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离我们久远的年代,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这就是中国历史的春秋时期,对于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乱世。在这个乱世中,出现了春秋五霸这样的乱世之主,而在这几个霸主的兴衰跌宕中,就为我们再现了春秋时期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那么,通过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林林总总的事件,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一幅春秋画卷呢?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一个历史的回眸,要看一看这段历史,在整个我们的文明史当中它的地位。第一点,这是一个权力下移、历史倾斜的时代。我们历史经过夏、商、西周,西周建立了礼乐文明,但是这个体制到了春秋时期,大厦倾倒,所以这是一个倾斜的时代。在这个倾斜的时代,有人挺身出来,有人就没落了,这是一个方死方生,新的因素在长,旧的因素在消的时代。那么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什么?是权力的下移,这就像在高山顶上放一块石头,石头能在高山顶上存在,是因为它维持着一种平衡,结果这个平衡打破以后,这个石头向下滚落,那就是越滚越快,加速度,不滚到地下不算完。这是历史大势,孔子给这个时代做过评价,今天看非常准确。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天下有道时,文武大权在周天子手中,无道就转移到了诸侯手中。诸侯崛起,这是开始,权力丢给了大夫,大夫崛起了。早期人物搞会盟打仗都是君主带兵,大夫专权超过五代就完蛋了,这时,家臣就会夺权了。非要到新平衡出现才行,战国,再打破,才能九九归一。这一点是非常准确的。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段历史上权力下移,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坠落的过程。这过程中出现许多人物,首先是五霸,个性分明,人人不同。齐桓公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鲍叔能让他对管仲尽释前嫌,可是管仲死了,就不行了。让人感慨。宋襄公许多行为不是出于德行,是照猫画虎,别人怎么做他就学。不管国家安危,不管升斗小民,得讲面子。说透了是面子作怪。历史上他的霸业是笑柄。晋文公磨难多,长心眼。整个过程中,一副明君姿态,善听意见。流亡太多,有心理阴影了。心眼就多了。忧虑多。孔子说过,这种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对他,“好谋而惧”,才能细心思考问题。他心思薄,爱记仇,没良心。《左传》纪事时,不脸谱化,像他就是寡恩。秦穆公善担责任,大臣犯错误,他都能担起来。像对孟明,他不责备,自己认错。用人不疑,是大德行。这方面他做得好,死前也是做了坏事,拉人殉葬。这是秦风俗不好。楚庄王这人,静如处子,能忍,也能伸,在斗权臣上有智。事儿上见。先占一个理,有智慧在。历史由各种力量与势力组成。你收拾若敖家族,楚庄王事儿上见,再收拾你,这是特点。还有,霸主,思想要看谁高,楚庄王应该更高,他面对尸首,认为一个诸侯,现在是靠力量与异国打,也没胜,武这种德行来看,没一件德,死在战场上的人都是忠君为国。这是内战,搞什么纪念碑?这显示出他对战争的理解之深刻。显出超越性的悲剧性的东西。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值得我们学习与避免。
先轸,脾气大,却有智慧。他脾气大,崤之战后,他大骂君主,这是不礼貌的。最后自己只能战死,这是有格的表现。这时期的人物,像南宫长万,一次跟鲁庄公打仗,抓了他,他回到宋国后,一次与君主下棋,君主取笑他说,你不过是俘虏,他抄起棋局砸君主。杀了君主,出门,仇牧看见他杀了君主,他一剑就杀了仇牧,仇牧的牙齿被打得飞出射到门上。南宫长万惹了祸,他在宋国待不下去了,逃,把母亲放在车上一晚上跑了260多里,跑到陈国。这是春秋早期。各国都不容他。陈国也怕他,知道他好色,于是陈国人,找些女孩与他喝酒,用犀牛皮包起他来捆着,从陈国拉到宋国,结果手打出来了,脚踢出来了。奇特偏执。春秋好多这样的怪人。
当然还有一方面,这个时代重礼乐重文雅,这是文采风流的时代,不是写诗,是展现风采,这是礼乐文明的熏陶。今天有许多规矩,来自古代。像到人家去,看到门口两双鞋,要扬声,告诉人家我来了,不要让对方再谈不想让人听的东西。古代席地而坐,腿得收起,喝汤不能瞎搅和。再如,客人来了,不能提供住处,就不要谈。没有就不问。这是防止无聊。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像韩厥,在车上站着别人一眼能看得出来他是君子。这是好习惯。今天自由了,但是有些场合还得讲究,像光膀子,周礼要求不能光,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像赋诗言志,有时不能直说,不文雅,得赋诗言志,《诗》在当时贵族中流行,得会赋,得会听。伍子胥灭了楚国,申包胥是好友,俩人闲聊时,伍子胥说要灭楚,申包胥说你能灭,我能兴。后来果然亡了楚国。申包胥来到秦国,哭秦廷,请秦发兵救楚。他扶着宫墙哭了七天,秦派人来念诗,《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听懂要发兵了,不哭了。这是文雅。这时期重文雅重礼仪,延续西周礼乐文明发展。有魅力呀,出了许多人物,他们欣赏做派。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它是周王室衰落,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所出现的一个结果。所以在这个时代,交织着新与旧,激荡着血与火,它是产生英雄的时代,也是展现人性黑暗的时代,它有奇人与奇事,奇情与奇志,它也产生义士与勇士,英雄和懦夫,那么,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我们该怎样看待春秋这个时代呢?
