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的特征及类型划分
1.案例的特征
一般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的特征是:(1)提出问题或说明理论(原理和概念);(2)引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并辩论;(3)强压迫性的决定,让学生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思考如何采取行动解决问题;(4)综合性和抽象性。一个好的案例还要有综合性,能涵盖管理和分析上的普遍性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抽象高度。因为太多的事实会让学生专注在细节上,所以,教学案例要简洁。
根据案例的特征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进一步探讨案例的类型及其选择,将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2.案例类型的划分
概念型案例。设计案例的用意是促使学生尝试对某个特定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概念型的案例可以将一段叙述或故事与练习题或一些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将学生置于某种情景之中的方式来引入一个概念,在这个情景中概念将更加明晰,从而有助于导出一个更好的决定或政策。
说明型案例.是说明在实现一个目标、设计和管理一个项目、运用一种方法时的成败得失。因而,案例可以被看作是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发生原因的历史记录,因为说明性案例中已经将所作的分析和结论包含在内。在这种意义上,说明型案例在许多方面相当于一个讲座或教科书中的一个章节,它们很难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发现型案例。发现型案例较少关心行动甚至思想,而更多地关注信息的获得和分析,关注对复杂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重要程度所作的展示和评价。这种类型案例的重点是发掘事实和确认问题
诊断型案例。要求学生面对复杂的管理情景,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主要矛盾,并且正确判断出诸项矛盾的成因及其逻辑关系。这种类型案例的重点是通过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那些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的原因。
决策型案例。决策型案例是要求学生在类似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对一系列复杂信息进行系统的、严密的思考,去识别各种可能的行动目标、规则或方案。这些目标、规则或方案或许可以从案例中得到,也可能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求或制定。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决策型案例的一般目标都是鼓励理论化的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其中着重强调的是思考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所处形势下的具体事件。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把案例归纳为描述评价型和分析决策型两大类,前者描述了解决某种(些)管理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无论成败。这样,留给学生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做法进行事后评价,以及提出“亡羊补牢”性的建议。后者则只介绍了某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去分析,并提出对策。显然后者在培养学生分析决策、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上强于前者。
二、案例教学针对性原则解读
1.案例选择的基本标准
无论案例类型如何划分,高质量的案例应该符合以下几条标准:①明确的、范围适当的学习目标;②综合性强、覆盖面大;③信息含量大、线索清晰的案例说明;④发人深思的疑难问题或冲突情节;⑤经过努力就能获得相关的信息;⑥教学案例要简洁,尽可能包含有趣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分层次进行案例教学
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能力,特别注意选择案例的适用性。大学本专科学生,低年级学生刚离开中学校门不久,既无社会阅历和实际管理经验,又缺乏理论知识基础,如果提供难度大的综合案例,他们将因无从下手分析而感到沮丧。因此,需要结合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使用单维度的初级案例;如概念型、说明型和发现型案例提供指导,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予以启蒙,引领入门。对于本专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应加强案例教学,适当采用诊断型和决策性案例,以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管理能力。对于攻读管理类学术学位的硕士、博士生来说,可主要或全部采用案例教学,加大发现型或诊断型案例的比重,导引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全面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攻读MBAF、MPA等专业学位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可能对事物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更感兴趣,因此,综合性的诊断型和决策型案例更为适合。
3.针对整体教学目标,安排案例教学
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主要由三大类课程组成: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本专科教学进程中,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基础课学习主要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加举例说明,基本没有案例教学的必要和条件。待学生逐步步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时,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丰富和研讨问题的现实性和综合化,案例教学显得愈发重要和有效。这一阶段的案例教学主要采用短小精悍的概念型、说明型和发现型案例,重点关注的是趣味性和启发性。 管理类硕士生的课程安排基本上是:学位基础课、各种方法论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目前,攻读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硕士生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比例都明显不足且质量不高,以至于研究生的教学基本上是本科教学的简单延续。今后除少数基础课和方法论课程外,管理类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基本采用案例教学,尤其是加强诊断型、决策型案例的教学,特别要重视案例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超越现象的细枝末节和数据表象,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4.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用案例
案例与具体教学目标的切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当教师制定一堂课或一门课程的特殊目标时,他们会选择相应案例配合理论教学;
●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概念型和说明型案例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概念型和发现型案例等);
