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对策分析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开展的同时,相应的问题也就出现了。本文主要对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教学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现今体育教学课堂学生参与的现状展开讨论,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3-0118-02
  Analysi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ZHANG Weimin  (Datang junior middle school,Datang street,Zhuji City,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lso occupie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ormulat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is to respect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but at the same time,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appear.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Junior high school;Countermeasures
  
  1.学生主动参与之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1)迎合新课改革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只有教师积极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2)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学生正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培养效果最为显著而且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教师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促进他们身体健康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
   (3)可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与质量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教师才能通过制定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想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实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以最佳的状态融入体育课当中,使体育课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2.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现状问题
   (1)体育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现状及问题
   目前初中开展体育课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现在很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课老师都会占用其它的音体美课程,导致大多数学生都对体育课并不感兴趣。但是在初中体育教师的努力之下,明显有了好转,学生逐渐对体育课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兴趣,并且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优化,就使初中体育课程有了更高的成效。不过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使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2)体育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足的原因
   第一,学生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尊重。
   初中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时期,一些学生会有一些个性差异,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开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出现叛逆心理。而现在的体育课堂出现的状况是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课堂上都是集体进行活动,而且都按照授课的进程来上课,并没有把学生是教学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并且教师在其他方面对学生的教育也有所欠缺,比如,在思想教育开导方面、体育相关知识,以及对学生的个人生活情况的了解等。
   第二,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性较差。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师在上课时都按照教材进行授课,就算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也只是指挥和管理,并不和学生交流,他们在上课时把课程教完就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教师则在主席台或者操场旁玩手机,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就算在体育课中举行一些集体活动,也不注意一些想表现自我的学生,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导致这些想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学生因为失去表现的机会从而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第三,教學内容与实施模式待优化。    初中生在中考时需要体育考试,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锻炼,中考体育的内容是跳远、跳绳、拍篮球、跑步等,教师一般都针对这几项体育运动进行训练。在课堂上,基本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学生想利用体育课去做一些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的时间都没有,这在不同的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初中体育课堂评价有待完善。
   初中体育课评价机制的开展可以对课堂的效率有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为止初中体育课堂的评价机制并不完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对初中提升学生体育课的课堂积极性十分不利。
  3.初中體育课堂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体育教学
   初中开展体育课堂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也不同,可接受的体育训练程度也各不相同,要想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第一,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策略,要将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周全。第二,学生的身体机能不同,可接受的训练程度也不同,教师需要制定不同层次的体育训练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例如,体育教师在刚上课时让学生慢跑一圈进行热身活动,然后对学生进行观察,将学生分成两组,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安排他们去跑一千米,身体素质差一点的可以安排他们跑400米,然后再依次强化训练。
   (2)加强师生互动,以互动交流促参与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些体育游戏,像丢手绢、钻地鼠等集体活动,在游戏时,教师多和学生进行沟通,而且教师也要参与到游戏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可以增进师生关系,在游戏中也可以和学生多交流,从而在互动中强化师生互动。
   (3)优化体育教学,激发参与兴趣
   只有创造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才能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投身于体育活动当中,因此,教师需要优化体育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许多男生都喜欢在体育课上打篮球、踢足球,女生喜欢围在一堆聊聊天,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以自由活动,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认真去完成体育项目,然后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释放一些学习上带来的压力。
   (4)健全与完善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显著的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体育教学从最根本的目的上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举办班级篮球比赛,在场地、道具上做好相应的准备,然后选出几名同学做计分,体育教师当裁判,女生也要参与进来,可以让女生排练啦啦队舞蹈,在篮球比赛开始前、中场休息和结束时进行表演,让学生全部都参与进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在评价机制的完善上,学校可以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号,并在上面开设一个体育教学评价专区,让家长都关注,学校安排老师把家长对初中体育课的一些建议进行整理,如果建议合理要积极改善。另外,在学校的公告栏上也可以设立一个建议栏,建议栏对全校公开,学生和教师有哪些对体育课程的建议都可以以寄信的方式放到建议栏中,学校再按时查收并积极采纳。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在中学的课程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作为初中体育课堂的引领者,体育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积极开设一些科学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全方位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军.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5(56):104-104.
  [2]张春艳.浅析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J].中华少年,2017(26):186.
  [3]马学成.试析快乐体育为导向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9-20.
  [4]任延冲.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5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国“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线上教学如火如荼,用“微信”教学成为教师最为方便的线上教学方式,以“微信”教学实践为例,发现历史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促进高中历史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完成“停课不停学”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历史线上教学;“微信”教学;线上教学问题;线上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视野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优化教学已成为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案,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环节展开讨论,并提出有效方案,希望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有效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3-0106-02  Stimulate
期刊
摘 要: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思维,不要仅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初中生学会应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初中数学课中强化初中生的应用意识,符合课改对初中数学课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中对应用意识展开渗透的重要性,并对应用意识的具体渗透思路提出建议,希望对提升初中数学课的有效性是有一定帮助的,教师要加强对应用意识的重视,让初中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阅读积累,课外阅读无论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课内阅读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需要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比较急切的阶段,单靠有限和固定的课内阅读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在语文实践课堂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一定要求,带动学生走出课堂,去进行课外阅读,实现阅读的升华。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初中生语文实践活动中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改革是推动历史教学的重要動力。本文采取调查问卷、跟踪了解、座谈访问等方式,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氛围不够浓厚、模式不够新颖、评价不够全面、资源不够拓展等方面,这些问题主要和教学中的理念陈旧、手段滞后、模式单一、融合欠缺有关。同时提出了解决路径:运用先进教学手段,补充丰富教学信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引入自主互动模式,打造生动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于倾向传授知识与技能,忽略培养学生创造力,以致于学生在理解文本内涵时缺少个性化思维,无疑成为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因素。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造力;培养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论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体育能力进行分层,同步发展学生体育素养;将教学目标适当划分,关注不同小组学生学习情况;分层教学要充分创设体育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互动探究,找到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体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观念的进一步革新和理论知识更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相关研究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话题。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差异性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是思想和方法的统一,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采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策略,才能全面提升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全面提升。本文在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个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一定要充分的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递德育知识、法律知识,良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因此,为了更好地树立起学生的德育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主动地利用情境教学法。下面将通过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需遵循的原则,探讨情境教学在初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各学科的运用,使得学科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得教学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优化了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繁琐程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保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径。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对于探索和验证一个个科学现象有着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将多媒体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