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他美丽人生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对孩子说赞扬的话不见得成真,说贬损的话却多半要实现。
  有一次,胖米叔叔过来,姥姥和他谈到了胖米上幼儿园的问题。说社区里但凡在附近上公立幼儿园的孩子,全部都是家长各显神通找关系,感慨没有熟人难办事。胖米叔叔由此也说起他办留学落户,各种手续极其繁琐,忙了两年仍没落听,幸亏遇到个中学同学恰好就在关键岗位,稍微打个招呼立即办理完了。
  从这话题引申去,谁家孩子住院没床位找个关系就住进去了,谁家孩子报热门的辅导班没名额,找熟人才报上名……凡此种种,最后一起叹息,人情社会,老百姓与正常生活之间,只差一个熟人。
  当时,胖米就在地垫上玩玩具,这些话并不避着他。
  我在房间里听见了,他们的谈话像开关,让我想起了往事。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就总有这样的谈话,因为开个什么证明,因为工作的调动,因为各种各样正常的办事需求,消耗大量的精力,我妈总是抱怨社会公平公正的缺失。
  年纪小小的我听了,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似乎不是我好好学习、规规矩矩,将来就能好好生活的,而是要适应一种随时随地的不公,一种混乱与失序,这是我在当时的岁数无法理解和消化的。
  到我再大一点,表现出与人交往不热络的性格特点后,我妈开始恨铁不成钢:你这么万事不求人,总有吃亏的时候!或者忧心忡忡:你这种性格在国内是难混了,将来最好出去。
  后来我发现,很多同龄人都从父母那听过这句话,那代人对社会失望,对他们从没认识过的“国外”充满幻想,又一致认为自家单纯的孩子在这社会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可惜,你对孩子说赞扬的话不见得成真,说贬损的话却多半要实现。认定了自己是一个“万事不求人”的“老实”人后,我就在这条性格道路上一往无前地走了下去,同时,集聚在心里的不安和畏惧削弱了我的自信。由于太早就抱着对社会的怨气和成见,初出校园后,遇到常见的不公与刁难,会格外地抵触,处事没有弹性,也更难接受现实。
  于是我很久以前就告诫自己,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记住,养育孩子,很大一部分在于在孩子面前管住自己的嘴巴。不攀比、不抱怨、不指责、不炫耀、不嘲讽,不随便发泄这些成年人津津乐道而对孩子毫无意义的言语垃圾。社会再难,成年人自己解决;风调雨顺的一片天,成年人替孩子扛起,这是做父母的责任。有什么难处,不要当着年幼的孩子说,孩子只要快乐,他不需要烦忧。
  现在真的拥有了自己的孩子,随着他慢慢长大,能够听懂大人的语言,有了丰富的情感,我更常提醒自己:对社会进行负面评价会削弱孩子的安全感;过多的抱怨会导致他的焦虑;对他能力的担忧和贬损会降低他的自信。
  大人出于对孩子惯性的傲慢或忽视,往往在孩子面前不“忌口”,似乎孩子是没有理解能力的,可事实上他会用远超父母想象的“偷听”来消化新鲜概念。年幼的孩子的知识来源极其有限,尤其对于成人社会,父母几乎是他唯一的信息源,是父母帮他最初定义了一个他未来需要面对的世界。所以,他对父母几乎会不加拣选地相信,负面的描述与抱怨只会使他产生恐惧,而一个热爱抱怨的父母,也绝不会放过评价自己孩子的机会,使他的自信进一步受损。
  当然,胖米有一天应当认清这个社会的真实,并且得到我们正面的引导。但这些不是属于幼年的功课,除了必要的安全教育,对年纪尚小的胖米,完全无需灌输社会的负面信息。在《美丽人生》里,身处集中营的父亲尚且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游戏和欢乐的美梦,因为孩子值得拥有这样充满爱与美好的世界——他们甚至不能接受圣诞老人是虚构的。
  我既为人父母,就必须勉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消极的抱怨、空洞的牢骚,去维护胖米的美好世界,呵护他的一派天真,毕竟这是一段短暂得令人遗憾的时光。一个拥有踏实安全感、健康自信心的孩子,难道将来不是能够更加坦然地接受这个社会的缺陷,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和不完美的现实吗?
