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弄潮儿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做一个有思考力的教师
  课堂上我们要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更符合自己学生的口味。
  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一课有一课的导入方法。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有“巧法”。要学会“难得糊涂”,你糊涂了,你的学生才会聪明;要学会“偷懒”,你懒惰了,你的学生才更勤奋。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用学生的眼睛审视世界,找出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要有捕捉教学机会的慧眼,要注意学生的思路。
  教师自己要思考,还要教学生思考。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底在于“引导”。
  第二,做一个富有童心的教师
  当你有了学生的童心,看太阳,你能看见后羿的神箭、夸父化身的桃林;看月亮,你能看见可爱的白兔、曼妙的婵娟、寂寞的嫦娥;看星星,你能看见忽闪的明眸、坠落的灵魂,七月七才相见的牛郎织女。
  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口味,要生动、形象,还要幽默。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各个年级有各个年级的课堂语言要求。
  用学生的童心来解读文本,会有别开洞天豁然开朗之感。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解读文本,那可是“高手”!《去年的树》,我们一般把主题解读为“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教学用书上也是这么讲,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照搬过去。王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灵魂的深处,赋予文本画面的质感,从“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这一主题中提取一泓清流──“为了一个春天的约定”,就那么温暖而柔软地流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田,跳跃着美丽的情感浪花。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教学是最能诠释童心的。一位年轻的教师问于老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于老师笑着说:“你的脸上要有学生气,不能一本正经的。” “脸上要有学生气”就是童心,不但充盈在脸上,更绽放在心里。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于老师常常放下师者身份,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表演情景剧。上《狐假虎威》,于老师扮演狡猾的狐狸,与扮演老虎的学生斗智斗勇。最有趣的是上口语交际课《爱鸟》,于教师胡子一贴,帽子一戴,獵枪一举,摇身一变成了猎人。学生们见“猎人”举枪瞄准树上的小鸟,都急了,纷纷上前劝说,痛述打鸟的危害,最终让“猎人”放下了猎枪。
  这样充溢童心的教学,学生们怎能不喜欢呢?
  第三,做一个富有个性的教师
  我们都有自己的个性,要发掘自己的长处,让它使劲地放大、生长,成为自己的一张名片。如山东的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上海名师戴建荣的吟诵教学是其独特风格……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做到这点儿的教师是很少的。
  虽然我们不能像教育大家那样特点鲜明,但至少可以做到我自己的课堂和别人的课堂有明显区分,是张三的课,一听就是张三的,不是李四的,这就是自己富有的教学个性。上课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讲出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特点,讲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照本宣科。如有的教师上课,喜欢幽默,课堂上的笑声不断;有的教师擅长讲文本故事;有的教师喜欢变换文本为诗歌等。这就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四,做一个富有灵性的教师
  “灵性”最能考验教师的功力,教育学中的“教育机智”最能体现这一点。我们的课堂是自由的、流动的、千变万化的。我们会遇到自己始料不及的事情,有的在于学生,有的在于教师,有的在于客观事物。没有你想不到,你要用“大将”的气度和灵性,做学生的引导者。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泗县教育体育局/安徽宿州市泗县泗城镇关庙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语文来自生活,也来自大自然。大自然的一叶一木、一水一石,生活中一犟一笑、得失冷暖,都可以作为作业设计的素材。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内容。在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性和核心素养的今天,课外作业也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文的实践性得到了发挥。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了生活化课外作业、拓展性课外作业、探究性课外作业,以此扩展
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笔者着重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我”的动作的词句,让学生来体会其中浓浓的爱国情怀。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文中“我”的内心情感正是通过“我”的动作的变化来表现的。抓住“动作”,品味咀嚼,切己体验,那浓浓的爱国情怀自然就会在课堂中升腾起来,习得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也便水到渠成了。  师:请同
“粮食,粮食,搬粮食……”一群蚂蚁一边搬黄豆,一边唱着歌。蚂蚁们高兴地把粮食搬回家,可是,一只叫小黑豆的蚂蚁耷拉着脑袋跟在后面。  小黑豆觉得,一只蚂蚁除了搬粮食,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他想做一个旅行家。  可是,蚂蚁们都嘲笑小黑豆,说他是小懒虫。  天清晨,小黑豆鼓起勇气,背上行囊,去旅行了。  小黑豆翻过了许多的小土坡,看见了一条戴眼镜的大青虫。他正在晒太阳。  小黑豆问:“请问这是哪里?”  
选读课文作为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之一,文本内容豐富,表达形式多样,是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虽与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有所不同,但它的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但在阅读教学中,选读课文往往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许多教师面对选读课文不知该教什么、怎么教,大都处于让学生自己读读就算完事的状况,没有发挥出选读课文应有的价值。那么,在当今教育背景下,选读课文应该如何教呢?  一、充分示范  选读课文大多具有示范的作用
在“以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体现出自己的个性,而教师则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实现个性化阅读、多角度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开放点”。  一、基于阅读“差异点”,引导阅读  由于生长环境、性格特征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句话也体现了读与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读写结合点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  一、阅读的吸收积累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丰富阅历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书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发展离不开阅读思维的激活。但当下阅读教学,充斥着对文本粗浅的感知、生硬的分析、刻板的理解,不仅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同时也使得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睡眠状态。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阅读教学才能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和谐发展。  一、把握思维起点,让语言实践活动摒弃程式  1.把握学段要求,以适切方式贴近学生实际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支架是指起支撑作用的构架。在阅读教学中,所谓的支架主要是指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为学生提供的支持与辅助。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是“空中楼阁”,在学生阅读支架的搭建方面,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生长点、需求点入手,为学生搭建起恰当的阅读支架,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  一、适切的学习支架使教师让学  “让学”的本质是让学生拥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权利与机会,
现行的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便是阅读与习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将阅读与习作圈成了一个同心圆。  一、 明确主题,找准圆心  主题好比这个单元的圆心,在它的周围围绕着文本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实践、习作等,只有将这些有机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学,各项语文活动最终才能落到实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
语文课“费时低效”是广大教师心中的“痛”。特级教师黄厚江指出: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即语文课要回归语言的本质,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吴忠豪教授则进一步指出,语文课应该用课文学语文,要以本体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组织课文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评价语文课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是否“学了语文”,即掌握了多少学习语文的方法,积累了多少语言文字,提高了多少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下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