些民歌涉及内容丰富多彩,有写青年人趣事,旅人远行,还有写相思的。另外,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有大量北魏士人之间的赠诗,这构成北魏士人交往的常用手段之一。如韩延之的《赠中尉李彪诗》,宗钦《赠高允诗》,段承根《赠李宝诗》等等。
  北魏汉族民间音乐,在民歌风格上与北魏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相似,粗犷豪放、激昂向上、热烈奔放的风格也是整个北朝民歌的特色。同时,汉族民间音乐在民歌内容方面还是与少数民族民歌有些差异的,表现之一就是汉族怀土情怀性质的民歌的出现与少数民族草原牧歌的兴盛。但是,两者共同构成北魏民间音乐的主体部分,承担着北魏民间音乐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北魏时期许多民歌既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民歌,也可以作为汉族民歌的原因之一。以上几种北朝时期典型的乐府民歌,基本上都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
  三、北魏汉族民歌特点
  北魏作为北朝的一个重要时期,而且北魏的文化直接影响北齐、北周,故此也可以进行借鉴,其乐府民歌也具备北朝乐府民歌的一般特点。但是北魏相比于北齐、北周等其他北朝国家,其民歌也有着一定的独特性。第一,相比于北齐、北周,北魏民歌中对祖先建国的歌颂占据更大的比重。北魏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其历史具有开创性,更具歌颂性。像《真人代歌》、《簸逻回歌》等在北朝影响深远的民歌,都多叙述先王之功,具有明显的颂歌性质。第二,北魏民歌以孝文帝改革为转折点,前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首先,像《真人代歌》、《簸逻回歌》等北魏前期民歌其创作语言多为鲜卑语,而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后,民歌创作大多直接用汉语。其次,北魏前期民歌更多的是体现鲜卑族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个性与风格,如草原牧歌的盛行;而孝文帝改革后,许多民歌思想中已经掺杂着儒家的伦理思想在内,草原牧歌相比前期已经有所减少,《木兰诗》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第三,北魏是少数民族立国,所以北魏民歌在立国初期不仅有大量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更是对西域胡戎乐有充分的吸收。如《簸逻回歌》“盖苻坚之末吕光出平西域得胡戎之乐”。甚至在一些汉族士人的诗歌中也加入了大量的西域胡乐成分。当然,这一特点更多的是体现在宫廷音乐之中,下文再叙。
  民歌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民歌评价最为恰当和形象的当属拉法格。他在其《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一书:通过北魏民间音乐的研究,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的风俗思想和情感。这种出处不明,全凭口传的诗歌,乃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己朋友,人民向它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正如特·拉·维勒马该先生所说:“这是人民的各种信仰,家庭与民族历史的储存处。……”口头诗歌是没有文化的各族人民所知道和所采用的唯一办法,目的在于保存他们的日常经验,保存给他们以深刻印象的事件的回忆。口头文学不是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的作品。不论谁信口编唱的一支歌,被成千上万信口编歌的人随意修改。谁也没有在这支歌上签名盖章,可是大家全参加了意见。真正的作者是唱这支歌的人民,一边唱一边陆续加以修改,使他忠实地适合于人民的思想。民歌之所以能口头传授,世代相承保留至今,只是因为它表达了把它从遗忘中挽救出来的那些人的情感、热望、成见、迷信和思想。民间诗歌是自发的,天真的。人民只是在受激情的直接和立时的打动之下才唱歌,他们并不依靠任何巧饰;相反,他们追求确切地表现感受到的印象。因此,格林兄弟可以肯定地说,在民歌中,他们没有能发现一句谎话;维克多·雨果可以宣称,在《伊利亚特》中没有一个虚假的形象。由于这种真实性,确切性,民歌获得了任何个人作品所不可能具有的历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初学记.文渊阁四库本.
  [3]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5]拉法格著,罗大冈译.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吕净植: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目前建筑业市场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总体下行;二是建筑业细分市场分化;三是国际化加速;四是建设模式快速变化;五是监管方式逐步市场化;六是企业竞争分化。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现状及发展、变化对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根据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长表调查数据,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行业结构以及失业人口
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时代,Android的开发不断向新的方向发展。目前,由于Android是建立在Java的基础之上的,其支持多线程,因此,要加大多线程的开发应用,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本文主要对Android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线程技术在Android手机开发中的应用和实现。  Android系统分析  Android系统,简单来讲,其架构自下而上主要分为四层,分别为:Linux内核、Andro
价格歧视的概念和内涵  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不同购买者收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对于不完全相同的商品,厂商收取的价格差别远大于成本差别。要实施价格歧视就必须满足一些条件: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不同购买者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必须得到阻止;不同购买者对产品的需求程度不同。  价格歧视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1)一级价格歧视:
口中的怪味是指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一、口苦  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  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
回顾高三一年来的教学,会有一些反思,会有一些总结,会有一些经验,会有一些感悟,也会有一些自己认为的不想有但又没避免的遗憾。梳理一下思路,大致是这样的:  一、基础问题  语文最讲基础,基础决定语文素质,基础决定语文能力。可是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做题只凭自己的运气:做对了,那是运气好,老天有眼,天助我也;做错了,那全是咱基础惹的祸,本性如此罢了。结果不少学生包括尖子生,对基础知识无力改变,想改变
有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吃吃喝喝是人之常情,大吃大喝也无可厚非。其实,从吃喝可以看出为官是否清廉,为人是否正直。本文撷取中国历史上几个廉吏在吃喝方面节俭的事迹,以彰显他们的廉洁风采。一、 晏婴  “廉政”一词最早亮出于晏婴舌尖之上。  晏婴 (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夷维 (今山东高密)人,做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的宰相。晏婴之所以能“三世为相”,自然与其善于安身处世
期刊
一、汉语的阅读过程rn作为表意语言的汉语,就一个汉字而言,他就是一个语音形式和语义形式的叠加.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但要进行所视信息的解码、加工,还要传递给大脑指令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必须从抓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材着手。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高度责任感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悉心开展创新教育。  一、热爱学生、关注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数学教师要在个性教育上创新,应当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来开发,尤其是要关心学生、摒弃差生概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