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体验,明晰内涵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e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有多重》是 “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在黄爱华老师的指点下,我试上了《有多重》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的花生包(20克重)和黄豆包(10克重),掂一掂,感受一下,20克、10克有多重?
  生1:很轻。
  生2:特别轻。
  师:你能想办法从中取出约1克重的花生和1克重的黄豆吗?
  生:我通过数数发现,20克重的花生有23粒,所以,一粒花生大约重1克;10克的黄豆有21粒,所以,2粒花生大约重1克。
  学生感受1克有多重后,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大约重1克。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鸡蛋,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
  生1:应该有10克吧?
  生2:应该有100克才对!
  师:现在,是见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了,我们把鸡蛋放到天平上,称一称,看看谁的猜想更合理?
  片断二:
  在(   )里填上合适质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     )      一袋洗衣粉重1(    )
  一管牙膏重100(     )      一只鸡重2(     )
  一位小朋友重23(    )     一个西瓜重3(    )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有些同学填了:一个乒乓球重1千克。
  生1:哇!那比一个苹果还重!
  生2:哇!这个乒乓球跟两袋盐一样重,哪里飞得起来!
  师:还有呢,一个小朋友重23克,一管牙膏重100千克……
  生1:哇!这个小朋友比一个鸡蛋还轻!
  生2:噢!这管牙膏跟我们四个人合起来一样重啊!
  思考一:
  《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与代数的学习,应该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有关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知识的习得,教师并未越俎代庖,也没有急于牵引,而是顺应了认知的规律,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索活动去感知并建立了概念。这个建立概念的过程,实际上也建立了参照物,学生在选择质量单位时,便学会了比较,从而学会合理的判断。
  思考二:
  在这道练习题之前,学生经历了实践操作活动,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事物的质量,如一个鸡蛋重25克,一个苹果230克,一个小朋友重25千克等。通过独立思考,大部分能写出正确的单位,但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有少部分学生虽然选对了单位,但存在“歪打正着”的随机性。这时,教师故意出错,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由此打开主动思维的大门。通过一次次思维碰撞,“虽口未言心却已通。”学生对知识的辨别水到渠成。
  思考三:
  纵观全课,学生有了实践操作的经历,都能建立起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而全课的高潮部分,却是出现在了如片段二列举的练习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认知冲突法”的运用。我们且先看看郑毓信老师在一次讲座中举到的例子:
  师:什么是正方形?
  生:方方正正就是正方形。
  师:什么是方方正正?
  生:4条边都相等。
  于是,老师马上在黑板上画了个菱形。
  生:不对!有4个直角的才是正方形。
  于是,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个长方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在这个例子中,教师抓住思维的漏洞,故意顺应着孩子的表达,一步步将其引向“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
  在进一步巩固学生选择合理的质量单位时,我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观念,让学生在冲突中提高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思维的碰撞,打开了矛盾的内核,搭建起了知识与运用的桥梁,从而进一步明晰了单位的内涵,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 笔者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实验研究,重点对初中英语课堂的快乐教学、情景教学进行了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重点谈谈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情景和活动情景的创设。  关键词  初中英语  生活情景  活动情景  快乐教学  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为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服务,并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宗旨展开。也就是说,“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能
期刊
摘  要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状态,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
期刊
寒意渐浓的深秋,参加了广元市小学校长提高班的学习和研讨,从教育法规谈起到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从教师队伍的建设到校长的管理都得到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到浙江绍兴课改基地的学习和考查,更是大开视野,耳目一新,增长了许多见识,绍兴鲁迅小学和诸暨行知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校本教研的研讨,沈江峰院长和方明江教授的讲座更是集操作性和理论性高度融合的精髓,辗转回到广元对以我校为代表的农村小学的“小”
期刊
纵观长期的教学工作,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高效课堂,精心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预设一切可能出现的结果,尽量使课堂生成水到渠成。有时为了实践预设,常常会在学生出错时,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 以表面的圆满掩盖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岂不知在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的过程中实现的“圆满”,却使课堂走进了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经过大胆探索,认真总结,提高作文水平可从“读”、“看”、“说”、“写” 、“议”、“改”、“评”八字入手。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读。读就是语文课文,读课外书籍,读报章杂志。为了扎实学生的功底,我强调学生一、二年级背诵所学的每一篇课文;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但会背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名著,而且对大部分课文中的有特色的段落达到熟读成诵,还鼓励大家认真阅读课外书籍,对于报刊上优秀文
期刊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在钻研教材、课标和翻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形成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这种模式体现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学会倾听”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倾听”就是“细心听取”的意思,即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课堂上有了倾听,师与生之
期刊
近年来,创新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战线的热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推行素质教育提到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造才能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写作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作文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片沃土。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
期刊
摘  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革势在必行,全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本文从构建“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入手,联系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一点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引导 探究 意识 能力  众所周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逐渐推广,教师需要开拓和纳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取教学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  一、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手段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方法选取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