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经过大胆探索,认真总结,提高作文水平可从“读”、“看”、“说”、“写” 、“议”、“改”、“评”八字入手。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读。读就是语文课文,读课外书籍,读报章杂志。为了扎实学生的功底,我强调学生一、二年级背诵所学的每一篇课文;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但会背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名著,而且对大部分课文中的有特色的段落达到熟读成诵,还鼓励大家认真阅读课外书籍,对于报刊上优秀文章,优美段落,可以先笔录,再熟读。我校从三年级起订《作文与指导报》,每生一份。这份报纸,内容出自学生的观察、语言,写法易被学生运用,加上语文教研组的教师对每一份内容提前阅读。具体分析,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认真指导阅读,强调记忆学生语言。这样对学生进行六年的强化记忆训练,不但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析。析,就是分析教材中的写作方法,练习分析课外读物的写作方法。
在作文计划的训练中,我们认为读写结合,这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阅读虽然是基础,但并非是对每一篇阅读内容都要求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去解剖一番、去模仿一次。而是从整体的目的出发,从这次训练的内容去入手,把握教材中的写作因素,通过阅读教材向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尽管每篇阅读教材内容各异,其表现形式各具特色,但在读写结合上却有规律可循,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注意不同问题各自的有关要求,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分析、总结。如阅读记事为主的文章,注意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环境的叙述或描写;阅读写人的文章,注意人物的形象,及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联系;阅读说明文,注意说明的问题及层次。一篇阅读内容,可有意识地进行读写训练。如:阅读中学解题,结合作文练审题和练习自拟作文题;阅读中学归纳中心,作文可练习怎样表现中心;阅读中学分段,概括每一个段意,作文练习中可拟写提纲;阅读中学划分文章层次,作文练习中安排详略;阅读中学怎样观察事物,作文时练习观察方法。通过对教材中的写作方法的分析指导,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作文与指导》报时,指导学生归类学生训练写什么题材的文章,提前阅读此类文章,拓宽选材面。
三是看。即观察事物、观察生活。
为了让学生提笔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怎样引导观察呢?其做法是多种多样的。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注意引导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朋友、老师等。②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如住房、学校、商店、田野、小河等。③注意接近那些不太熟悉的人,要接近并细致观察,在不断熟悉中发现特点。④启发学生要动手去做,去干某一件事,有生到熟,由熟到巧,要细心地去做,通过做去发现规律,去总结经验与教训,去写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样写能具体。⑤老师要多给学生设计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如:体育比赛、野炊活动、爬山活动、游览活动、访问活动等。对于学生参加的其它活动,教师要抓住活动的特点,及时给学生指导写好活动场面,例如,在1996年我县水利局水建公司向我校捐助桌子一事,我提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场面,写时要求学生抓住特点,写出感受。因为学生心里有准备,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作文就较容易。学生贾庆铎写的《这个头带得好》一文在《作文与指导》报上刊登,并获了奖。
对切近的或离远点的,基本上属于身边的人和事、物和景。其中对人,应留心声容笑貌,个性特点、外部形象,衣食住行、交际办事等。对物,无论大的小的,都要求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形成鲜明、准确的画面。这里对学生的观察对象要特别强调避免熟视无睹的现象。
四是说。说是在学生看的基础上,利用所记的写作内容,通过老师的引导,“以我口说我心”。学生在“看”中积累材料,在“读”中学到了优美的语句,在“析”中得到了表达方法。这样经过头脑的思维加工,然后用口叙述出来。这样做,既为选材交流了信息,又为开篇成文打下了腹稿。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口述中获得信息反馈,根据学生的口述情况,教师适当点拨开导,启发学生把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动作、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重点部分想周到、讲清楚、说具体。另外,通过口述,教师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这个“说”是“写”的准备。通过全班学生的口述,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理清层次,发现语病,是下笔写好的保证。另外,为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着重作文实效,以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训练前给学生设计提供素材,创造气氛,克服成人化、程式化,让学生乐于表达,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说的过程。
五是写。写是在学生弄清了写作目的要求,积累了素材,学会了写作方法,是“以我手写我心”的尝试过程。当同学之间在口述互相补益,又加上老师的启发、点拨、诱导、修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及时抓住良好时机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来写。这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兴奋之中,情会油然而生,文章落笔而成。
六是议。是在学生打稿结束后,通过互相传阅,在好坏有了比较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的发表议论,同学们可针对自己和别人的作文,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应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参与议论,重点指导学生,帮助把握作文的重点,把大毛病消灭在议的过程中,这样可以减小老师“评”中麻烦,议的方式不拘一格,可互相议论,也可定向议论,可课上议论,通过议论使学生明白自己习作的不足和如何修改。这一环节是个储存信息的输出、传递与扩散,也为“改”的实践做了示范性的全方位的指导。
七是改。改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对习作共同修改。先是让学生接受议的信息后,对本次习作要进行再认识,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加工。学生在修改过程中会产生一次对实践认识飞跃,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最后由教师给予适当地修改。
八是评。评,就是给学生的习作定“阶”。根据学生注重分数的心理,评是激发学生兴趣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从整体上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文每次作文可公开分数,班级可设表彰栏,对每次作文特别好的记分表彰,对其他学生可分类设档,使他们学有奔头,有赶头,鼓起劲头,下次争取好成绩。
