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党和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四五规划更是指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公立三甲医院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大部分公立三甲医院位于老城区,建设年代较早,建设初期缺少整体规划,发展过程中一直采用“打补丁”的形式,导致了院内功能混乱、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环境杂乱,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的使用要求。因此,老城区三甲医院的改扩建建设十分必要。
关键词 三甲医院 改扩建 整体规划 分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00
老城区的三甲医院大多数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缺乏初期的整体布局,在发展过程中缺少系统性规划,导致院内建筑凌乱、功能布局分散不合理、流线混乱,给医院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为例对院区的改扩建更新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项目概述
1.1 医院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功能于一体的广东省属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院区现有用地面积23293平方米,现状建筑规模83636平方米,编制床位740床。
1.2 项目提出背景
为有效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通过本项目建设,将医院打造为医、教、研一体化的珠江口西岸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总体床位达到1200床。
二、现状分析
2.1 医疗服务分析
医院由于面积受限,病人门急诊主要集中在西区东楼好门诊1号楼,候诊区域狭小拥挤,病人等候甚至要到室外排队,就医体验十分的差;同时,楼内装修陈旧、设施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2 功能布局分析
医院科室分散,门诊和检验科分散在道路两侧,病人就医流程过长,来回穿越道路对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威胁,同时,医院的科研和教学面积受限,被科室占用。整个院区的功能布局十分凌乱,不利于科室发展,也严重制约了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2.3 交通組织分析
目前行政办公及后勤人员、车辆都是通过北侧的临时道路解决;病人就医主要通过院区中部的门急诊出入口,但是检查、住院需要前往道路对面的住院部。同时,由于建设前期缺少整体规划,西区的建筑局部还存在院方自行扩建,导致西区没有符合规范的环形消防车道,存在较大的隐患。
三、总体规划策略
医院改扩建建设的核心是在不中断医院运营的前期下和有限的场地内,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整合,提高医院未来的运营效率,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3.1 规划思路
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项目建设划分为两期。
一期建设主要是对西区南侧的四栋旧楼进行楼内的功能改造和结构加固,考虑部分医疗、后勤功能在这个阶段进行周转,并预留后期功能腾挪后的改造条件,包括厨房、餐厅、160张床位的病房等。
二期建设首先要对西区北侧的五栋旧建筑物进行拆除,然后对地块进行整理,建造两栋大楼,分别为应急救治医疗中心大楼和科研后勤楼。
二期完成后,再把一期设置的厨房、餐厅、160张病床的病房转移到二期的两栋大楼内,对一期这部分的周转用房进行功能更换,最终院区形成一个功能布局合理、流线组织清晰、方便管理和运营的医院。
3.2 功能布局
3.2.1 功能布局规划
受用地限制,二期的建设整体呈“L”型布局,与南侧的旧建筑有机联系形成“U”型布局,围合成一个半开放式的广场,重塑院区形象。从功能角度探索院区的发展、运营的可能性:考虑未来将东区的发展方向集中在外科,东区的主要功能是外科的门诊、检查、住院等;西区北侧(二期项目)的发展重点集中在内科,同时承担区域应急救治医疗中心的作用,主要功能是感染门诊、内科门诊、内科检查、内科住院、科研教学等功能;西区南侧(一期项目)的发展重点在中医特色疗法,功能主要是中医康复、中医特色治疗、治未病等。
院区的建筑通过地下室连通、地上连廊连通,达到交通上的畅通,保证了新旧楼、一二期之间的有机联系,整个院区形成一个功能协调的有机体。
