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医学信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现状的思考,提出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法,即加强院校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重视该专业继续教育、改变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这可以进一步明确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使之更好地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服务。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 培养 多样化
[作者简介]朱萍(1980-),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管理;郭正红(1978-),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管理;徐喆(1980-),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管理。(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985(2012)03-0129-02
一、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医学信息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诞生的新兴学科,到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根据美国医学信息学学会的网页统计,目前提供医学信息学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博士后学习、短期培训、专业证书培训以及远程教育的大学已经超过了60个。
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大学一栏中搜索“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院校发现,与国外相比,在我国数百所大专院校本科培养专业中只有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南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遵义医学院这几所高校明确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其中只有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既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211"I程院校。
与此同时,对我国既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2ll”工程院校的医科类院校本科专业调查分析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均没有开设该专业及同类专业的教学,只有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同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专业。在调查中发现,一般院校如山东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等医学类院校反而均开设了同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专业。
综上不难看出,在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方面,我国可选的重点院校很受限制。此外,由于医学信息学专业院校少,导致医学信息学学科人力资源缺乏,所以近些年来对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研究实践又有了新的探讨。本文思考分析研究新的战略,即进一步明确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使之更好地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服务。
二、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
1 研究生学位教育薄弱。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在医学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基础上与医学、理学、计算机科学体系等学科交叉渗透,每所院校形成了各自的教育体系。医学信息学专业主要由医药学、计算机学、信息管理学知识构成。该专业的学位教育主要由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两个教育层次构成,博士教育则刚起步,现在仍以本科教育为主。授予的学位包括医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理学学士、工学学士等。一般高校的医学信息系尚未发展成熟,更多的是偏向医学知识方面。近年来,在计算机知识培养方面有所加重,但是距离就业岗位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研究生教育中,医学信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多依附在信息学院、理学院等其他专业学院及学科上,学习的课程与本专业关系不是很密切,课程安排设置不是很合理。而且,由于医学信息学的专业课程在所属学院中处于弱势地位,很难保证课程的持续稳定性,以至于培养出的研究生难以显示专业特色。在早期开设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医学院校中,也并没有开展专门的医学信息学硕士教育,招收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仅为情报学、图书馆学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所以我国高校中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阶段还比较薄弱。
2 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欠缺。伴随在职人员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包括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进修班,这良好地促进了在职人员的信息素质的提高。但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的继续教育在计划性和普及程度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尚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通过对百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继续教育内容资源的检索发现,具有专业规模的是中国医信网。通过该网站可以了解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和途径。除此之外很难了解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无法满足继续学习该专业人才的学习需求。
3 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从事医学信息学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并非科班出身;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特色,多半从事病案整理、编辑、图书馆员等工作,并没有专门从事医学信息学等领域的工作。所以现有人才并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科发展的需要。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所以该专业人才应该朝着“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个目标不断前进。
三、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科技竞争要靠人才,要想在未来信息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要有正确的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现阶段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状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途径策略。
1 加强院校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首先,在生源方面努力,对于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或是“211”工程院校的医学类院校要增设医学信息学专业,提高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对于普通院校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完善课程设置,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信息人才综合素质。其次,对于课程安排方面应力求科学合理化。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四个层次。基础课有哲学与政治理论基础、公共基础课(医用物理学、高等数学、外语)、医学基础课;专业课有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信息管理学基础、医院管理等课程。在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提高自学能力。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跨系、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扩大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使之具有专业特色化。再次,加大研究生教育力度,培养高层次信息人才。在医学信息领域中加大对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的培养力度,致力于留学生的培养,学习吸取国外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经验,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的信息人才,以提高医学信息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最后,能力养成。在校期间,侧重于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管理 能力、经济学理论知识,使其掌握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外语等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工程等知识与方法,独立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各类管理工作的需要。医学信息学的人才培养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课程的设置与学科的发展根据未来的职业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2 重视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信息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医学信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提升一定的层次空间。这就要求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时刻不能放松。人才培养不仅仅在于岗前教育,更重要的在于以后的学习实践中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即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培训、进修班、研讨班,远程教育等方式和手段,才能使受教育人员的素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才能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做到学有所用、针对性强、突出适用性。针对长期从事信息服务的人员,应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培养应注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理论知识,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以课程为主,并涉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二是应加强医学管理和流程方面的培训,如处方管理等。适时补充医学知识,熟悉医院流程,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加快从信息化人员发展到人才的进程,做到人才速成并可持续进步。
3 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针对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除了以上两方面策略外,关键是要转变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的重点从注重理论培养转变到注重实际操作培养上面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医院医药信息技术导向型培养模式、卫生信息管理导向型培养模式、医药信息资源导向型培养模式。医院医药信息技术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实践,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卫生信息管理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管理,主要培养管理型人才;医药信息资源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研究,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见下表),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院校的多样性决定了采用不现实的单一的培养模式,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考虑到各个学校的专业背景不同,师资力量差异,在每个学校立刻实行多样化培养模式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以实现就业类型的多样化。
四、结束语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针对医学信息需求的全面性、准确性、连续性、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面对日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医学信息学人才必须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充实自己,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能够胜任医学信息工作,更好地为医院临床、科研、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东滨,应峻,徐一新.北美isch001s教育及其对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5)
