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切实抓紧抓好。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农村的学校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教少,学生知识面狭窄等原因,导致农村学生写作文比较困难。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罗列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积累
1.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究其原因,不是不想写,而是写不出来。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那么积累素材有哪些渠道昵?
(1)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渠道。生活是一个大课堂,里面有许许多多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丰富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寓言、民间故事等,如果能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一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生活是人情感体验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有丰富生活体验的人写文章才不会无病呻吟,苍白无力。
(2)从传媒中积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因此通过间接渠道获取写作素材也很必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传媒技术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课外书、电视、上网等方式,获取许多写作素材。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发现好的素材,应及时记下来,长期坚持积累,自然无论遇到什么文题都能信手拈来,文章如泉涌。
2.要求学生会在语言中积累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信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的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要鼓励学生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1.首先,在作文命题方面学生对作文没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写,苦思冥想抠出的几百字也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就必须改革“命题”的方式。现在的作文大多是教师统一命题,全班都写一个题。作为高考、中考这类选拔性考试,统一命题是无可厚非的,而平时的作文是一种素质训练,各人的起点不同,达到的目标不同,统一由教师命题,显然是不适当的。可改用以下命题方式:
(1)、教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命个大题目,学生根据所熟悉的人和事自命副标题,给学生一个自由度。
(2)、学生讨论集体命题。根据作文训练计划要求,发动学生讨论本学期的作文题,集中学生的意见,教师从中筛选作文题。
2.其次,在布置作文时间要求方面。当前的作文,教师都强调“当堂完成”。实际上许多学生不能当堂完成,但碍于教师的催交只好敷衍应付,不是套话连篇,就是刚开了头就结了尾。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3.最后,在作文指导过程方面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写好作文的过程,其间教师既不能放弃引导,听之任之,也不能忽视主体,包办代替。指导重在“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方法,系统讲述作文的基本知识,具体讲解每次作文的要求,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决不能硬性规定开头、结尾的模式、段落层次的安排、关键词语的运用,这样的包办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三、要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及时批改,且要注意方法。教师每次批改作文不能拖得太久,以免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精心批改学生习作。由学生交换批改作文,让学生自己写评语和评定分数。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在“学生语文小组长”的带领下,让各小组的学生互阅互改习作,互相督促检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也是值得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学生互改了的习作,教师也应重新详细审阅,了解具体情况,适当修改文中的各种语病。否则,作文教学将会“华”而不“实”,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作文情况将会“心中无数”,而学生对老师的希望也将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批改的环节上,教师应当尽到自己应有的职责。当然,在新的历史时期,作文批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讲评课实际上是作文指导课
作文讲评课,实际上也是作文指导课。每次讲评之前,同样要精心备好课,认真写好教案,明确讲评目的选好讲评事例。在讲评课堂上,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讲评,还应做到因人而异。要尽量挤出时间,妥善安排,分期分批对一些学生的习作进行当面批改和讲评。以往因指出学生缺点太多,责怪学生头脑太笨,致使一些学生对作文讲评不但没有兴趣,而且产生反感心理!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作文教学中,有些问题本来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子里,而根子却在教师的身上(即备课不充分,讲解不透彻,指导不到位!),这方面,教师应当自觉的进行反思,不宜将过多的责任往学生那里推。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一、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积累
1.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究其原因,不是不想写,而是写不出来。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那么积累素材有哪些渠道昵?
(1)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渠道。生活是一个大课堂,里面有许许多多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丰富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寓言、民间故事等,如果能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一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生活是人情感体验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有丰富生活体验的人写文章才不会无病呻吟,苍白无力。
(2)从传媒中积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因此通过间接渠道获取写作素材也很必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传媒技术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课外书、电视、上网等方式,获取许多写作素材。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发现好的素材,应及时记下来,长期坚持积累,自然无论遇到什么文题都能信手拈来,文章如泉涌。
2.要求学生会在语言中积累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信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的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要鼓励学生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1.首先,在作文命题方面学生对作文没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写,苦思冥想抠出的几百字也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就必须改革“命题”的方式。现在的作文大多是教师统一命题,全班都写一个题。作为高考、中考这类选拔性考试,统一命题是无可厚非的,而平时的作文是一种素质训练,各人的起点不同,达到的目标不同,统一由教师命题,显然是不适当的。可改用以下命题方式:
(1)、教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命个大题目,学生根据所熟悉的人和事自命副标题,给学生一个自由度。
(2)、学生讨论集体命题。根据作文训练计划要求,发动学生讨论本学期的作文题,集中学生的意见,教师从中筛选作文题。
2.其次,在布置作文时间要求方面。当前的作文,教师都强调“当堂完成”。实际上许多学生不能当堂完成,但碍于教师的催交只好敷衍应付,不是套话连篇,就是刚开了头就结了尾。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3.最后,在作文指导过程方面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写好作文的过程,其间教师既不能放弃引导,听之任之,也不能忽视主体,包办代替。指导重在“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方法,系统讲述作文的基本知识,具体讲解每次作文的要求,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决不能硬性规定开头、结尾的模式、段落层次的安排、关键词语的运用,这样的包办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三、要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及时批改,且要注意方法。教师每次批改作文不能拖得太久,以免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精心批改学生习作。由学生交换批改作文,让学生自己写评语和评定分数。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在“学生语文小组长”的带领下,让各小组的学生互阅互改习作,互相督促检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也是值得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学生互改了的习作,教师也应重新详细审阅,了解具体情况,适当修改文中的各种语病。否则,作文教学将会“华”而不“实”,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作文情况将会“心中无数”,而学生对老师的希望也将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批改的环节上,教师应当尽到自己应有的职责。当然,在新的历史时期,作文批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讲评课实际上是作文指导课
作文讲评课,实际上也是作文指导课。每次讲评之前,同样要精心备好课,认真写好教案,明确讲评目的选好讲评事例。在讲评课堂上,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讲评,还应做到因人而异。要尽量挤出时间,妥善安排,分期分批对一些学生的习作进行当面批改和讲评。以往因指出学生缺点太多,责怪学生头脑太笨,致使一些学生对作文讲评不但没有兴趣,而且产生反感心理!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作文教学中,有些问题本来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子里,而根子却在教师的身上(即备课不充分,讲解不透彻,指导不到位!),这方面,教师应当自觉的进行反思,不宜将过多的责任往学生那里推。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