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对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定位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提高小古文的亲合力,提高教学的有效度,提高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认同度,就可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关键词:亲合力;有效度;感受力;认同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 先秦时期 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共选入 14篇小古文,一改原苏教版小语教材没有古文,原人教版小语教材只有三四篇古文的缺陷,但也因此给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场硬核挑战。如何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认为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建立新旧联系,提高亲合力
选编的 15篇文言文,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小学生熟悉或者是比较熟悉的。这为建立文言文与孩子生活之间的联系,拉近孩子跟文章的距离提供了可能。学习《司马光》,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回顾此前知道的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发阅读期待。学习寓言《守株待兔》,也可让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先讲一讲,疏通文意之后,还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触手可及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同样是《司马光》一课,在初知文章大意后,出示白话版司马光砸缸,进行文白对照,也是可以增强文言文的亲和力的。
2.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有效度
统编语文教材中,学习文言文都强调“借助注释”。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孩子来说,注释是拐杖。无论是对照注释理解句子,读懂课文,还是梳理大意,讲故事,都离不开注释。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孩子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再对照注释理解,孩子会在在矫正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语感。
插图也是文言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利用,可降低学习难度。《司马光》、《精卫填海》、《囊萤夜读》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精卫的坚韧与执着以及车胤的勤奋学习;《守株待兔》、《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插图直观呈现了文章场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古人谈读书》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執竹简展卷而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自相矛盾》插图引发学生对卖者言过其实、前后表述自相矛盾的行为的反思;《杨氏之子》插图为杨梅,既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又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插图体现了古诗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
另外,《守株待兔》“阅读链接”了文言寓言《南辕北辙》,弄明白道理之余,也了解中国寓言的特点。学习完《伯牙鼓琴》,结合“资料袋”,了解了“知音”和“高山流水”的意思以及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进一步体会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友谊的弥足珍贵,了解中国古代交友的传统价值观。
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将以上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就能在一定程度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度。
3.普及文言常识,提高感受力
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定位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不要求逐字逐句解读。根据学情,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特点。适当普及一些文言常识,提高孩子们对文言的感受力,是应当且非常必要的。
有的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区别。如“少女”在《精卫填海》中是“小女儿”的意思;《守株待兔》中的“走”是“跑”,而古代汉语中表示“走”用的却是“行”;《王戎不取道旁李》里的“竞走取之”,“竞走”是两个词,“竞”是争着,“走”是奔跑;《杨氏之子》中“家禽”是指家中的鸟。
古人造的字不够用,于是就借字形相近或读音相同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通假字。《古人谈读书》里“是知也”中的“知”通“智”,读本音;“聪惠”的“惠”通“慧”,整词为聪明,有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中的“为”通“谓”,表示“说”,知通“智”。
省略句的存在与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理解《杨氏之子》中的“为设果”这个省略句,先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谁为谁摆放水果?再引导学生说完整。“孔指以示儿曰”也是个省略句,可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孔君平指给孩子看的是什么,从而理解句义。
文言文中还会出现词类活用的现象。“囊萤夜读”的“囊”是用口袋装,名词活用作动词;“锦囊玉轴”中,“锦囊”与“玉轴”都是名词作状语,理解为“用玉轴装裱,用锦囊包裹”。
当然,普及文言常识需适度,不宜过多出现相关的文言术语。
4.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认同度
学习文言文,如果只是局限于书本,学生的兴趣会渐渐消失殆尽,应自觉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试着给小视频录音,改编成课本剧;学习《古人谈读书》,开展“诵经典,谈读书,制书签”活动;学习《自相矛盾》,设计想象补白:卖者如何叫卖,买卖双方对话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卖者收质问后的表现和围观者的表现;学习《伯牙绝琴》,引导学生想象表达:伯牙遇到知音后的喜悦;学习《书戴嵩画牛》,想象杜处士“尤所爱”的样子,以丰富故事情节。
此外,还可适量延展同类素材,打通课内课外,丰富孩子见识。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荐读《陈太丘与友期》,预告即将学习的《杨氏之子》,既了解智慧儿童系列,又感受到《世说新语》三言两语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学《古人谈读书》,趁势推荐《论语》其他讲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内容,了解《论语》“语录体”的特点。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若小学阶段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小古文的亲合力,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度,提高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认同度,那么孩子有未来,民族有希望。