●加强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概念型和说明型案例等);
●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发现型和诊断型案例等);
●学生与参与者互相分享经验(发现型和诊断型案例等);
●增强个人信心和促进提出一些观点的意愿(发现型和诊断型案例等);
●增强分析、判断问题,提出综合决策的愿望和能力(诊断型和决策型案例);
●提高行为性和社交性技能(发表演讲、组织团队等,适用各种案例)。
三、案例教学针对性原则的运用要领
1.明确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知识,案例教学主要是培养能力;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是讲授式,案例教学是启发式;传统教学的沟通渠道是单向流动,案例教学是多向流动;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中教师居于辅助地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传统教学的能力培养效果低,但学习系统知识效率高,案例教学能力培养效率高,学习系统知识效率低。
只有掌握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处事决断的能力。脱离了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案例教学,将会变成零散的、浅层次的思想交流,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先导,案例教学则是传统教学的补充与服务,同时也是传统教学的应用与扩展。
2.把握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不同功用
有许多教师以为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或讨论各种例子,让学生做大量习题,就是案例教学,其实不然。当教师在阐明概念和原理之后用例子和例题来说明或论证,一般被看作是传授具体概念、原理和系统技术的有效方法。举例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告诉学生,在遐想或抽象的情境之中,什么是正确的。而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描述真实事件和情境的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在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开阔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教师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3.开展案例教学,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应是教师熟悉并实施有效、学生所认同并积极参与的案例。教师能否把握案例,取决于教师对案例涉及的背景、相关领域了解熟悉的程度,对案例涉及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的经验和能力。学生能否认同主要看案例是否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和是否关心。
因时而异。在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的不同时段,因为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案例教学所占的时间比重及其难度和深度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因地而异。教学班级人数多少,将明显影响到团队或小组的组合和学生演讲、辩论机会的多寡;另外,教室的桌椅安排是否能灵活变动,是否配备有多媒体视听设备,还有是否建有面积不等、功能不同的专用案例讨论室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由此可见,尽管案例教学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已经普遍运用,但它的效果会因时、因地、因人、因环境差异而有所不同。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是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案例的特征
一般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的特征是:(1)提出问题或说明理论(原理和概念);(2)引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并辩论;(3)强压迫性的决定,让学生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思考如何采取行动解决问题;(4)综合性和抽象性。一个好的案例还要有综合性,能涵盖管理和分析上的普遍性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抽象高度。因为太多的事实会让学生专注在细节上,所以,教学案例要简洁。
根据案例的特征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进一步探讨案例的类型及其选择,将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2.案例类型的划分
概念型案例。设计案例的用意是促使学生尝试对某个特定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概念型的案例可以将一段叙述或故事与练习题或一些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将学生置于某种情景之中的方式来引入一个概念,在这个情景中概念将更加明晰,从而有助于导出一个更好的决定或政策。
说明型案例.是说明在实现一个目标、设计和管理一个项目、运用一种方法时的成败得失。因而,案例可以被看作是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发生原因的历史记录,因为说明性案例中已经将所作的分析和结论包含在内。在这种意义上,说明型案例在许多方面相当于一个讲座或教科书中的一个章节,它们很难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发现型案例。发现型案例较少关心行动甚至思想,而更多地关注信息的获得和分析,关注对复杂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重要程度所作的展示和评价。这种类型案例的重点是发掘事实和确认问题
诊断型案例。要求学生面对复杂的管理情景,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主要矛盾,并且正确判断出诸项矛盾的成因及其逻辑关系。这种类型案例的重点是通过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那些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的原因。
决策型案例。决策型案例是要求学生在类似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对一系列复杂信息进行系统的、严密的思考,去识别各种可能的行动目标、规则或方案。这些目标、规则或方案或许可以从案例中得到,也可能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求或制定。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决策型案例的一般目标都是鼓励理论化的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其中着重强调的是思考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所处形势下的具体事件。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把案例归纳为描述评价型和分析决策型两大类,前者描述了解决某种(些)管理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无论成败。这样,留给学生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做法进行事后评价,以及提出“亡羊补牢”性的建议。后者则只介绍了某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去分析,并提出对策。显然后者在培养学生分析决策、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上强于前者。
二、案例教学针对性原则解读
1.案例选择的基本标准
