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绿盲蝽在东营地区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36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棉花绿盲蝽在东营地区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棉花与冬枣间作模式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加之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农药用量减少,虫口密度进一步增加。调查结果显示,棉花绿盲蝽在东营一年发生5代,前两代危害最重,第1代危害高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危害高峰在6月中旬,枣棉间作田重于单纯棉田。防治用药以氟虫腈、甲氰菊酯和马拉硫磷防治效果最好,用药后第3天防效分别为97,1%、95.3%和95.0%,用药后第7天防效分别为93.3%、87.3%和86.1%。
  关键词:棉花绿盲蝽;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22+.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02-0083-03
  
  绿盲蝽寄主范围广泛,能危害棉花、果树、牧草、蔬菜等多种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前,绿盲蝽虽然危害棉花,但由于棉铃虫大发生,农药使用量大,绿盲蝽仅为次要害虫。随着90年代末推广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在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的同时,棉田用药显著减少,加之东营地区冬枣种植面积扩大,形成棉花、冬枣为主的种植结构,使绿盲蝽具有良好的连续食物来源,从而导致危害加重,并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摸清绿盲蝽在棉花及与冬枣间作区危害特性,笔者于2007年对棉花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为有效控制该害虫的发生打下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于东营市河口区新户乡老鸭村选取两块棉花田,一块为周围全部是棉花田,一块为冬枣间作棉花田。
  两块地面积各为3300 m2,不用任何药剂防治,粗放管理,人工拔草。
  
  1.2 试验方法
  1.2.1 定点系统调查 4月份棉花播种后,每隔7天(特殊情况除外)采用5点取样法,每样点调查5株棉花,共25株,在棉花周围取半径15 cm、深2 cm的表层土,置于白色复印纸上,清点绿盲蝽个数。棉花出苗后,连同棉花植株上的虫量合并记录。根据绿盲蝽数量与调查时间显示其种群消长规律。
  1.2.2 大田普查根据发生情况并结合定点系统调查,一般20~30天普查一次,先看危害特点,后检查绿盲蝽虫态及数量。
  
  1.3 田间防治试验
  1.3.1 试验方法 田间试验安排在新户乡老鸭村单一棉花田内,棉花长势良好,品种为鲁棉14。试验按照农药常规使用浓度,90%敌百虫1 000×(P1),45%马拉硫磷1000×(P2),10%氟虫腈2000×(P3),0.5%印楝素2 000×(P4),10%吡虫啉2000×(P5),20%甲氰菊酯1500×(P6),并设清水对照(CK)共7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小区面积66.7m2。每小区按5点取样,固定25株棉花,记录所有叶片上的绿盲蝽成虫、若虫基数。采用背负式喷雾器于2007年5月27日上午9时喷药,666.7m2喷液量为45 kg,药后1、3、7天调查定点株上的活虫数。
  1.3.2 统计方法依据药前的虫口基数及药后各天的残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显著性测验采用DMRT法,评价不同药剂对棉花绿盲蝽的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盲蝽在棉田和枣棉间作田发生消长规律
  2.1.1 种群消长规律通过观察,绿盲蝽在东营市新户乡棉田1年发生5代。越冬卵主要产在棉田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冬枣园则在树皮缝隙及残茬越冬。2007年4月12日播种地膜棉花,已在杂草上发现若虫。第1代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这两代棉田虫口数量最多,对棉花危害最重。第2代后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第3、4、5代发生盛期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7月中旬至9月底棉田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可能由于气温升高,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但危害没有停止,直到10月初,绿盲蝽才大部分转移到杂草上危害,棉花受害相对减轻。
  绿盲蝽在单一棉田与枣棉间作田的活动规律基本一致,但间作田前期虫口数量明显高于单一棉田,而且在5月中旬棉田数量突然增多,这是冬枣上的绿盲蝽大量转向棉花的典型特征,此后二者消长规律又趋于一致。
  2.1.2 危害特点棉花出苗后绿盲蝽即开始为害,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棉花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第1代主要危害顶芽、嫩叶。顶芽被害后生长受抑制;幼嫩组织被害后,先出现枯死小点,随后叶片展开变为不规则碎孔或破裂,俗称“破叶疯”。绿盲蝽大发生时,尤其枣棉间作田,棉花不能正常展叶和生长。第2代主要危害花蕾及幼果,花蕾受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脱落,重者其花蕾几乎全部脱落;幼果被害后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蕾铃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2.1.3 发生条件棉田的生态小气候有利于绿盲蝽度过夏季高温,而转Bt基因抗虫棉有效控制了棉花上主要害虫棉铃虫的危害,使棉田用药显著减少,因此绿盲蝽虫口基数减少有限,加之绿盲蝽天敌很少,使种群密度逐年增加。
  