关键词:亲合力;有效度;感受力;认同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 先秦时期 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共选入 14篇小古文,一改原苏教版小语教材没有古文,原人教版小语教材只有三四篇古文的缺陷,但也因此给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场硬核挑战。如何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认为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建立新旧联系,提高亲合力
选编的 15篇文言文,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小学生熟悉或者是比较熟悉的。这为建立文言文与孩子生活之间的联系,拉近孩子跟文章的距离提供了可能。学习《司马光》,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回顾此前知道的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发阅读期待。学习寓言《守株待兔》,也可让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先讲一讲,疏通文意之后,还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触手可及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同样是《司马光》一课,在初知文章大意后,出示白话版司马光砸缸,进行文白对照,也是可以增强文言文的亲和力的。
2.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有效度
统编语文教材中,学习文言文都强调“借助注释”。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孩子来说,注释是拐杖。无论是对照注释理解句子,读懂课文,还是梳理大意,讲故事,都离不开注释。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孩子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再对照注释理解,孩子会在在矫正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语感。
插图也是文言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利用,可降低学习难度。《司马光》、《精卫填海》、《囊萤夜读》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精卫的坚韧与执着以及车胤的勤奋学习;《守株待兔》、《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插图直观呈现了文章场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古人谈读书》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執竹简展卷而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自相矛盾》插图引发学生对卖者言过其实、前后表述自相矛盾的行为的反思;《杨氏之子》插图为杨梅,既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又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插图体现了古诗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
另外,《守株待兔》“阅读链接”了文言寓言《南辕北辙》,弄明白道理之余,也了解中国寓言的特点。学习完《伯牙鼓琴》,结合“资料袋”,了解了“知音”和“高山流水”的意思以及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进一步体会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友谊的弥足珍贵,了解中国古代交友的传统价值观。
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将以上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就能在一定程度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度。
3.普及文言常识,提高感受力
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定位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不要求逐字逐句解读。根据学情,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特点。适当普及一些文言常识,提高孩子们对文言的感受力,是应当且非常必要的。
有的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区别。如“少女”在《精卫填海》中是“小女儿”的意思;《守株待兔》中的“走”是“跑”,而古代汉语中表示“走”用的却是“行”;《王戎不取道旁李》里的“竞走取之”,“竞走”是两个词,“竞”是争着,“走”是奔跑;《杨氏之子》中“家禽”是指家中的鸟。
古人造的字不够用,于是就借字形相近或读音相同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通假字。《古人谈读书》里“是知也”中的“知”通“智”,读本音;“聪惠”的“惠”通“慧”,整词为聪明,有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中的“为”通“谓”,表示“说”,知通“智”。
省略句的存在与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理解《杨氏之子》中的“为设果”这个省略句,先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谁为谁摆放水果?再引导学生说完整。“孔指以示儿曰”也是个省略句,可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孔君平指给孩子看的是什么,从而理解句义。
文言文中还会出现词类活用的现象。“囊萤夜读”的“囊”是用口袋装,名词活用作动词;“锦囊玉轴”中,“锦囊”与“玉轴”都是名词作状语,理解为“用玉轴装裱,用锦囊包裹”。
当然,普及文言常识需适度,不宜过多出现相关的文言术语。
4.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认同度
学习文言文,如果只是局限于书本,学生的兴趣会渐渐消失殆尽,应自觉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试着给小视频录音,改编成课本剧;学习《古人谈读书》,开展“诵经典,谈读书,制书签”活动;学习《自相矛盾》,设计想象补白:卖者如何叫卖,买卖双方对话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卖者收质问后的表现和围观者的表现;学习《伯牙绝琴》,引导学生想象表达:伯牙遇到知音后的喜悦;学习《书戴嵩画牛》,想象杜处士“尤所爱”的样子,以丰富故事情节。
此外,还可适量延展同类素材,打通课内课外,丰富孩子见识。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荐读《陈太丘与友期》,预告即将学习的《杨氏之子》,既了解智慧儿童系列,又感受到《世说新语》三言两语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学《古人谈读书》,趁势推荐《论语》其他讲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内容,了解《论语》“语录体”的特点。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若小学阶段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小古文的亲合力,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度,提高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认同度,那么孩子有未来,民族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