[2]徐海琴.医院信息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06.27(3)
[3]杨练,王勇,贾敏.重视医疗信息化人才的构建和培养[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
[4]吴正荆.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冲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 培养 多样化
[作者简介]朱萍(1980-),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管理;郭正红(1978-),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管理;徐喆(1980-),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管理。(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985(2012)03-0129-02
一、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医学信息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诞生的新兴学科,到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根据美国医学信息学学会的网页统计,目前提供医学信息学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博士后学习、短期培训、专业证书培训以及远程教育的大学已经超过了60个。
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大学一栏中搜索“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院校发现,与国外相比,在我国数百所大专院校本科培养专业中只有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南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遵义医学院这几所高校明确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其中只有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既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211"I程院校。
与此同时,对我国既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2ll”工程院校的医科类院校本科专业调查分析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均没有开设该专业及同类专业的教学,只有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同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专业。在调查中发现,一般院校如山东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等医学类院校反而均开设了同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专业。
综上不难看出,在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方面,我国可选的重点院校很受限制。此外,由于医学信息学专业院校少,导致医学信息学学科人力资源缺乏,所以近些年来对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研究实践又有了新的探讨。本文思考分析研究新的战略,即进一步明确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使之更好地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服务。
二、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
1 研究生学位教育薄弱。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在医学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基础上与医学、理学、计算机科学体系等学科交叉渗透,每所院校形成了各自的教育体系。医学信息学专业主要由医药学、计算机学、信息管理学知识构成。该专业的学位教育主要由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两个教育层次构成,博士教育则刚起步,现在仍以本科教育为主。授予的学位包括医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理学学士、工学学士等。一般高校的医学信息系尚未发展成熟,更多的是偏向医学知识方面。近年来,在计算机知识培养方面有所加重,但是距离就业岗位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研究生教育中,医学信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多依附在信息学院、理学院等其他专业学院及学科上,学习的课程与本专业关系不是很密切,课程安排设置不是很合理。而且,由于医学信息学的专业课程在所属学院中处于弱势地位,很难保证课程的持续稳定性,以至于培养出的研究生难以显示专业特色。在早期开设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医学院校中,也并没有开展专门的医学信息学硕士教育,招收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仅为情报学、图书馆学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所以我国高校中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阶段还比较薄弱。
2 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欠缺。伴随在职人员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包括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进修班,这良好地促进了在职人员的信息素质的提高。但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的继续教育在计划性和普及程度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尚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通过对百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继续教育内容资源的检索发现,具有专业规模的是中国医信网。通过该网站可以了解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和途径。除此之外很难了解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无法满足继续学习该专业人才的学习需求。
3 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从事医学信息学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并非科班出身;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特色,多半从事病案整理、编辑、图书馆员等工作,并没有专门从事医学信息学等领域的工作。所以现有人才并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科发展的需要。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所以该专业人才应该朝着“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个目标不断前进。
三、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科技竞争要靠人才,要想在未来信息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要有正确的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现阶段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状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途径策略。
1 加强院校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首先,在生源方面努力,对于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或是“211”工程院校的医学类院校要增设医学信息学专业,提高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对于普通院校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完善课程设置,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信息人才综合素质。其次,对于课程安排方面应力求科学合理化。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四个层次。基础课有哲学与政治理论基础、公共基础课(医用物理学、高等数学、外语)、医学基础课;专业课有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信息管理学基础、医院管理等课程。在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提高自学能力。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跨系、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扩大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使之具有专业特色化。再次,加大研究生教育力度,培养高层次信息人才。在医学信息领域中加大对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的培养力度,致力于留学生的培养,学习吸取国外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经验,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的信息人才,以提高医学信息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最后,能力养成。在校期间,侧重于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管理 能力、经济学理论知识,使其掌握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外语等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工程等知识与方法,独立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各类管理工作的需要。医学信息学的人才培养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课程的设置与学科的发展根据未来的职业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2 重视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信息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医学信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提升一定的层次空间。这就要求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时刻不能放松。人才培养不仅仅在于岗前教育,更重要的在于以后的学习实践中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即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培训、进修班、研讨班,远程教育等方式和手段,才能使受教育人员的素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才能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做到学有所用、针对性强、突出适用性。针对长期从事信息服务的人员,应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培养应注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理论知识,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以课程为主,并涉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二是应加强医学管理和流程方面的培训,如处方管理等。适时补充医学知识,熟悉医院流程,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加快从信息化人员发展到人才的进程,做到人才速成并可持续进步。
3 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针对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除了以上两方面策略外,关键是要转变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的重点从注重理论培养转变到注重实际操作培养上面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医院医药信息技术导向型培养模式、卫生信息管理导向型培养模式、医药信息资源导向型培养模式。医院医药信息技术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实践,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卫生信息管理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管理,主要培养管理型人才;医药信息资源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研究,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见下表),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院校的多样性决定了采用不现实的单一的培养模式,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考虑到各个学校的专业背景不同,师资力量差异,在每个学校立刻实行多样化培养模式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以实现就业类型的多样化。
四、结束语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针对医学信息需求的全面性、准确性、连续性、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面对日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医学信息学人才必须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充实自己,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能够胜任医学信息工作,更好地为医院临床、科研、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东滨,应峻,徐一新.北美isch001s教育及其对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5)
[2]徐海琴.医院信息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06.27(3)
[3]杨练,王勇,贾敏.重视医疗信息化人才的构建和培养[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
[4]吴正荆.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冲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