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并以具体的教学方案加以实施,旨在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体育课程 教改
[作者简介]毛建平(1964-),男:河北肃宁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陕西西安 71003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2-0130-02
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内容单一、陈旧,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机械地重复着模式性的教、学关系,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也就谈不上实效性和长效性。虽然近几年来体育课程有了较大的改变和长足的进步,但就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看,仍以西方现代竞技体育为基础,将大量学习时间放在运动技术练习上,从而形成了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单方面地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的自主性。几年的大学学习未能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技能,长此以往就会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通过对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课堂交流,5%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漠不关心,95%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表示欢迎,很乐于接受体育课进行自选项目和选修课的上课安排,充分显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经过探索实践,我们认为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应该有明确的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体育课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和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发展自己的运动潜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代表学校参加各类运动竞赛。
3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课程设置
根据当前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状况,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生在校全过程接受体育教育为宗旨,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其中一年级体育课以身体素质练习与专项技术学习为目标教学;二年级以专项技术学习与穿捅身体素质练习为目标教学。在课程的阶段目标上,一年级主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二年级主要使学生在全面身体锻炼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健身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特点,突出实用化、生活化、多样化和综合化。
为实现以上目标定位,针对体育课程的特点,就目前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应坚持“兴趣与锻炼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教学观念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的理念。“兴趣与锻炼相结合”,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组织教学的同时,按照大学生体能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既符合学生的爱好、兴趣,同时又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就是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余活动结合起来,课堂上讲授的体育项目和体育锻炼方法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又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坚持锻炼,达到课堂教学指导课余锻炼的目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要求体育课程不但要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更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自己喜欢、乐于参与、能够终身坚持的体育项目,并且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自我身体保护的方法。“教学观念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就是我们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培养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身心的终身受益。
三、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设置。根据我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教师资源、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培养目标情况,体育课拟开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舞、太极拳和田径选项选修课来满足学生需要。
在选项课内容设置上,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战术的运用为主。健美操、排舞和太极拳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动作练习和成套动作组合练习为主。田径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在选修课项目内容设置上,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以提高技术动作、技战术运用能力为主。健美操、排舞和太极拳以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熟练完成成套动作组合练习为主。田径以改进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技能为主。
2 教学的组织实施。为了更好地优化体育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体育课程教学以年级划分的方式,集中进行实施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我们遵循素质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第一学期以学生所选运动项目内容与田径必修课项目内容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第二学期学生以专项技术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二年级学生在选项课程内容安排上以专项技术学习穿插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重点突出技术的学习。
在选项课方面,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要求学生每学期须选上不同的运动项目。二年级增开学生喜爱运动项目的选修课,同样也要求学生每学期选上不同的运动项目。教学班以学生项目选择情况进行统一编排,每班人数控制在三十人左右。
分班排课方面,按照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安排时间要求,体育教学实施部门对学生选深情况进行统计、分类与平衡,细致做到各班任课教师、授课学生、上课时间和教学场地的确定,并报教学管理部门备案。
(二)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课程考核按照“态度与技能”相结合、“平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体育课成绩的考核评定。具体为“3+2+5”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占30%,技评成绩占20%,实践课成绩占50%。
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科学知识、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不断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项适合自身特点,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活跃业余体育活动,并通过体育锻炼达到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为今后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学生走向社会后,坚持锻炼,展现自我,展示健身风貌奠定了根基。
[参考文献]
[1]李存健.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报,200l(1).
[2]陈宣东,凌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课程内容与结构的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1).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体育课程 教改
[作者简介]毛建平(1964-),男:河北肃宁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陕西西安 71003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2-0130-02
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内容单一、陈旧,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机械地重复着模式性的教、学关系,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也就谈不上实效性和长效性。虽然近几年来体育课程有了较大的改变和长足的进步,但就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看,仍以西方现代竞技体育为基础,将大量学习时间放在运动技术练习上,从而形成了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单方面地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的自主性。几年的大学学习未能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技能,长此以往就会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通过对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课堂交流,5%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漠不关心,95%的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表示欢迎,很乐于接受体育课进行自选项目和选修课的上课安排,充分显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经过探索实践,我们认为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应该有明确的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体育课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和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发展自己的运动潜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代表学校参加各类运动竞赛。
3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课程设置
根据当前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状况,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生在校全过程接受体育教育为宗旨,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其中一年级体育课以身体素质练习与专项技术学习为目标教学;二年级以专项技术学习与穿捅身体素质练习为目标教学。在课程的阶段目标上,一年级主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二年级主要使学生在全面身体锻炼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健身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特点,突出实用化、生活化、多样化和综合化。
为实现以上目标定位,针对体育课程的特点,就目前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应坚持“兴趣与锻炼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教学观念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的理念。“兴趣与锻炼相结合”,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组织教学的同时,按照大学生体能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既符合学生的爱好、兴趣,同时又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就是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余活动结合起来,课堂上讲授的体育项目和体育锻炼方法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又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坚持锻炼,达到课堂教学指导课余锻炼的目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要求体育课程不但要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更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自己喜欢、乐于参与、能够终身坚持的体育项目,并且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自我身体保护的方法。“教学观念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就是我们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培养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身心的终身受益。
三、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设置。根据我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教师资源、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培养目标情况,体育课拟开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舞、太极拳和田径选项选修课来满足学生需要。
在选项课内容设置上,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战术的运用为主。健美操、排舞和太极拳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动作练习和成套动作组合练习为主。田径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在选修课项目内容设置上,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以提高技术动作、技战术运用能力为主。健美操、排舞和太极拳以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熟练完成成套动作组合练习为主。田径以改进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技能为主。
2 教学的组织实施。为了更好地优化体育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体育课程教学以年级划分的方式,集中进行实施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我们遵循素质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第一学期以学生所选运动项目内容与田径必修课项目内容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第二学期学生以专项技术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二年级学生在选项课程内容安排上以专项技术学习穿插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重点突出技术的学习。
在选项课方面,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要求学生每学期须选上不同的运动项目。二年级增开学生喜爱运动项目的选修课,同样也要求学生每学期选上不同的运动项目。教学班以学生项目选择情况进行统一编排,每班人数控制在三十人左右。
分班排课方面,按照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安排时间要求,体育教学实施部门对学生选深情况进行统计、分类与平衡,细致做到各班任课教师、授课学生、上课时间和教学场地的确定,并报教学管理部门备案。
(二)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课程考核按照“态度与技能”相结合、“平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体育课成绩的考核评定。具体为“3+2+5”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占30%,技评成绩占20%,实践课成绩占50%。
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科学知识、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不断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项适合自身特点,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活跃业余体育活动,并通过体育锻炼达到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为今后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学生走向社会后,坚持锻炼,展现自我,展示健身风貌奠定了根基。
[参考文献]
[1]李存健.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报,200l(1).
[2]陈宣东,凌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课程内容与结构的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