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学习过程是我们对于汉语言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全面学习。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语言环境是其存在与使用的载体。因此,在对语文知识进行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营造与构建语言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语言学习的效率。说到语文的情景教学方式,朗读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建情境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内容的得力助手,还是学生感受语言表现力的常规方式,在情境教学中真可谓独树一帜。
关键词:语文 朗读 情境 朗读 独树一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由此可见,在情境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语言发展,思维发展和情感陶冶有强有力的推动过程。同时,朗读也是情境之中学习语言时效率持续提升的关键办法。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情境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与训练势必可少的,是每位语文教师应尽职责。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生疮”,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最后终成大家。
那朗读在情境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这样的定义放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是显得狭隘的,是不足以表明朗读的真正魅力。全国特级语文师余映潮先生对于朗读下了这样的定义:
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这样的古训历历在目。所以,我根据自己在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实际操作经历,具体谈一谈朗读在语文情境教学的独特作用:
一、朗读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从而生动表述语言环境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這里还包括了句子中的“轻声”与“儿化音”,努力做到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做到朗读流利连贯,让声音描绘准确完整的事情情境。
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与形容情境的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加以反复的练习,可以使得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准确表现语境。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当因势利导,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朗读有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性、“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概括中心思想”等重点训练项目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课文的题材、人物或事件;概括中心思想,就是要掌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就是透过词、句、段,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也是要知道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一课中,全诗共有四小节,内容精炼。第一节总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第二、三节写想象中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第四节从想象回到现实,表达对原始森林的赞美。而能将诗歌中这样的语言情境、创作意图与真挚情感做到表达到位。
在设计与执教本课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理解了原始森林中祖先在做什么,并且知道了绿水青山方能让我们代代相传的事实,传递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理念。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原始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逐步体会绿水青山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更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中华文化的能动性。
事实证明,朗读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把握文本语言情境的一个重要砝码,是比“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深入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展现。
三、用朗读培养语感,以语感把握语境
经常进行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对语音、语调、语气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当然,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无法用条条框框来列举完整的。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朗读在感受情境时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靠日积月累,勤读书、多思考、重方法、看语境,才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把握语境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注重语境的朗读意识。
总之,失去朗读理解语境是寸步难行,也是语言之美大打折扣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让朗读贯穿于感悟语境的全过程,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的切入点,帮助孩子们树立鲜明的情境意识,拥有强大的朗读热情,做一名原汁原味的汉语言学习者!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关键词:语文 朗读 情境 朗读 独树一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由此可见,在情境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语言发展,思维发展和情感陶冶有强有力的推动过程。同时,朗读也是情境之中学习语言时效率持续提升的关键办法。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情境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与训练势必可少的,是每位语文教师应尽职责。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生疮”,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最后终成大家。
那朗读在情境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这样的定义放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是显得狭隘的,是不足以表明朗读的真正魅力。全国特级语文师余映潮先生对于朗读下了这样的定义:
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这样的古训历历在目。所以,我根据自己在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实际操作经历,具体谈一谈朗读在语文情境教学的独特作用:
一、朗读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从而生动表述语言环境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這里还包括了句子中的“轻声”与“儿化音”,努力做到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做到朗读流利连贯,让声音描绘准确完整的事情情境。
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与形容情境的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加以反复的练习,可以使得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准确表现语境。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当因势利导,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朗读有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性、“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概括中心思想”等重点训练项目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课文的题材、人物或事件;概括中心思想,就是要掌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就是透过词、句、段,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也是要知道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一课中,全诗共有四小节,内容精炼。第一节总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第二、三节写想象中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第四节从想象回到现实,表达对原始森林的赞美。而能将诗歌中这样的语言情境、创作意图与真挚情感做到表达到位。
在设计与执教本课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理解了原始森林中祖先在做什么,并且知道了绿水青山方能让我们代代相传的事实,传递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理念。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原始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逐步体会绿水青山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更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中华文化的能动性。
事实证明,朗读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把握文本语言情境的一个重要砝码,是比“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深入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展现。
三、用朗读培养语感,以语感把握语境
经常进行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对语音、语调、语气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当然,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无法用条条框框来列举完整的。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朗读在感受情境时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靠日积月累,勤读书、多思考、重方法、看语境,才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把握语境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注重语境的朗读意识。
总之,失去朗读理解语境是寸步难行,也是语言之美大打折扣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让朗读贯穿于感悟语境的全过程,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的切入点,帮助孩子们树立鲜明的情境意识,拥有强大的朗读热情,做一名原汁原味的汉语言学习者!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