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何谓“预设”?预设是新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计”,如教学计划、教案都是预设的产物,在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也指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老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安排,保证教学活动的效率性。
何为“生成”?指的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教育大辞典》这样诠释课堂生成: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的过程。
综上所述,课堂生成是对教育过程动态性、可变性的概括。例如,可以教会学生对所学教材进行整理、编写题纲:在教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就会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与水平
1.从教材方面来讲
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拓展,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
2.从教学方面来讲
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案例:1900年有一个自诩为中国通的八国联军出的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要求清政府对答,对答的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你分析这是在什么战争之后出现的情况?学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联反映了列强的怎么样的态度?学生:狂妄和嚣张;那么列强为什么会如此狂妄?让我们一起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来,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效果。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延伸,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為了生成的精彩瞬间,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是很重要的。对中学生来说,采用有效的刺激方法,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诱发他们的认知兴趣是指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走向问题探究的前提条件。
二、巧妙把握生成性因素,提升历史课堂教学价值
1.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了立锥之地。学生的回答一定有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从容指导学生。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2.要学会用心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一种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当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关注。而在课堂中能研究,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一句话,我们要创设一个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然后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的生成,尊重生成。
3.寻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一般来说,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前提,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当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时,教师应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因势利导之,从而升华学生的思维意识,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于此。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在各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另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旨在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等的预先深入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将应对策略附于其后,以便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做,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情境和有可能发出各种各样疑问的学生,但由于有充分的预设,即使出现再“意外”的情况,都不至于手足无措。
如学习“血肉筑长城”一课,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语出惊人:“我认为国民党政府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他还举出了国民党抗战的许多史实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在预设中,虽然我并未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安排,但学生既然提出这一问题,原定教学计划被打乱、无法再强行继续下去,但我对此事先有准备,于是因势及时调整思路,组织同学通过讨论来评价,并设计了思考题:国共两党在的抗战中,分别取得了哪些战果?这些战果对整个中华民族抗战有何影响?用具体史实辩证地阐述了观点,最后我总结:要客观分析历史事实,必须正确区分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感受,同时还引导学生探究表象内在的本质问题,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样的调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预设之外的课堂动态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预设教学被打乱,需要发挥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更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也许会影响课堂教学进程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但不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只要我们能够在新理念的熏陶下,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即时利用,合理整合,我们的课堂教学肯定会更加鲜活生动,历史新课改之花必将竞相怒放!
何谓“预设”?预设是新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计”,如教学计划、教案都是预设的产物,在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也指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老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安排,保证教学活动的效率性。
何为“生成”?指的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教育大辞典》这样诠释课堂生成: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的过程。
综上所述,课堂生成是对教育过程动态性、可变性的概括。例如,可以教会学生对所学教材进行整理、编写题纲:在教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就会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与水平
1.从教材方面来讲
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拓展,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
2.从教学方面来讲
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案例:1900年有一个自诩为中国通的八国联军出的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要求清政府对答,对答的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你分析这是在什么战争之后出现的情况?学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联反映了列强的怎么样的态度?学生:狂妄和嚣张;那么列强为什么会如此狂妄?让我们一起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来,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效果。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延伸,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為了生成的精彩瞬间,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是很重要的。对中学生来说,采用有效的刺激方法,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诱发他们的认知兴趣是指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走向问题探究的前提条件。
二、巧妙把握生成性因素,提升历史课堂教学价值
1.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了立锥之地。学生的回答一定有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从容指导学生。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2.要学会用心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一种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当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关注。而在课堂中能研究,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一句话,我们要创设一个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然后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的生成,尊重生成。
3.寻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一般来说,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前提,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当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时,教师应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因势利导之,从而升华学生的思维意识,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于此。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在各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另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旨在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等的预先深入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将应对策略附于其后,以便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做,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情境和有可能发出各种各样疑问的学生,但由于有充分的预设,即使出现再“意外”的情况,都不至于手足无措。
如学习“血肉筑长城”一课,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语出惊人:“我认为国民党政府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他还举出了国民党抗战的许多史实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在预设中,虽然我并未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安排,但学生既然提出这一问题,原定教学计划被打乱、无法再强行继续下去,但我对此事先有准备,于是因势及时调整思路,组织同学通过讨论来评价,并设计了思考题:国共两党在的抗战中,分别取得了哪些战果?这些战果对整个中华民族抗战有何影响?用具体史实辩证地阐述了观点,最后我总结:要客观分析历史事实,必须正确区分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感受,同时还引导学生探究表象内在的本质问题,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样的调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预设之外的课堂动态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预设教学被打乱,需要发挥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更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也许会影响课堂教学进程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但不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只要我们能够在新理念的熏陶下,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即时利用,合理整合,我们的课堂教学肯定会更加鲜活生动,历史新课改之花必将竞相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