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用与以往职高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有所不同的方法,分析我市职高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提出提高职高美术鉴赏课教学对策。
关键词:职高 美术鉴赏课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59-02
一、职高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作品的整体性
由于职业学校近来学生素质的下降、学生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更多的侧重于某一段图,甚至于是某段图中的某一个局部,如人物动势,色彩的对比,也有的注意到了整体情节,可是却忽视了细节的重要作用。
(二)主观情绪随意性大
在鉴赏过程中,他们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的运用情感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特征,也要从滋生做起。
(三)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主要表现为: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似乎职高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专业技能训练”,而忽略了主体的情感体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技能只能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只有技能,而却不知如何运用技能去进行艺术表现,不知如何运用技能去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艺术感受,其技能或知识必然缺乏活力。尤其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没有体验美的能力,怎么作出美的设计。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四)教学方法的单一、呆板、陈旧和落后
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学习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个性教育。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机械地模仿,正如阿恩海姆所描述的:学生总是把精力放在对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用这种形式去创造,其结果是创造性思维自由空间被限制以及主体性逐渐丧失。学生设计的作品得出的结果似工厂里的产品,模仿性质雷同,缺乏生气,没有个性和创意。
二、职高美术鉴赏课作品鉴赏角度的引导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鉴赏。
(一)画面直观形象的鉴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人出卖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的神情动态。
(二)艺术风格的鉴赏。不同的艺术流派需要从不同的欣赏角度出发:它包括画面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印象派画家梵高的《阿尔的吊桥》采用鲜艳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这部分也可由学生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再由学生讨论,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多种智能的发展。
(四)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中绝非简简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更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象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一定非得深挖其思想内涵了。
三、职高美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美术鉴赏课教学对策
(一)引导学生熟悉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当学生接触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教师首先对具体作品要有所分析,应该使学生明白,这种作品的基本内容是反映和表现什么。也就是说,它以什么为主题,作者借此要先从介绍主题入手,但无论哪种教学法,教师都必须启发学生认识作品的主题。另外,分析一件作品都要查阅有关产生作品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创作意图和过程等,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这并非说没有介绍这些材料就不能就画论画。虽然我们不能像美术史论家一样,周密地研究作品产生的各种条件,全面地加以评论,但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作品分析的活动在教学中仍然是必需的。
(二)艺术形式的探寻
美术鉴赏的形式美鉴赏问题。形式美并非作用于人的感觉,它有对人精神情操的陶冶作用,一件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是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离开形式也就无从了解内容。主题是好是坏要从根本上而不是以表面上来判断。但是内容是从形象、线条和色彩等表达出来的。形、线、色虽然不是鉴赏的主要对象,但离开这一切也就不能正确地了解内容,一定的内容总有一定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在鉴赏中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对于具体作品的构思、形象、结构以及表现方法如表达内容的,表达得恰当或不恰当。应当指出,造成青少年修养缺乏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少系统的美术鉴赏教育。面对着琳琅满目的画种、题材、风格不相同的美术作品,只好以直觉代替鉴赏。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
职高美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美术鉴赏教学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形式:
1、演讲式教学:鉴赏课演讲式教学是在培养学生视觉能力的同时,侧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挖掘与开发,让学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产生感想,并把这种感想说出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是强调学生读和说的能力。“读”是作品的视觉表述,在这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分析作品,学会看作品,领悟作品的真正涵义和关键的鉴赏位置,“说”是讲出视觉表述,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画面的描述能力的培养,还要教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对鉴赏的理解,要重视对作品评价的能力的培养,演讲式教学的建构,将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提高的将是包括思维、鉴赏、创造在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这里教师不要把演讲式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就是简单的讲述和灌输,要明确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2、比较式教学:利用比较式教学把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鉴赏环境中,会从宏观上加深对鉴赏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因为美术作品的比较,能产生雄辩的说服力,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可以把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相关题材的作品,不同画派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民族、国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和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环境之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时空下艺术作品各具魅力的特点。可以运用比较式教学把学生长久积累的表面感性认识,上升为清晰的理性认识,从而多角度理解祖国优秀艺术作品,同时也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以促进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
3、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它作为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鉴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演示,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加上听觉、触觉、的相互作用,有效而完整的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鉴赏外国雕塑作品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示范欧洲优秀雕塑作品的动势和形态,如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作品的形体展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互动中体会到鉴赏的乐趣,增强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社会效果
一件美术作品的成功与否,不光要看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表现的如何,而且要从作品是否反映生活现实和社会效果上分析问题。也就是说,要从作品是否正确反映了现实和对观众的教育来衡量作品政治上的得失。教师应用正确的鉴赏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深刻的分析。鉴赏中,我们要通过分析,逐步训练学生区别什
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美,什么是假美的本领。用健康的情感代替病态和消极的感情。
四、结语
职高美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开设美术鉴赏必修课目以后,美术鉴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艺术分析,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加深理性认识。提供名作范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引导观察,加深名作研究。发挥想象力,完善对美术作品更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武晓俊.职高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作用探析.文教资料,2006/25
[2]余迪波.职高美术“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8/14
