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网红”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来源 :人生与伴侣·极品课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riv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红”顾名思义网络红人,百度百科将“网红”定义为“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从而走红的人”。绝大多数“网红”的走红往往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网络媒介下,通过设计团队、运营团队以及媒体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最终目的多是盈利。调查显示,我国“网红”人数现已超过100万,且绝大多数为年轻女性,大众眼中的网红一般为“大长腿”、“蛇精”、“整容脸”、“色情”,更有评论家毫无隐晦的指出“日本AV女优的今天就是中国网红的明天”。就是這样一个营销群体,却在中学中形成一种风尚,不少中学生视“网红”为偶像,将“网红”的衣着打扮作为自己的标准,甚至立志成为“网红”,无疑给处于成长成才重要阶段的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种种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一、沉迷娱乐,影响学习效率
  一些网络红人通过新奇的装扮、有趣的言辞、好看的皮囊吸引了无数中学生的关注,给那些本就好奇心强又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带来了无穷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让他们不能自己、无法自拔。他们沉迷于“网红”的一切,享受“網红”直播时带来的喜悦,紧密锁定网红的直播时间、时时关注网红的相关动态。久而久之,就会因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下降等不良后果,最终将大好时光浪费在无谓的追“网红”上,荒废学业。
  二、过渡沉溺,影响身体健康
  同琴棋书画、体育运动、艺术欣赏和与父母、朋友沟通交流相比,迷恋于网络的中学生更愿意把时间放在研究所在意的“网红”的穿着、打扮、兴趣、爱好以及其个人的私生活或是对着直播的“网红”刷“文字”、刷“金币”、刷“房子”,他们会将想法说与毫不相干的网络主播,也会因所追捧对象的喜怒而变换自己的心情。经常保持一个动作、长久待在室内、不与人进行适当沟通,过渡沉溺就会成为“网红的奴役”,出现视力下降、脊柱弯曲、脖子僵硬、食欲不振、头晕眼花、手指抽动等一系列不良的身体健康问题。
  三、色情蔓延,影响生理健康
  中学时期是青春懵懂期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行为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但是过早的性行为无疑会妨碍中学生的正常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随着网红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底线、违道德的“网红”更是层出不穷,她们在直播过程中衣着暴露、跳脱衣舞,涉及色情、淫秽,甚至爆出未成年同居、怀孕等不道德甚至违法视频,影响极为恶劣,不但对自身造成伤害也会诱发中学生早恋及性行为的发生。
  四、暴力频发,导致道德滑坡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容易受到身边事物的影响,整日关注网络红人各种动向更是极易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网红”借助直播平台播放一些暴力动作或是在玩一些强悍、残暴的游戏时候进行直播分享,亦或在直播过程中口吐脏话、传播一些低俗、不健康的言论,利用社交网站、社交平台传播一些暴力语言、黄色段子,这会使情绪处于不平衡的中学生因一时激动而有意或无意的效仿,出现打架斗殴、恶意伤人等暴力事件,危害自身、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五、整容之风,导致审美误区
  何为审美误区?审美误区就是指人们在审美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 近日,一些资讯纷纷谈到:一提到网红就会闻到一股子硅胶味道。的确,锥子脸、欧式大双眼皮、高且比值鼻梁、尖下巴、嘟嘟唇,这是典型的网红标配,再加之长腿与美瞳、丝袜与红唇,就有机会成为受人追捧的网络红人。而实现这一目标有一众所周知的捷径:即整容。垫垫鼻子、垫垫额头、割个双眼皮、削个尖下巴,这些对于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可谓是“叹为观止”、“不敢企及”的,而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却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对美的追求,不顾父母的阻拦、不顾自身的安全进行整容手术。这无疑是一种审美误区,甚至是有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审美误区。
  六、奢靡之风,导致价值观扭曲
  开着豪车出门、穿着名牌逛街,光鲜亮丽、耀眼夺目,不是高富帅就是白富美,这就是绝大数“网红”给粉丝们呈现出的生活状态。整日无需上班、无需上学,只要一步手机走到哪里都可以直播,对这屏幕再说一说今天用的何种化妆品、穿的什么品牌的衣服、背的什么牌子的包包,就会吸引无数粉丝为之“献礼”,为此就可以与直播平台共享收益。就是这样相当于一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却迷惑了无数中学生,使他们不但心向往之甚至不惜辍学也要当“网红”。毫无底线的炫富模式无疑给中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分析网红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家长和学校做好预防工作,对中学生提前进行教育与引导;有利于让中学生自己认识到网红对自身成长的危害,并对不良网红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也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制度,对不法“网红”和违背道德的“网红”采取相应的治理办法和惩治措施。
其他文献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高,使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从而得出情景教学有利于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教学方法新颖又富有启发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新颖又富有启发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英语教学中,巧用情景教学法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期刊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启蒙和桥梁作用。而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的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对养成享用终身的良好体育习惯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期刊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注意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鉴于数学概念本身的魅力。利用儿童的好奇、向上、好学、主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一、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物演示建立概念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一堂课的丰富性大多源于它本身的生成性,也即在课的进行过程中
期刊
在初中的數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新课的引入尤其重要,那么,什么是新课的引入呢?新课的引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该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把学生引领到未知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新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下面就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节新课的导入,就是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出该节课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学习的
期刊
新闻工作人员在开展新闻工作时,应该重视实践、把握基层。新闻工作只有遵守实践的原则,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养分,创造出令人称赞的作品,从而体现出新闻工作“三贴近”和坚持落实群众路线的原则,以便更有效的实现促进社会发展、引导人们的作用。  一、用心体会真实生活  基层就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一线,在基层一线的实践是鲜活的,是新闻工作发展的源泉。记者、编辑下基层后所采访到的新闻稿件都是
期刊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即要进行精心设计,还要让提问内容具有针对性、启蒙性和可行性,以激发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如问题设计不合理、内容简单缺乏层次性、问题对象主体不明确、问题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严重影响语言教学成效。故此,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语言学习规律和成长的特
期刊
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其实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素质,结合一些外在条件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讓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到要掌握的知识。这种方法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颇为广泛。  一、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
期刊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又由于数学学科的知识联系性较强,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如不及时加以改变,差距会越来越大,班级教学将难以顺利进行,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这种情况下,我
期刊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其教学方式和传统学科有很大的差别。从合唱教学的角度来分析音乐的话,需要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美感追求。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锻炼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21世纪,学生经常听的音乐大都是流行音乐,包括摇滚乐、爵士乐、民谣等,比较忽视对经典的合唱音乐的聆听。但合唱音乐是音乐艺术中的基础成分,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音乐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合唱训练来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