一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尊王)攘夷了吗?没有。这是规律,一种文明建立起来时,大家会奔着你来。战争过后,这些人会居住并接受华夏文明。这是文化融合的大时代。融合的第二阶段是魏晋南北朝,到元朝时到了高峰。民族融合是中国文化的功能,无论是谁,只要接近就被同化,感染。这说起来是中国文化诞生后的历史责任。这个时期,鄋瞒有三个首领,侵害鲁国,鲁国只得派叔孙得臣去打侨如,射瞎了眼睛,另一个扎了他的喉咙,他倒下后,据说身长九尺,大概相当于两三米。叔孙得臣后来给儿子取名为叔孙侨如。这是文明的规则,在不断融合中成长。春秋史上有“魏绛和戎”,无终来请和,晋悼公当政,认为不要和,魏绛说还是和吧。我们和戎后,保存力量就可以对付别人的争霸,晋悼公听了。跟边地民族搞和谐,这是重要的民族经验。八年后,九合诸侯,他感谢魏绛,赏赐半部音乐。魏氏家族從此有金石音乐。还有戎子驹支,在晋国生活,范宣子在位时,抓他,他不愿意,念诗,《青蝇》,“无信谗言”,有德行的明智君子不听谗言。这是《诗经》中的一章。可以看到文化融合的深切。
二是华夏文明影响的范围扩大。中国两字有人认为来自秦音,吴越崛起,来自晋国培植。楚国也培植越国,文明就在这样的纠缠中成长。春秋后期历史的活跃点就在东南,文化在扩大。
三是春秋后期出现三大思想,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也应该在这时期,《孙子兵法》也是这时产生。春秋后期是争霸的积极结果。后来才有百家争鸣,因此春秋是充满魅力的大时代。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一个历史的回眸,要看一看这段历史,在整个我们的文明史当中它的地位。第一点,这是一个权力下移、历史倾斜的时代。我们历史经过夏、商、西周,西周建立了礼乐文明,但是这个体制到了春秋时期,大厦倾倒,所以这是一个倾斜的时代。在这个倾斜的时代,有人挺身出来,有人就没落了,这是一个方死方生,新的因素在长,旧的因素在消的时代。那么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什么?是权力的下移,这就像在高山顶上放一块石头,石头能在高山顶上存在,是因为它维持着一种平衡,结果这个平衡打破以后,这个石头向下滚落,那就是越滚越快,加速度,不滚到地下不算完。这是历史大势,孔子给这个时代做过评价,今天看非常准确。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天下有道时,文武大权在周天子手中,无道就转移到了诸侯手中。诸侯崛起,这是开始,权力丢给了大夫,大夫崛起了。早期人物搞会盟打仗都是君主带兵,大夫专权超过五代就完蛋了,这时,家臣就会夺权了。非要到新平衡出现才行,战国,再打破,才能九九归一。这一点是非常准确的。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段历史上权力下移,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坠落的过程。这过程中出现许多人物,首先是五霸,个性分明,人人不同。齐桓公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鲍叔能让他对管仲尽释前嫌,可是管仲死了,就不行了。让人感慨。宋襄公许多行为不是出于德行,是照猫画虎,别人怎么做他就学。不管国家安危,不管升斗小民,得讲面子。说透了是面子作怪。历史上他的霸业是笑柄。晋文公磨难多,长心眼。整个过程中,一副明君姿态,善听意见。流亡太多,有心理阴影了。心眼就多了。忧虑多。孔子说过,这种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对他,“好谋而惧”,才能细心思考问题。他心思薄,爱记仇,没良心。《左传》纪事时,不脸谱化,像他就是寡恩。秦穆公善担责任,大臣犯错误,他都能担起来。像对孟明,他不责备,自己认错。用人不疑,是大德行。这方面他做得好,死前也是做了坏事,拉人殉葬。这是秦风俗不好。楚庄王这人,静如处子,能忍,也能伸,在斗权臣上有智。事儿上见。先占一个理,有智慧在。历史由各种力量与势力组成。你收拾若敖家族,楚庄王事儿上见,再收拾你,这是特点。还有,霸主,思想要看谁高,楚庄王应该更高,他面对尸首,认为一个诸侯,现在是靠力量与异国打,也没胜,武这种德行来看,没一件德,死在战场上的人都是忠君为国。这是内战,搞什么纪念碑?这显示出他对战争的理解之深刻。显出超越性的悲剧性的东西。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值得我们学习与避免。
