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征,在文学知识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和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识字写字教学,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还要特别重视传承中华民俗,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意义;策略
引言
语文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尤其在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尤为重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也是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此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国学,国学的范围比较广,对学语文教育而言,主要包含书法、美术、诗词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语文实际上也是在传承我国的民族文明,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等方面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传统文化是不断积累传承下来的思想宝库,是激发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要注重对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爱上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他们多去阅读经典,从古代经典论作中汲取精华,从而让学生逐渐爱上传统文化并自觉的传承和发扬,塑造争取的人生价值观[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积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也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当前很多孩子对其理解只停留在书本中的古诗词上,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巨大思想指导价值,缺乏认同感,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要在生活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通过月饼想到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通过粽子能够想到屈原的爱国情感,还有剪纸、戏曲等都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经典。在教师的墙壁上也可以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字幅,建立传统文化学习角,从而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热爱之情[2]。
2.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感受汉字文化魅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学习汉字知识的过程中,就是了解汉字这个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开展汉字教学活动,这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精心设计,将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3]。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借助传统文化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书籍,这样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无形中也会懂得其中所传达的道理,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对于写字教学来说,教师要注讲授汉字的内涵,讲述象形字等产生,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感受到汉字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写字能力,要能写出一首漂亮的字,为学生的写作做好示范,这样才能为学生规范化的讲授笔顺和整体结构,从“横平竖直”中渗透做人道理。例如对于“人”这个字,要指导学生们为什么“一撇一捺方为人”,在写撇捺笔画的时候要把控下笔力度,写出一个规范美观的字,这样学生就会对汉字产生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文化。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阅读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要感知作者的情感,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丰富文化素养。例如对于《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来说,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关于傣族泼水节及其他少数民族特色节日的信息,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拓展视野,这样学生就能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为课文的阅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在学习《春晓》《山行》《赠汪伦》等古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重诵读学习,从中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韵律美,与作者的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此外,语文教材中还包含了许多的名人故事、寓言、神话故事等,这些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師在教学过程要主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进行了解和积累。此外,传统文化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只靠课内教学显然不够,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所以应该对他们进行读物选择的指导,推荐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从而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课外阅读是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只有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挖掘出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从而让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中,让他们自觉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宣扬民族精神内涵,践行良好品德,这样才能全面增强语文教学效果[4]。
4.传承中华民俗,重视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语文是传统文化传播中重要途径,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有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出良好道德品质,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朋友、勇敢奋斗、热爱祖国等等,成长为具备高素质的人。此外,中华民族节日是最为学生最为熟悉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春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搜集春节的传说、来历、习俗等,说一说自己过年都干了什么,感受热闹浓厚的节日氛围[5]。
结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向上的力量源泉,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是青少年学生的责任,也是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要求。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需要我们教师坚定不移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传统文化浓厚的学习环境,才能为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不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明.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速读旬刊,2017(10):52.
[2]周文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7(01):40-41.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绿地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意义;策略
引言
语文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尤其在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尤为重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也是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此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国学,国学的范围比较广,对学语文教育而言,主要包含书法、美术、诗词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语文实际上也是在传承我国的民族文明,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等方面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传统文化是不断积累传承下来的思想宝库,是激发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要注重对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爱上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他们多去阅读经典,从古代经典论作中汲取精华,从而让学生逐渐爱上传统文化并自觉的传承和发扬,塑造争取的人生价值观[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积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也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当前很多孩子对其理解只停留在书本中的古诗词上,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巨大思想指导价值,缺乏认同感,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要在生活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通过月饼想到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通过粽子能够想到屈原的爱国情感,还有剪纸、戏曲等都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经典。在教师的墙壁上也可以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字幅,建立传统文化学习角,从而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热爱之情[2]。
2.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感受汉字文化魅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学习汉字知识的过程中,就是了解汉字这个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开展汉字教学活动,这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精心设计,将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3]。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借助传统文化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书籍,这样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无形中也会懂得其中所传达的道理,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对于写字教学来说,教师要注讲授汉字的内涵,讲述象形字等产生,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感受到汉字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写字能力,要能写出一首漂亮的字,为学生的写作做好示范,这样才能为学生规范化的讲授笔顺和整体结构,从“横平竖直”中渗透做人道理。例如对于“人”这个字,要指导学生们为什么“一撇一捺方为人”,在写撇捺笔画的时候要把控下笔力度,写出一个规范美观的字,这样学生就会对汉字产生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文化。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阅读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要感知作者的情感,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丰富文化素养。例如对于《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来说,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关于傣族泼水节及其他少数民族特色节日的信息,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拓展视野,这样学生就能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为课文的阅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在学习《春晓》《山行》《赠汪伦》等古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重诵读学习,从中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韵律美,与作者的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此外,语文教材中还包含了许多的名人故事、寓言、神话故事等,这些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師在教学过程要主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进行了解和积累。此外,传统文化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只靠课内教学显然不够,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所以应该对他们进行读物选择的指导,推荐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从而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课外阅读是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只有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挖掘出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从而让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中,让他们自觉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宣扬民族精神内涵,践行良好品德,这样才能全面增强语文教学效果[4]。
4.传承中华民俗,重视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语文是传统文化传播中重要途径,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有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出良好道德品质,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朋友、勇敢奋斗、热爱祖国等等,成长为具备高素质的人。此外,中华民族节日是最为学生最为熟悉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春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搜集春节的传说、来历、习俗等,说一说自己过年都干了什么,感受热闹浓厚的节日氛围[5]。
结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向上的力量源泉,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是青少年学生的责任,也是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要求。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需要我们教师坚定不移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传统文化浓厚的学习环境,才能为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不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明.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速读旬刊,2017(10):52.
[2]周文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7(01):40-41.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绿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