3.2 交通组织与流线
3.2.1 交通组织
医院一期建筑均为临街建筑,人行出入口及广场与人行道之间为开敞式连接,二期规划拟将机动车主入口设置在北端,利用西北角的地形高差在出入口做立体道路设计,一条道路上坡至西北角与建筑的二层连接,随后在西侧降坡与一期地面道路组成一个完整的路网,另一条道路为一层急救入口通道,同时为地下车库入口,由此处进入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出口设置于二期用地南端,出库口顺行,由西侧道路在医院南出口进入市政道路。
二期建筑人行出入口延续一期空间的做法,由景乐路人行道进入入口前广场,一期、二期形成南北方向通长的人行景观空间,对进入医院就医的人流有分流、休息、等候的综合功能。
二期建筑在三、四、地下二层等多处,设置连廊与一期建筑连接,主连廊宽约6m,地下通道宽约12m,将医院东西院区的人流,车流、物流在一定程度上连接成一个整体,满足医院日常运营的多种需求。
3.2.2 流线分析
车行流线:规划地块北侧沿景乐路为机动车主入口,地块南侧为机动车主出入口,1号楼北侧与主楼之间设置机动车道和应急出入口,平时限行,保障人行区的完整与安全。
人行流线:医院沿景乐路为开敞空间,行人空间与道路人行道高度接应,方便病患究竟进入各医疗楼。
洁物流线:二期地下室设置后勤仓库,洁物送至仓库管理区,由洁梯送至各医疗单元。
污物流线:遵循“洁污分流”的原则,各医疗单元的污物由专用污梯送至地下一层污物分类处理中心,应急救治医疗大楼的一层西北角污梯附近设有污物暂存及污车清洗空间,也设置了污车专用车位,外来污车由此接入污物送出院区。
3.4 公用工程
鉴于医院现有建筑机电设施、机房的状况以及旧设备给在新建前的适应性、扩展性、建设空间等关键点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二期建设中原则上,机电系统机房及医疗专项设施的机房采用新建方式,同时考虑预留空间为旧有建筑设备更新、更换或改造时,纳入新建机房统一运行管理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老城区的医院改扩建是一项系统性且任务繁杂的工作,因此需要充分调研好医院方的需求,从医院远期运营发展角度,提供科学、专业的意见并落实到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中。通过对院区功能的重新整合、对交通流线的重新组织,对院区整体的改造建设,尽可能的消除历史遗留的疑难杂症,完善医技流程,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使老城区的三甲医院重新焕发生机,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洪海.城区医院改扩建探索[J].建筑与规划设计,2017(21).
[2]荀巍.城市中心区医院更新策略[J].城市建筑,2016(07).
[3]周湘华.中医医院改扩建更新策略[J].中外建筑,2010(08).
关键词 三甲医院 改扩建 整体规划 分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00
老城区的三甲医院大多数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缺乏初期的整体布局,在发展过程中缺少系统性规划,导致院内建筑凌乱、功能布局分散不合理、流线混乱,给医院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为例对院区的改扩建更新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项目概述
1.1 医院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功能于一体的广东省属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院区现有用地面积23293平方米,现状建筑规模83636平方米,编制床位740床。
1.2 项目提出背景
为有效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通过本项目建设,将医院打造为医、教、研一体化的珠江口西岸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总体床位达到1200床。
二、现状分析
2.1 医疗服务分析
医院由于面积受限,病人门急诊主要集中在西区东楼好门诊1号楼,候诊区域狭小拥挤,病人等候甚至要到室外排队,就医体验十分的差;同时,楼内装修陈旧、设施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2 功能布局分析
医院科室分散,门诊和检验科分散在道路两侧,病人就医流程过长,来回穿越道路对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威胁,同时,医院的科研和教学面积受限,被科室占用。整个院区的功能布局十分凌乱,不利于科室发展,也严重制约了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2.3 交通組织分析