其他文献
“妈妈,爸爸打我!”  我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儿子跑来告状。  “为什么打你啊?”爸爸肯定不是真的打他,我头也没回地问。  “他不让我看他的书。”儿子抽抽搭搭起来,委屈得不行。我放下手下的活,转过身,蹲下来,轻声边安慰边询问缘由:“宝贝不哭,先告诉我是怎么回事,爸爸为什么不让你看书呢?”  这时,爸爸走出来为自己辩护:“我刚拿过来想看看,他就过来抢。这是我的书。我想看,他抢是不对的!”  “
即便是社交能力最出色的孩子,也会经常性地遇到这5种人际关系难题。  女儿Sadie上小学预备班的时候,我曾经问她喜欢和哪个朋友一起玩。她不止一次地回答我说:“没人和我玩。”  我可以想象那样的场景——其他孩子在游乐场愉快地玩耍,我5岁的小女儿寂寞地一个人踢着地上的小石头。  这样的情形让我难过,所以,我安排了好几次儿童聚会,并且试着帮助女儿打破她和同龄人之间的那层“坚冰”。二年级以后,我惊喜地发现
地图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知识点,Map Skill融合了方向、坐标、角度等多重概念。  近段时间,憨憨从学校里带回的作业都是关于地图的内容。他说,最近老师在训练他们的Map Skill(地图技能)。  我笑了,不就是看地图吗?能有啥好训练的!可把他的作业检查一遍后我发现,美国学校对“看地图”真的非常重视——在美国教学系统里,Map Skill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属于Math(数学)和Social S
  
在英国,每个郡都有管辖下的乡村公园,这是英国典型家庭(有2~3个孩子,外加狗狗)生活的一部分,能够很便利地接触自然,享受乡土气息,更重要的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孩子们学习大自然中的事物创造了机会。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里的自然课,课程通过实地观察,用启发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认识自然,并动手创造自然中的事物。  我家双胞胎奥利和查理最喜欢的一个课程叫作Natural Tots,这个课程是专为1.5~3岁的孩
如果能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将胜于只给予物质的满足。在美国,幼儿园第一天会让孩子带一张备忘录给自己的父母,以孩子的口吻提醒为人父母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  ◎溺爱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只是在试探你。  ◎习惯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分辨它。  ◎纠错 如果能够,请别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你私下的提醒,会让我更加注
小长假结束的最后一天傍晚,我细细碎碎地清点小远隔天入园要带的东西:“长袖开衫一件,短袖T恤两件……”  “妈妈,好了吗?”蹲在一旁的小远忍不住问。    “长裤两条,汗巾两条,吃饭的罩衣……嗯,差不多了,你可以放进书包……”  一抬头,发现小远已经一跃而起,抱着衣裤一溜烟跑了。“嘿,你就那么期待回幼儿园?”  小远有点不好意思:“妈妈,我想刘老师了。”  会生气的刘老师  那個刘老师我知道,年纪不
这一代孩子应有尽有而又生活得苍白单调,表面上他们是家庭的核心,他们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事实上,每当他们期待像大自然的宠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每当他们提出来要玩耍、交友、练习生活技能、结识陌生人,就会被父母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否决。孩子们早早失去了纯真自然的童年,成为幼稚和世故的混合体。  这是著名教育学者孙云晓对中国正在成长的孩子流露的深深忧虑。他认为这一代的孩子是“空前富裕又空前贫乏”的一
林肯重新梳理了产品的名称,这是好事儿,航海家、飞行家一系列名称令人心驰神往,相比原有字母拼写的名称更加好听,也更加好记,与名称想对应的是造型风格的变化,林肯做过调查,最终的结果是全球客户对美的追求是几乎一致的,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认为沉稳简洁胜过浮华复杂,这为林肯接下来设计造型风格的转变奠定了方向,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造型风格,对于林肯来说,这种转变是积极的,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的造型更加符合主
最近老听一些孩子被老师“诊断”为“多动症”,还要求父母严加管教。这让我很是意外:学校老师不是专业医护人员,如何能确诊孩子就是“多动症”?老师是否有权给孩子贴这样的“疾病标签”?  活泼、好动甚至顽皮,都是孩子的特性,大多以男孩为多。现在不少老师及家长见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作业拖拉,就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到处求医问药,这对弱小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不幸。因此,老师及家长了解一些多动症患儿和贪玩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