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本真教学课堂的是生本课堂、活跃课堂、创新课堂和高效课堂。返朴归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本文认为教师应着手从四个方面进行本真教学课堂构建:问题情境、探究问题、例题教学、反思小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本真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研究
随着新的课改理念更新与进步,“本真教学”理念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说教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元素的局限、呆板,解放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学习热情,进而在主动实践中出真知,深受学生与教师的青睞。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进而在实践中“突重破难”,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理应思考的问题。
一、情境趣味创设,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习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其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常见的问题情境有“活动式情境”、“生活化情境”等。例如在进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练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对游戏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具体的过程为:教师先创设教学情境“小狗为了答谢同学们的帮助,打算邀请你们到森林公园去参见游戏活动,”然后引出数学问题和游戏规则,即向同学们问道:“小狗要带我们去玩数学大转盘,大家高不高兴啊?游戏的规则是转盘一停下来,就说出算式的结果。之后,小狗还会带我们去玩看小青蛙的跳伞表演,你们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正确的荷叶上吗?”创设“活动式情境”需要我们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关注社会生活,特别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世界,并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二、探究数学问题,自主体验感知
学生的探究与体验过程,强调了主动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而且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身心去亲身经历和感悟,这不仅是感知、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当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他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教师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相互交流,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计算圆柱面积的教学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面积公式,而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老师要把这个圆柱形的水杯送给朋友,用多大的包装纸最节约?”这样的问题,通过学生亲自测量计算,体验感知;加之教师在探索活动中有效的引导,当学生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适时点拨,使学生突破某些思维和方法的障碍,最终乐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绝不会像强记公式那样“今天学明天忘”。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活动中杜绝学生“消极参与”“假参与”“不参与”现象。
三、注重例题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对思维要求较高的一门基础学科,本真教学课堂,不是一些人误解的“花架子课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例题的用意,充分挖掘例题的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例题进行适当的变化和拓展,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第一,例题中注重基础概念理解,在例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让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题目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第二,例题中强化解题规范意识,教师在评讲例题时,必须用规范的语言叙述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做到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言必有据。第三,要在例题中发散实际应用思维,就要在例题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如一题多解。第四,例题中培养概括抽象能力,教师在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科学规律与方法,做到多题一解,多解归一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抽象,揭示蕴含在知识、方法中的基本的数学思想和一般规律,从而获得对数学理论本质的理解。第五,丰富可变训练,灵活运用数学,通过变式,可以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可以发展学生的类比直觉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例题所阐述的概念原理、规律、数量关系或解题方法,从而使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四、强化课堂总结反思,理解数学知识本质
小结与反思,是一节数学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首先,课堂小结要抓住知识本质。教师引导学生从教学三维目标进行再认识、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如进行“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知识阐述了什么数学规律?生活中哪些物质或现象反映了这个规律?”之类的小结。其次,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例如,我在“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这样小结:“多加几就减去几,多减几就加上几。”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我这样小结:“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用甲数除以乙数。”教师语言不多,但能达到思路明、方法对,效果好的目的。容寥数语,就直达本节课的主旨。再次,课堂小结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在讲“比的基本性质”时,理清简化比和求值比的区别和联系就可以用图示法。要求一:简化比,计算过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计算结果:一个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要求二:求比值,计算过程:前项除以后项,计算结果:一个数,根据:比值的定义。通过这样的图表对比,简化比和求值比的区别和联系一目了然。最后,课堂小结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小结要注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本真教学课堂是生本课堂,最大受益的应该是学生,他们拥有了更自由的想象空间,更有意义的实践天地,爱上数学,爱上探索,告别枯燥,回归本真,数学不再成为公式的收集地,而成为日常生活的问题指南。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如何构建“本真”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03)
[2]陈炳建.顺学而导 寻求本真——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分析探究[J].福建教育研究.2016(07)
[3]殷丽萍.真实验,趣课堂——回归本真的小学数学实验[J].数学教学通讯.2016(19)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本真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研究
随着新的课改理念更新与进步,“本真教学”理念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说教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元素的局限、呆板,解放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学习热情,进而在主动实践中出真知,深受学生与教师的青睞。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进而在实践中“突重破难”,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理应思考的问题。
一、情境趣味创设,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习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其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常见的问题情境有“活动式情境”、“生活化情境”等。例如在进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练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对游戏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具体的过程为:教师先创设教学情境“小狗为了答谢同学们的帮助,打算邀请你们到森林公园去参见游戏活动,”然后引出数学问题和游戏规则,即向同学们问道:“小狗要带我们去玩数学大转盘,大家高不高兴啊?游戏的规则是转盘一停下来,就说出算式的结果。之后,小狗还会带我们去玩看小青蛙的跳伞表演,你们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正确的荷叶上吗?”创设“活动式情境”需要我们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关注社会生活,特别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世界,并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二、探究数学问题,自主体验感知
学生的探究与体验过程,强调了主动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而且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身心去亲身经历和感悟,这不仅是感知、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当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他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教师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相互交流,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计算圆柱面积的教学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面积公式,而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老师要把这个圆柱形的水杯送给朋友,用多大的包装纸最节约?”这样的问题,通过学生亲自测量计算,体验感知;加之教师在探索活动中有效的引导,当学生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适时点拨,使学生突破某些思维和方法的障碍,最终乐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绝不会像强记公式那样“今天学明天忘”。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活动中杜绝学生“消极参与”“假参与”“不参与”现象。
三、注重例题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对思维要求较高的一门基础学科,本真教学课堂,不是一些人误解的“花架子课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例题的用意,充分挖掘例题的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例题进行适当的变化和拓展,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第一,例题中注重基础概念理解,在例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让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题目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第二,例题中强化解题规范意识,教师在评讲例题时,必须用规范的语言叙述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做到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言必有据。第三,要在例题中发散实际应用思维,就要在例题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如一题多解。第四,例题中培养概括抽象能力,教师在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科学规律与方法,做到多题一解,多解归一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抽象,揭示蕴含在知识、方法中的基本的数学思想和一般规律,从而获得对数学理论本质的理解。第五,丰富可变训练,灵活运用数学,通过变式,可以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可以发展学生的类比直觉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例题所阐述的概念原理、规律、数量关系或解题方法,从而使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四、强化课堂总结反思,理解数学知识本质
小结与反思,是一节数学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首先,课堂小结要抓住知识本质。教师引导学生从教学三维目标进行再认识、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如进行“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知识阐述了什么数学规律?生活中哪些物质或现象反映了这个规律?”之类的小结。其次,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例如,我在“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这样小结:“多加几就减去几,多减几就加上几。”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我这样小结:“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用甲数除以乙数。”教师语言不多,但能达到思路明、方法对,效果好的目的。容寥数语,就直达本节课的主旨。再次,课堂小结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在讲“比的基本性质”时,理清简化比和求值比的区别和联系就可以用图示法。要求一:简化比,计算过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计算结果:一个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要求二:求比值,计算过程:前项除以后项,计算结果:一个数,根据:比值的定义。通过这样的图表对比,简化比和求值比的区别和联系一目了然。最后,课堂小结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小结要注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本真教学课堂是生本课堂,最大受益的应该是学生,他们拥有了更自由的想象空间,更有意义的实践天地,爱上数学,爱上探索,告别枯燥,回归本真,数学不再成为公式的收集地,而成为日常生活的问题指南。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如何构建“本真”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03)
[2]陈炳建.顺学而导 寻求本真——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分析探究[J].福建教育研究.2016(07)
[3]殷丽萍.真实验,趣课堂——回归本真的小学数学实验[J].数学教学通讯.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