先轸,脾气大,却有智慧。他脾气大,崤之战后,他大骂君主,这是不礼貌的。最后自己只能战死,这是有格的表现。这时期的人物,像南宫长万,一次跟鲁庄公打仗,抓了他,他回到宋国后,一次与君主下棋,君主取笑他说,你不过是俘虏,他抄起棋局砸君主。杀了君主,出门,仇牧看见他杀了君主,他一剑就杀了仇牧,仇牧的牙齿被打得飞出射到门上。南宫长万惹了祸,他在宋国待不下去了,逃,把母亲放在车上一晚上跑了260多里,跑到陈国。这是春秋早期。各国都不容他。陈国也怕他,知道他好色,于是陈国人,找些女孩与他喝酒,用犀牛皮包起他来捆着,从陈国拉到宋国,结果手打出来了,脚踢出来了。奇特偏执。春秋好多这样的怪人。
当然还有一方面,这个时代重礼乐重文雅,这是文采风流的时代,不是写诗,是展现风采,这是礼乐文明的熏陶。今天有许多规矩,来自古代。像到人家去,看到门口两双鞋,要扬声,告诉人家我来了,不要让对方再谈不想让人听的东西。古代席地而坐,腿得收起,喝汤不能瞎搅和。再如,客人来了,不能提供住处,就不要谈。没有就不问。这是防止无聊。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像韩厥,在车上站着别人一眼能看得出来他是君子。这是好习惯。今天自由了,但是有些场合还得讲究,像光膀子,周礼要求不能光,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像赋诗言志,有时不能直说,不文雅,得赋诗言志,《诗》在当时贵族中流行,得会赋,得会听。伍子胥灭了楚国,申包胥是好友,俩人闲聊时,伍子胥说要灭楚,申包胥说你能灭,我能兴。后来果然亡了楚国。申包胥来到秦国,哭秦廷,请秦发兵救楚。他扶着宫墙哭了七天,秦派人来念诗,《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听懂要发兵了,不哭了。这是文雅。这时期重文雅重礼仪,延续西周礼乐文明发展。有魅力呀,出了许多人物,他们欣赏做派。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它是周王室衰落,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所出现的一个结果。所以在这个时代,交织着新与旧,激荡着血与火,它是产生英雄的时代,也是展现人性黑暗的时代,它有奇人与奇事,奇情与奇志,它也产生义士与勇士,英雄和懦夫,那么,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我们该怎样看待春秋这个时代呢?
一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尊王)攘夷了吗?没有。这是规律,一种文明建立起来时,大家会奔着你来。战争过后,这些人会居住并接受华夏文明。这是文化融合的大时代。融合的第二阶段是魏晋南北朝,到元朝时到了高峰。民族融合是中国文化的功能,无论是谁,只要接近就被同化,感染。这说起来是中国文化诞生后的历史责任。这个时期,鄋瞒有三个首领,侵害鲁国,鲁国只得派叔孙得臣去打侨如,射瞎了眼睛,另一个扎了他的喉咙,他倒下后,据说身长九尺,大概相当于两三米。叔孙得臣后来给儿子取名为叔孙侨如。这是文明的规则,在不断融合中成长。春秋史上有“魏绛和戎”,无终来请和,晋悼公当政,认为不要和,魏绛说还是和吧。我们和戎后,保存力量就可以对付别人的争霸,晋悼公听了。跟边地民族搞和谐,这是重要的民族经验。八年后,九合诸侯,他感谢魏绛,赏赐半部音乐。魏氏家族從此有金石音乐。还有戎子驹支,在晋国生活,范宣子在位时,抓他,他不愿意,念诗,《青蝇》,“无信谗言”,有德行的明智君子不听谗言。这是《诗经》中的一章。可以看到文化融合的深切。
二是华夏文明影响的范围扩大。中国两字有人认为来自秦音,吴越崛起,来自晋国培植。楚国也培植越国,文明就在这样的纠缠中成长。春秋后期历史的活跃点就在东南,文化在扩大。
三是春秋后期出现三大思想,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也应该在这时期,《孙子兵法》也是这时产生。春秋后期是争霸的积极结果。后来才有百家争鸣,因此春秋是充满魅力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