[3]俞建方.实施普通职高素质教育中再认识美术教育[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9
[4]潘汝洁.高职美术鉴赏课教学思考[J].美术大观,2004/08
关键词:职高 美术鉴赏课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59-02
一、职高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作品的整体性
由于职业学校近来学生素质的下降、学生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更多的侧重于某一段图,甚至于是某段图中的某一个局部,如人物动势,色彩的对比,也有的注意到了整体情节,可是却忽视了细节的重要作用。
(二)主观情绪随意性大
在鉴赏过程中,他们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的运用情感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特征,也要从滋生做起。
(三)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主要表现为: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似乎职高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专业技能训练”,而忽略了主体的情感体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技能只能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只有技能,而却不知如何运用技能去进行艺术表现,不知如何运用技能去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艺术感受,其技能或知识必然缺乏活力。尤其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没有体验美的能力,怎么作出美的设计。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四)教学方法的单一、呆板、陈旧和落后
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学习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个性教育。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机械地模仿,正如阿恩海姆所描述的:学生总是把精力放在对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用这种形式去创造,其结果是创造性思维自由空间被限制以及主体性逐渐丧失。学生设计的作品得出的结果似工厂里的产品,模仿性质雷同,缺乏生气,没有个性和创意。
二、职高美术鉴赏课作品鉴赏角度的引导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鉴赏。
(一)画面直观形象的鉴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人出卖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的神情动态。
(二)艺术风格的鉴赏。不同的艺术流派需要从不同的欣赏角度出发:它包括画面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印象派画家梵高的《阿尔的吊桥》采用鲜艳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这部分也可由学生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再由学生讨论,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多种智能的发展。
(四)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中绝非简简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更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象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一定非得深挖其思想内涵了。
三、职高美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美术鉴赏课教学对策
(一)引导学生熟悉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当学生接触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教师首先对具体作品要有所分析,应该使学生明白,这种作品的基本内容是反映和表现什么。也就是说,它以什么为主题,作者借此要先从介绍主题入手,但无论哪种教学法,教师都必须启发学生认识作品的主题。另外,分析一件作品都要查阅有关产生作品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创作意图和过程等,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这并非说没有介绍这些材料就不能就画论画。虽然我们不能像美术史论家一样,周密地研究作品产生的各种条件,全面地加以评论,但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作品分析的活动在教学中仍然是必需的。
(二)艺术形式的探寻
美术鉴赏的形式美鉴赏问题。形式美并非作用于人的感觉,它有对人精神情操的陶冶作用,一件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是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离开形式也就无从了解内容。主题是好是坏要从根本上而不是以表面上来判断。但是内容是从形象、线条和色彩等表达出来的。形、线、色虽然不是鉴赏的主要对象,但离开这一切也就不能正确地了解内容,一定的内容总有一定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在鉴赏中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对于具体作品的构思、形象、结构以及表现方法如表达内容的,表达得恰当或不恰当。应当指出,造成青少年修养缺乏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少系统的美术鉴赏教育。面对着琳琅满目的画种、题材、风格不相同的美术作品,只好以直觉代替鉴赏。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
职高美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美术鉴赏教学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形式:
1、演讲式教学:鉴赏课演讲式教学是在培养学生视觉能力的同时,侧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挖掘与开发,让学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产生感想,并把这种感想说出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是强调学生读和说的能力。“读”是作品的视觉表述,在这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分析作品,学会看作品,领悟作品的真正涵义和关键的鉴赏位置,“说”是讲出视觉表述,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画面的描述能力的培养,还要教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对鉴赏的理解,要重视对作品评价的能力的培养,演讲式教学的建构,将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提高的将是包括思维、鉴赏、创造在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这里教师不要把演讲式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就是简单的讲述和灌输,要明确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2、比较式教学:利用比较式教学把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鉴赏环境中,会从宏观上加深对鉴赏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因为美术作品的比较,能产生雄辩的说服力,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可以把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相关题材的作品,不同画派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民族、国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和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环境之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时空下艺术作品各具魅力的特点。可以运用比较式教学把学生长久积累的表面感性认识,上升为清晰的理性认识,从而多角度理解祖国优秀艺术作品,同时也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以促进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
3、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它作为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鉴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演示,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加上听觉、触觉、的相互作用,有效而完整的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鉴赏外国雕塑作品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示范欧洲优秀雕塑作品的动势和形态,如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作品的形体展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互动中体会到鉴赏的乐趣,增强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社会效果
一件美术作品的成功与否,不光要看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表现的如何,而且要从作品是否反映生活现实和社会效果上分析问题。也就是说,要从作品是否正确反映了现实和对观众的教育来衡量作品政治上的得失。教师应用正确的鉴赏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深刻的分析。鉴赏中,我们要通过分析,逐步训练学生区别什
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美,什么是假美的本领。用健康的情感代替病态和消极的感情。
四、结语
职高美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开设美术鉴赏必修课目以后,美术鉴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艺术分析,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加深理性认识。提供名作范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引导观察,加深名作研究。发挥想象力,完善对美术作品更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武晓俊.职高美术教育的素质培养作用探析.文教资料,2006/25
[2]余迪波.职高美术“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8/14
[3]俞建方.实施普通职高素质教育中再认识美术教育[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9
[4]潘汝洁.高职美术鉴赏课教学思考[J].美术大观,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