经过几年的摸索,作文的“八字”教学环节,符合教学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方针,可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是读。读就是语文课文,读课外书籍,读报章杂志。为了扎实学生的功底,我强调学生一、二年级背诵所学的每一篇课文;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但会背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名著,而且对大部分课文中的有特色的段落达到熟读成诵,还鼓励大家认真阅读课外书籍,对于报刊上优秀文章,优美段落,可以先笔录,再熟读。我校从三年级起订《作文与指导报》,每生一份。这份报纸,内容出自学生的观察、语言,写法易被学生运用,加上语文教研组的教师对每一份内容提前阅读。具体分析,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认真指导阅读,强调记忆学生语言。这样对学生进行六年的强化记忆训练,不但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析。析,就是分析教材中的写作方法,练习分析课外读物的写作方法。
在作文计划的训练中,我们认为读写结合,这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阅读虽然是基础,但并非是对每一篇阅读内容都要求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去解剖一番、去模仿一次。而是从整体的目的出发,从这次训练的内容去入手,把握教材中的写作因素,通过阅读教材向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尽管每篇阅读教材内容各异,其表现形式各具特色,但在读写结合上却有规律可循,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注意不同问题各自的有关要求,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分析、总结。如阅读记事为主的文章,注意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环境的叙述或描写;阅读写人的文章,注意人物的形象,及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联系;阅读说明文,注意说明的问题及层次。一篇阅读内容,可有意识地进行读写训练。如:阅读中学解题,结合作文练审题和练习自拟作文题;阅读中学归纳中心,作文可练习怎样表现中心;阅读中学分段,概括每一个段意,作文练习中可拟写提纲;阅读中学划分文章层次,作文练习中安排详略;阅读中学怎样观察事物,作文时练习观察方法。通过对教材中的写作方法的分析指导,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作文与指导》报时,指导学生归类学生训练写什么题材的文章,提前阅读此类文章,拓宽选材面。
三是看。即观察事物、观察生活。
为了让学生提笔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怎样引导观察呢?其做法是多种多样的。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注意引导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朋友、老师等。②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如住房、学校、商店、田野、小河等。③注意接近那些不太熟悉的人,要接近并细致观察,在不断熟悉中发现特点。④启发学生要动手去做,去干某一件事,有生到熟,由熟到巧,要细心地去做,通过做去发现规律,去总结经验与教训,去写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样写能具体。⑤老师要多给学生设计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如:体育比赛、野炊活动、爬山活动、游览活动、访问活动等。对于学生参加的其它活动,教师要抓住活动的特点,及时给学生指导写好活动场面,例如,在1996年我县水利局水建公司向我校捐助桌子一事,我提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场面,写时要求学生抓住特点,写出感受。因为学生心里有准备,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作文就较容易。学生贾庆铎写的《这个头带得好》一文在《作文与指导》报上刊登,并获了奖。
对切近的或离远点的,基本上属于身边的人和事、物和景。其中对人,应留心声容笑貌,个性特点、外部形象,衣食住行、交际办事等。对物,无论大的小的,都要求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形成鲜明、准确的画面。这里对学生的观察对象要特别强调避免熟视无睹的现象。
四是说。说是在学生看的基础上,利用所记的写作内容,通过老师的引导,“以我口说我心”。学生在“看”中积累材料,在“读”中学到了优美的语句,在“析”中得到了表达方法。这样经过头脑的思维加工,然后用口叙述出来。这样做,既为选材交流了信息,又为开篇成文打下了腹稿。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口述中获得信息反馈,根据学生的口述情况,教师适当点拨开导,启发学生把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动作、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重点部分想周到、讲清楚、说具体。另外,通过口述,教师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这个“说”是“写”的准备。通过全班学生的口述,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理清层次,发现语病,是下笔写好的保证。另外,为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着重作文实效,以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训练前给学生设计提供素材,创造气氛,克服成人化、程式化,让学生乐于表达,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说的过程。
五是写。写是在学生弄清了写作目的要求,积累了素材,学会了写作方法,是“以我手写我心”的尝试过程。当同学之间在口述互相补益,又加上老师的启发、点拨、诱导、修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及时抓住良好时机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来写。这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兴奋之中,情会油然而生,文章落笔而成。
六是议。是在学生打稿结束后,通过互相传阅,在好坏有了比较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的发表议论,同学们可针对自己和别人的作文,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应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参与议论,重点指导学生,帮助把握作文的重点,把大毛病消灭在议的过程中,这样可以减小老师“评”中麻烦,议的方式不拘一格,可互相议论,也可定向议论,可课上议论,通过议论使学生明白自己习作的不足和如何修改。这一环节是个储存信息的输出、传递与扩散,也为“改”的实践做了示范性的全方位的指导。
七是改。改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对习作共同修改。先是让学生接受议的信息后,对本次习作要进行再认识,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加工。学生在修改过程中会产生一次对实践认识飞跃,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最后由教师给予适当地修改。
八是评。评,就是给学生的习作定“阶”。根据学生注重分数的心理,评是激发学生兴趣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从整体上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文每次作文可公开分数,班级可设表彰栏,对每次作文特别好的记分表彰,对其他学生可分类设档,使他们学有奔头,有赶头,鼓起劲头,下次争取好成绩。
经过几年的摸索,作文的“八字”教学环节,符合教学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方针,可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