  
  2.2 不同药剂对绿盲蝽的田间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1)表明,供试农药对绿盲蝽具有很好控制作用,其中氟虫腈、甲氰菊酯和马拉硫磷防治效果最好,用药后第3天防效分别为97.1%、95.3%和95.0%,用药后第7天防效分别为93.3%、88.5%和86.1%。
  
  3 讨论
  
  近年来绿盲蝽危害棉花加剧,究其原因是种植业结构改变及抗虫棉的栽培,绿盲蝽天敌种类和数量不多也是其由次要害虫转变成为主要害虫的又一主要因素。在药剂使用上,真正高效特效药剂不多,尤其绿盲蝽2代以后世代重叠严重,并且白天具有隐蔽躲藏习性,增加了防治难度。因此,要有效控制该虫危害,必须结合农作措施,及时将田间地头杂草清除干净,在绿盲蝽发生高峰的4月下旬和5月上旬,在叶面喷施氟虫腈、甲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等,同时最好再将农药拌土撒施在棉株周围,可以大大降低3代虫口基数,减少对棉花蕾铃的危害。避免冬枣或其它绿盲蝽喜食的作物与棉花套种或间作,可以栽种一些不利于该虫取食的农作物,避免绿盲蝽繁衍的连续优良食物链,使该虫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张秀梅,刘小京,杨艳敏,等,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J],华东昆虫学报,2005,14(I):28-32
  [2]王清海,牛赡光,刘幸红,等,冬枣绿膏蝽成虫毒力测定与防治方法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40(3):57-59,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达V901草菇菌丝在不同营养条件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碳源有葡萄糖、纤维素、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但对草菇菌丝生长最有利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碳氮比是10∶ 1;最佳可溶性淀粉浓度是5.0%;钾对草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
期刊
摘要:以泗棉3号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选系鲁55系为父本、短季棉鲁458系为母本杂交并选育出转基因短季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19号,实现了抗虫性与早熟性的良好结合,且育成品种的早熟性、衣分、株高等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超高亲。本文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其性状超亲现象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鲁棉研19号;选育;超亲性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2.0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
期刊
摘 要:2012年3月山东省部分县市突发小麦黄花叶病。该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侵染所致,两种病毒均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为害。防控措施主要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生。  关键词:土传小麦病毒病;传毒介体;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21.4+9(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0-0095-0
期刊
摘要:试验探讨了不同遮荫方式对秋季马铃薯播种及苗期土壤温度和浇水后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垄面覆盖玉米秸、麦秸或与玉米套种都能有效地降低土壤温度。其中垄面覆盖玉米秸的降温效果最好。在8月中旬之前下午5 cm地温平均下降5.8℃。最高下降8.1℃;10 cm地温平均下降4.5℃,最高下降9.6℃。9月中旬以后,随着气温以及光照强度的降低,不同处理的5cm和10 cm土壤温度的差异越来越
期刊
摘要:潮霉素是基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筛选剂,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对潮霉素的抗性,本研究设置0、25、50、75、100、125、150 mg/L不同的潮霉素浓度,对K35、065657、扬麦158、Bobwhite和济引1号5个幼胚再生率高的小麦品种进行幼胚拯救并测试其对潮霉素的耐性。结果表明:K35和065657幼胚的最适筛选浓度是125 mg/L,扬麦158、Bobwhi和济引1号幼胚的最适筛选
期刊
摘要:对山东省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萌发期PEG模拟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每个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根干重等都有影响,但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使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抗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其中菜农14、农大108、登海701为早期典型抗旱型品种;浚单20、金海5号、青农105、中科11为早期较抗旱型品种;登海662、郑单958为早期不抗旱型品种。其它各
期刊
摘要:以9823和9优418两个中粳稻品种为材料进行超高产栽培,并对其稻米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可以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增加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RYA特征值无显著影响;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可以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关键词:中粳水稻;超高产;品质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以潍麦8号与济麦20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8的468个系为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检测分析了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及亚基组合构成特点。结果表明:供试RIL-8群体在Glu-A1、Glu-B1和Gtu-D1三个位点共检测到12种等位变异,其中Glu-A1位点2种,GIu-B1位点5种,Glu-D1位点5种;共检测到23种HMW-GS组合,其中2种亲本类型,21
期刊
摘要: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和白沙1016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其齐苗后采用遮阳网遮光50%并分别设遮光30、45、60 d三个处理,研究了遮光持续时间对花生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随遮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遮光30 d花育22号产量基本不降低,但遮光45、60d处理的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均显著降低,荚果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白沙1016的荚果产量各遮光处理均显著降低。遮光处理籽仁蛋白
期刊
摘要:利用已知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序列设计了12对引物,利用这些引物经RT-PCR获得了5条序列,经BLAST分析,它们均与水稻基因组内的序列完全不匹配,可以用来作为干扰序列。将这5个序列构建入由pUC19改造的一段内含子两侧各含有一对同尾酶的干扰载体中,然后再将整个BNA干扰片段构建人经改造的以玉米泛素Ubi为启动子、以生物安全性的bar基因为选择标记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