目前行政办公及后勤人员、车辆都是通过北侧的临时道路解决;病人就医主要通过院区中部的门急诊出入口,但是检查、住院需要前往道路对面的住院部。同时,由于建设前期缺少整体规划,西区的建筑局部还存在院方自行扩建,导致西区没有符合规范的环形消防车道,存在较大的隐患。
三、总体规划策略
医院改扩建建设的核心是在不中断医院运营的前期下和有限的场地内,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整合,提高医院未来的运营效率,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3.1 规划思路
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项目建设划分为两期。
一期建设主要是对西区南侧的四栋旧楼进行楼内的功能改造和结构加固,考虑部分医疗、后勤功能在这个阶段进行周转,并预留后期功能腾挪后的改造条件,包括厨房、餐厅、160张床位的病房等。
二期建设首先要对西区北侧的五栋旧建筑物进行拆除,然后对地块进行整理,建造两栋大楼,分别为应急救治医疗中心大楼和科研后勤楼。
二期完成后,再把一期设置的厨房、餐厅、160张病床的病房转移到二期的两栋大楼内,对一期这部分的周转用房进行功能更换,最终院区形成一个功能布局合理、流线组织清晰、方便管理和运营的医院。
3.2 功能布局
3.2.1 功能布局规划
受用地限制,二期的建设整体呈“L”型布局,与南侧的旧建筑有机联系形成“U”型布局,围合成一个半开放式的广场,重塑院区形象。从功能角度探索院区的发展、运营的可能性:考虑未来将东区的发展方向集中在外科,东区的主要功能是外科的门诊、检查、住院等;西区北侧(二期项目)的发展重点集中在内科,同时承担区域应急救治医疗中心的作用,主要功能是感染门诊、内科门诊、内科检查、内科住院、科研教学等功能;西区南侧(一期项目)的发展重点在中医特色疗法,功能主要是中医康复、中医特色治疗、治未病等。
院区的建筑通过地下室连通、地上连廊连通,达到交通上的畅通,保证了新旧楼、一二期之间的有机联系,整个院区形成一个功能协调的有机体。
3.2 交通组织与流线
3.2.1 交通组织
医院一期建筑均为临街建筑,人行出入口及广场与人行道之间为开敞式连接,二期规划拟将机动车主入口设置在北端,利用西北角的地形高差在出入口做立体道路设计,一条道路上坡至西北角与建筑的二层连接,随后在西侧降坡与一期地面道路组成一个完整的路网,另一条道路为一层急救入口通道,同时为地下车库入口,由此处进入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出口设置于二期用地南端,出库口顺行,由西侧道路在医院南出口进入市政道路。
二期建筑人行出入口延续一期空间的做法,由景乐路人行道进入入口前广场,一期、二期形成南北方向通长的人行景观空间,对进入医院就医的人流有分流、休息、等候的综合功能。
二期建筑在三、四、地下二层等多处,设置连廊与一期建筑连接,主连廊宽约6m,地下通道宽约12m,将医院东西院区的人流,车流、物流在一定程度上连接成一个整体,满足医院日常运营的多种需求。
3.2.2 流线分析
车行流线:规划地块北侧沿景乐路为机动车主入口,地块南侧为机动车主出入口,1号楼北侧与主楼之间设置机动车道和应急出入口,平时限行,保障人行区的完整与安全。
人行流线:医院沿景乐路为开敞空间,行人空间与道路人行道高度接应,方便病患究竟进入各医疗楼。
洁物流线:二期地下室设置后勤仓库,洁物送至仓库管理区,由洁梯送至各医疗单元。
污物流线:遵循“洁污分流”的原则,各医疗单元的污物由专用污梯送至地下一层污物分类处理中心,应急救治医疗大楼的一层西北角污梯附近设有污物暂存及污车清洗空间,也设置了污车专用车位,外来污车由此接入污物送出院区。
3.4 公用工程
鉴于医院现有建筑机电设施、机房的状况以及旧设备给在新建前的适应性、扩展性、建设空间等关键点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二期建设中原则上,机电系统机房及医疗专项设施的机房采用新建方式,同时考虑预留空间为旧有建筑设备更新、更换或改造时,纳入新建机房统一运行管理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老城区的医院改扩建是一项系统性且任务繁杂的工作,因此需要充分调研好医院方的需求,从医院远期运营发展角度,提供科学、专业的意见并落实到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中。通过对院区功能的重新整合、对交通流线的重新组织,对院区整体的改造建设,尽可能的消除历史遗留的疑难杂症,完善医技流程,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使老城区的三甲医院重新焕发生机,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洪海.城区医院改扩建探索[J].建筑与规划设计,2017(21).
[2]荀巍.城市中心区医院更新策略[J].城市建筑,2016(07).
[3]周湘华.中医医院改扩建更新策略[J].中外建筑,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