无论案例类型如何划分,高质量的案例应该符合以下几条标准:①明确的、范围适当的学习目标;②综合性强、覆盖面大;③信息含量大、线索清晰的案例说明;④发人深思的疑难问题或冲突情节;⑤经过努力就能获得相关的信息;⑥教学案例要简洁,尽可能包含有趣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分层次进行案例教学
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能力,特别注意选择案例的适用性。大学本专科学生,低年级学生刚离开中学校门不久,既无社会阅历和实际管理经验,又缺乏理论知识基础,如果提供难度大的综合案例,他们将因无从下手分析而感到沮丧。因此,需要结合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使用单维度的初级案例;如概念型、说明型和发现型案例提供指导,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予以启蒙,引领入门。对于本专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应加强案例教学,适当采用诊断型和决策性案例,以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管理能力。对于攻读管理类学术学位的硕士、博士生来说,可主要或全部采用案例教学,加大发现型或诊断型案例的比重,导引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全面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攻读MBAF、MPA等专业学位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可能对事物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更感兴趣,因此,综合性的诊断型和决策型案例更为适合。
3.针对整体教学目标,安排案例教学
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主要由三大类课程组成: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本专科教学进程中,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基础课学习主要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加举例说明,基本没有案例教学的必要和条件。待学生逐步步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时,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丰富和研讨问题的现实性和综合化,案例教学显得愈发重要和有效。这一阶段的案例教学主要采用短小精悍的概念型、说明型和发现型案例,重点关注的是趣味性和启发性。 管理类硕士生的课程安排基本上是:学位基础课、各种方法论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目前,攻读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硕士生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比例都明显不足且质量不高,以至于研究生的教学基本上是本科教学的简单延续。今后除少数基础课和方法论课程外,管理类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基本采用案例教学,尤其是加强诊断型、决策型案例的教学,特别要重视案例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超越现象的细枝末节和数据表象,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4.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用案例
案例与具体教学目标的切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当教师制定一堂课或一门课程的特殊目标时,他们会选择相应案例配合理论教学;
●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概念型和说明型案例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概念型和发现型案例等);
●加强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概念型和说明型案例等);
●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发现型和诊断型案例等);
●学生与参与者互相分享经验(发现型和诊断型案例等);
●增强个人信心和促进提出一些观点的意愿(发现型和诊断型案例等);
●增强分析、判断问题,提出综合决策的愿望和能力(诊断型和决策型案例);
●提高行为性和社交性技能(发表演讲、组织团队等,适用各种案例)。
三、案例教学针对性原则的运用要领
1.明确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知识,案例教学主要是培养能力;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是讲授式,案例教学是启发式;传统教学的沟通渠道是单向流动,案例教学是多向流动;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中教师居于辅助地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传统教学的能力培养效果低,但学习系统知识效率高,案例教学能力培养效率高,学习系统知识效率低。
只有掌握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处事决断的能力。脱离了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案例教学,将会变成零散的、浅层次的思想交流,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先导,案例教学则是传统教学的补充与服务,同时也是传统教学的应用与扩展。
2.把握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不同功用
有许多教师以为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或讨论各种例子,让学生做大量习题,就是案例教学,其实不然。当教师在阐明概念和原理之后用例子和例题来说明或论证,一般被看作是传授具体概念、原理和系统技术的有效方法。举例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告诉学生,在遐想或抽象的情境之中,什么是正确的。而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描述真实事件和情境的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在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开阔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教师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3.开展案例教学,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应是教师熟悉并实施有效、学生所认同并积极参与的案例。教师能否把握案例,取决于教师对案例涉及的背景、相关领域了解熟悉的程度,对案例涉及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的经验和能力。学生能否认同主要看案例是否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和是否关心。
因时而异。在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的不同时段,因为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案例教学所占的时间比重及其难度和深度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因地而异。教学班级人数多少,将明显影响到团队或小组的组合和学生演讲、辩论机会的多寡;另外,教室的桌椅安排是否能灵活变动,是否配备有多媒体视听设备,还有是否建有面积不等、功能不同的专用案例讨论室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由此可见,尽管案例教学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已经普遍运用,但它的效果会因时、因地、因人、因环境差异而有所不同。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是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