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使用恰当的导入、加强实验教学和通过自主合作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恰当的导入参与实践自主合作
兴趣是一种愉悦的积极情绪,它使人产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是人积极主动地认识某类事物的认识倾向。当人对某种事物和问题发生浓厚兴趣,就能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心理活动积极化,兴趣高涨,意志力会更加坚强。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成才的起点,是形成人的能力和专长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用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生物国度。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呢?
一、 使用恰当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入
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入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而一个成功巧妙的课题引入,往往能在学生中激起感情的涟漪或思考的兴趣,哪怕只是一两句简短的话语。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开端,一定要精心选择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和当节课的讲学有关的话题,这样对整堂课的教学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七年级上册《饮食与营养》,在开讲的时可使用一些常用的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民以食为天"……通过这样的导入,能立即引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一定要吃饭?"从而进入到新课的传授中。再如:八年级上册《人体的神经调节》,可以使用创设情景的导入,如:"假如,此刻是晚上,而你步行在一条漆黑的小巷子里,就在此时,前面的拐弯处突然驶出一辆汽车,车头的灯直射而来。对此,你做何反应?"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些同学甚至会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完全被调动起来。紧接着提问:"你为什么会做出这些反应?"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被带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可见,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扩大知识面,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在如此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每个生物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表现的学科,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苏科版教材中涉及到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蚂蚁的行为"、"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等共七十余项案例或活动。教师若能积极开展每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或提出更多问题,结合自身经验作出假设,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提出实验方案或方法、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不但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学生今后终身受益。
可见,加强实验教学,能满足学生亲身实践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仅学习课本知识,不做接近、探究等有关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使这种学习知识的需要得到满足和产生愉悦感,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实践是学生直接接触生物学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是兴趣形成的重要环节。
三、 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为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每人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给每个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以此激发自我表现的欲望,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这一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前,我都是按照名单给学生分组的,发现做实验的时候总有些学生兴致不是很高,事后,问其原因,才晓得,他们都想自己组队。今年,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我就让学生自己组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组同学都会自己确定组长,再由组长分配任务,没有一个同学有任何的怨言。以前,确定组长都要争执个半天,组长分配任务时,有很多同学更会有很多的意见,存在着不少的矛盾,最后导致实验的失败。但是,通过自由组队,就避免了这一问题。而且,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虽然每个小组中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总体都很是顺利。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每个学生的兴致都十分的高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正参与到了实验中,真正学到了很多知识。
通过自主合作方式,不仅能使同学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更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小组获得最大的成功。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艺术,有兴趣才有质量。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并在学习活动中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新亮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5;
[2]陈小斌 《浅谈中学生物的兴趣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00.3;
【关键词】学习兴趣恰当的导入参与实践自主合作
兴趣是一种愉悦的积极情绪,它使人产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是人积极主动地认识某类事物的认识倾向。当人对某种事物和问题发生浓厚兴趣,就能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心理活动积极化,兴趣高涨,意志力会更加坚强。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成才的起点,是形成人的能力和专长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用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生物国度。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呢?
一、 使用恰当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入
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入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而一个成功巧妙的课题引入,往往能在学生中激起感情的涟漪或思考的兴趣,哪怕只是一两句简短的话语。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开端,一定要精心选择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和当节课的讲学有关的话题,这样对整堂课的教学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七年级上册《饮食与营养》,在开讲的时可使用一些常用的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民以食为天"……通过这样的导入,能立即引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一定要吃饭?"从而进入到新课的传授中。再如:八年级上册《人体的神经调节》,可以使用创设情景的导入,如:"假如,此刻是晚上,而你步行在一条漆黑的小巷子里,就在此时,前面的拐弯处突然驶出一辆汽车,车头的灯直射而来。对此,你做何反应?"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些同学甚至会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完全被调动起来。紧接着提问:"你为什么会做出这些反应?"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被带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可见,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扩大知识面,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在如此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每个生物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表现的学科,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苏科版教材中涉及到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蚂蚁的行为"、"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等共七十余项案例或活动。教师若能积极开展每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或提出更多问题,结合自身经验作出假设,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提出实验方案或方法、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不但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学生今后终身受益。
可见,加强实验教学,能满足学生亲身实践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仅学习课本知识,不做接近、探究等有关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使这种学习知识的需要得到满足和产生愉悦感,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实践是学生直接接触生物学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是兴趣形成的重要环节。
三、 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为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每人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给每个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以此激发自我表现的欲望,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这一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前,我都是按照名单给学生分组的,发现做实验的时候总有些学生兴致不是很高,事后,问其原因,才晓得,他们都想自己组队。今年,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我就让学生自己组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组同学都会自己确定组长,再由组长分配任务,没有一个同学有任何的怨言。以前,确定组长都要争执个半天,组长分配任务时,有很多同学更会有很多的意见,存在着不少的矛盾,最后导致实验的失败。但是,通过自由组队,就避免了这一问题。而且,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虽然每个小组中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总体都很是顺利。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每个学生的兴致都十分的高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正参与到了实验中,真正学到了很多知识。
通过自主合作方式,不仅能使同学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更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小组获得最大的成功。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艺术,有兴趣才有质量。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并在学习活动中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新亮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5;
[2]陈小斌 《浅谈中学生物的兴趣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