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与“宽”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4-0076-02
  本期论题关注的焦点是职业院校“进口”与“出口”的“宽”与“严”问题。即使抛开具体的教育情境与案例,“严进”“宽进”与“严出”“宽出”也可以有四种组合方式,每种组合方式都可以找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也不简单等同于管理问题,其最本质、最终极的指向一定是人的培养问题。换句话说,这里所探讨的“进”与“出”都还只是作为管理手段出现,“人的培养”才应是最终目的。手段最终要为目的来服务,手段的合理性(工具理性)并不完全等同于目的合理性(价值理性),手段不能僭越目的,管理不能僭越育人。如果职业院校的管理不能与育人内在地结合起来,简单执着于“严与宽”,人的培养过程就有异化的危险。
  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对“严与宽”的设定并未真正地与人的培养过程联系起来考量。无论是提高入学门槛,还是针对部分学生实施惩戒性措施,更多的是基于学校管理的治标之举,而非基于人的培养要求的治本之策。对职业院校来讲,人的培养过程才是最核心环节,“进口”是这一过程的发生背景,“出口”则是其衍生结果。“严进”“严出”并不必然带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只有真正从人的培养过程出发来转化思考“进口”与“出口”的“严”与“宽”问题,才能避免手段对目的的僭越,才能实现工具理性(管理合理性)与价值理性(育人合理性)的统一。
  那么,如何从人的培养过程出发来理解这个问题呢?基于“人的培养”这个主旨,职业院校的“严进”,不应仅仅停留在严格筛选生源这一层面,而应拓展为严格把握生源信息这一维度,其目的在于全面地了解学生成长的基础,相对合理地预测学生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而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此处的生源信息是个整体概念,既包括学生的身高、体重、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等基础信息,也包括学生的心理、性格、能力、特长等特色信息。尽管职业院校都会收集生源的基本信息,但它们基本呈现为对学生的平面描述,并没有转化成为学生的立体画像,导致学生信息这一数据金矿未被有效开发利用。严格把握生源信息包括严格实施信息收集程序和严格处理信息内容两个维度。严格实施信息收集程序就是要建立起科学的收集、评价、预测与动态监控信息的体系,以便相对全面和及时地掌握学生信息。严格处理信息内容则是要找出那些关键信息,通过合理方式建构起学生的心理画像、性格画像、能力画像等个性化信息档案库,同时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以此来全面、准确、立体地把握学生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育人活动奠定基础。可见,真正从人的培养过程出发追求的“严进”,应该是获取与处理生源信息程序和内容的严格性,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入学门槛。
  从人的培养过程出发,职业院校的“严出”就不仅仅是严格把关最终毕业环节那么简单,而是要严格管理育人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它在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真正地从“人的培养”这一核心出发,突破传统主客二分的认识论范式,改变对象化的思维方式,转变理论与实践之间线性转换的认识,遵循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成长规律,深刻把握“做中学”“干中学”“用中学”“从理论中学”“从科技发展中学”背后的规律,探究隐性知识、默会知识、技能诀窍的掌握方式,创造有利于知识传递与技能转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基于人的整体性开发有效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其实,如果真正从完善人的培养过程来考虑,探讨职业院校“进口与出口”的“严”与“宽”就不再具有绝对的意义性。因为无论是以“严进”来保证生源质量,还是以“严出”来倒逼人才培养改革,都需要因校制宜,如果缺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过程和实践作为跟进和支撑,只能是无意义的空想。所以,与其探讨“宽进”或是“严出”,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把思路与关注点真正聚焦到如何优化、制度化、严格化人的培养过程,而不是其他。
  (作者单位:天津职業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
其他文献
第一,做一个有思考力的教师  课堂上我们要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更符合自己学生的口味。  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一课有一课的导入方法。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有“巧法”。要学会“难得糊涂”,你糊涂了,你的学生才会聪明;要学会“偷懒”,你懒惰了,你的学生才更勤奋。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用学生
【教学目标】  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拓宽交际思路,有话可说,乐于开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的课余生活。你认为哪些时间属于课余时间?  (预设:下课后、放学后、周末、寒暑假……)  2.师:在课余时间,你们都做些什么?  3.观看几段录像,说一说他们在做些什么。  (播放视频内容:课间,同学们在教室和操场上活动。)  4.指导学生说话时要注意
2011年版《語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不仅要突出语用训练,强调言意兼得,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获取美的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这对于散文教学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浅析其中典型的表达技巧——“借物喻人”。  师:现在课文已经初步学完,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题目为什么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尤为重要。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开设说话课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说话课上,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说话训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发展语言能力大有好处。  1.看看说说  如以《水果》为主题的说话训练课,先把学生
【摘 要】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而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南通职业大学在“双高”建设实践中,提出绘制现代建筑产业全景图、构建五层三分课程结构、加强“金课”和融合课程建设、建立课程开发师制度、深化“三教”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与评价等路径方法,全力推进课程体系高质量建设,以实现高水平“三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三型人才;课程体系;“双高”建设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同桌形象。  2.学会细致描写,写好同桌外貌。  【教学流程】  一、谈话入课,引出“特点”  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在习作时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这节课我们试着抓住人物特点,写写“我的同桌”。  【设计意图:提出观察要抓住特点的重要性。】  二、了解同桌,总结“特点”  请大家采访一下自己的同
【关键词】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现代学徒制;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4-0046-04  当下,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日益显现,行业企业对各级各类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旺盛。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摆在各级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江苏省职业教育先后
生活觀察
期刊
一篇完整的文本一般是由指向实写的准确性语言和指向虚写的模糊性语言两类表意系统组成。文章要想有效地表情达意,仅仅依靠准确性语言是不够的,有时模糊性语言更具有独特优势,是准确性语言所无法替代的。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很多教师常常将教学的重心设置在对准确性语言的体悟上,而对于文本中的模糊性语言极少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全面感知。因此,教师在坚守“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上,既要一如既往地对
一、小学语文课“教什么”的现象与归因  笔者搞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12年,在教学中发现:同一篇课文,执教者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内容把握有偏差,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什么”和“不教什么”在课堂上很随意;教学往往只关注到单元主题的人文性,而忽略其工具性;进行课外拓展时没有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而是体现教师自己的兴趣。  仔细分析这些现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教师喜欢一课一课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