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内容,基本流程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A)—0021—01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工作总结,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并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和层次
反思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层次,我们提倡的主要是实践性、批判性反思,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技术性反思的层次。
技术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三种反思,是凡·曼宁以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巴马斯对人类认识的三类兴趣为依据,对教师反思层次所作的划分。按凡·曼宁的观点,技术性反思以经济、效能和效率为原则,反思何种手段最为合适,而不质疑既定目标、教学脉络和已有的理论。实践性反思则检讨目的、手段及其假设,以及实际的结果,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的特征。批判性反思以公正、平等这些道德的、伦理的标准判断专业活动,关注伦理的、社会的和政治的问题,也关注影响个人自由的意识形态和结构上的种种局限。
由于每一个问题都涉及技术的、实践的和批判的方面,所以教师必须综合地利用各种知识进行三类反思,而不能只强调某一类反思。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教师以技术性反思为主,所以也必须有所侧重,需要强化教师对于学生、教育脉络和社会平等以及教育目标的认识,以便教师向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的层次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及其基本流程
1. 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理解和认识予以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2. 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
3. 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细节,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这时,最好与同事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当然,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三、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根据我国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这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教學实践活动中的反思。这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这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等。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A)—0021—01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工作总结,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并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和层次
反思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层次,我们提倡的主要是实践性、批判性反思,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技术性反思的层次。
技术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三种反思,是凡·曼宁以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巴马斯对人类认识的三类兴趣为依据,对教师反思层次所作的划分。按凡·曼宁的观点,技术性反思以经济、效能和效率为原则,反思何种手段最为合适,而不质疑既定目标、教学脉络和已有的理论。实践性反思则检讨目的、手段及其假设,以及实际的结果,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的特征。批判性反思以公正、平等这些道德的、伦理的标准判断专业活动,关注伦理的、社会的和政治的问题,也关注影响个人自由的意识形态和结构上的种种局限。
由于每一个问题都涉及技术的、实践的和批判的方面,所以教师必须综合地利用各种知识进行三类反思,而不能只强调某一类反思。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教师以技术性反思为主,所以也必须有所侧重,需要强化教师对于学生、教育脉络和社会平等以及教育目标的认识,以便教师向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的层次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及其基本流程
1. 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理解和认识予以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2. 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
3. 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细节,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这时,最好与同事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当然,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三、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根据我国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这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教學实践活动中的反思。这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这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