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剖析高校教师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并在专业教育中强化意识形态的渗透,解除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实然状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提高专业教育的培养成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发展规律,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结合;主体性作用
G641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目前大学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高校的学生工作不再单纯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是在纵向上不断创新、变革,追求与时俱进和科学化发展。高校建设以培养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为根本目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不可摒弃的前进道路。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景与创新性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中央一贯坚持和高度重视的教育方针,是高等学校摆在首位的重要工作。当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全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强调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新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创新性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高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石。
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胆的结合,尝试将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机制、方式、载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不同程度的研究结果都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学科之间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只要结合方式得当,可以起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对我国专业教育的反思
纵观我国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无一不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为导向,满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这是因为,大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也是关系到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近年来,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已然显著,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仍未见辩证、有效的深度融合。这种现象极为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出路,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徘徊在“有名无实”的思想理论前线,另一方面,专业教育的整体效果不得突破,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1.高校专业教育目标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任何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自我教育。尤其是现在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专业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素养、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从这一层面来看,高校的专业教育完全切合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趋成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专业教育暴露出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即功利性、工具性专业人才越来越多,这明显背离了高校专业教育所追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牵制作用,需要发挥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自我教育。当教育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失去平衡、统一,专业教育就难以达到自我教育的制高点,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偏离正确的自我认识,而局限于负面的思维方式。
2.高校专业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和孤立性
虽然高校专业教育近年来一直追求以实践性的方式培养出適应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但在高校改革与发展道路上,学科知识之间依然相互隔离、各自为政导致专业教育“千人一面”,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停留在传统视野上。今天的专业教育不仅以学科知识内涵为核心,更要以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学科间的联系是否融会贯通为标准审视自己。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对专业教育的干预力和解释力,以联系和发展理论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认知视野,赋予专业教育时代气息,紧跟现实要求。如此,则避免造成专业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促进专业层次之间的明确分工,有利于专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3.高校专业教育效果的狭隘性
专业教育的初级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如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层次目的是使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以及如何利用所学来改变这个世界,既实现自我价值又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专业教育始终局限于应付考试,知识面更新的节奏明显落后于外部世界的变化,知识的灵活度欠缺,学生的实际知识应用率不高,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那么这种专业教育的效果与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不匹配。过去十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启发大学生在学懂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涉猎更多的专业知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教师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是履行大学职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情,应在高校所有课程、课内课外无处不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学”需要高校教师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充分适应和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主动地思考如何利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去创建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 1.专业教师的“自身建设”是基础。
首先,专业教师要接受党的先进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时掌握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提高对思想政治的认知度,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深刻领会党的理论的精髓,不断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樹立正确的“三观”,实现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从而培养“融合教学”的思维,自觉探索“融合教学”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到专业教育中,体现专业教育的政治本色。
其次,要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高校教师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制定和实施师德规范和师德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内涵,端正高校教师的行为表达,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生活的引领、指导作用,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身份,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向,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紧密结合起来,并作为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依据。
2.坚持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容是既定的,要把两者的丰富内容互相渗透、融合,常规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关键。高校教师要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教学规律和专业实际构建一个协调统一、衔接有序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形成合力,发挥两种教育的整体功效。
首先,高校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专业教学的课程规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化。始终坚持在大学四年专业教育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不留“断层”,及时发现和处理“盲区”,为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专业教育的“网络”,同时也使专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笼罩下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高校教师要科学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书育人水平。例如在课堂教学内,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社会热点结合,利用专业知识探讨和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学生将所学科学知识转化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在课堂教学外,通过在专业实习实践中引入思想政治理论,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认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
3.高校各类教师和部门的联动作用是保障。
高校要激发各类教师,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不断创新教育的形式、方法。通过各类教师或各部门的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对学生因人施教,进行分门别类的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要由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向两种教育互动开展的方式转变,营造各级各类教师主动交流、加强配合的氛围。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式灵活,注重实效;学生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细化目标,分层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断反思、学以致用。学生管理部门结合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专业、年级、班级为单位,分层落实“融合教学”的目标,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感受“融合教学”的意义,增强教育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目标都是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旨在践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教学”的改革形势的基础上,对作为践行这些教育职能的主体——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时期,高校的专业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 中发[2004]16号.
[2]郑永廷,江传月. 主导德育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8.
[3]白翠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功能耦合的审视[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8).
[4]陈宝泉,大学教师言行应有底线[N] 中国教育报,2011-05-3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结合;主体性作用
G641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目前大学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高校的学生工作不再单纯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是在纵向上不断创新、变革,追求与时俱进和科学化发展。高校建设以培养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为根本目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不可摒弃的前进道路。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景与创新性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中央一贯坚持和高度重视的教育方针,是高等学校摆在首位的重要工作。当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全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强调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新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创新性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高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石。
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胆的结合,尝试将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机制、方式、载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不同程度的研究结果都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学科之间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只要结合方式得当,可以起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对我国专业教育的反思
纵观我国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无一不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为导向,满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这是因为,大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也是关系到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近年来,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已然显著,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仍未见辩证、有效的深度融合。这种现象极为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出路,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徘徊在“有名无实”的思想理论前线,另一方面,专业教育的整体效果不得突破,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1.高校专业教育目标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任何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自我教育。尤其是现在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专业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素养、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从这一层面来看,高校的专业教育完全切合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趋成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专业教育暴露出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即功利性、工具性专业人才越来越多,这明显背离了高校专业教育所追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牵制作用,需要发挥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自我教育。当教育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失去平衡、统一,专业教育就难以达到自我教育的制高点,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偏离正确的自我认识,而局限于负面的思维方式。
2.高校专业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和孤立性
虽然高校专业教育近年来一直追求以实践性的方式培养出適应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但在高校改革与发展道路上,学科知识之间依然相互隔离、各自为政导致专业教育“千人一面”,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停留在传统视野上。今天的专业教育不仅以学科知识内涵为核心,更要以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学科间的联系是否融会贯通为标准审视自己。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对专业教育的干预力和解释力,以联系和发展理论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认知视野,赋予专业教育时代气息,紧跟现实要求。如此,则避免造成专业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促进专业层次之间的明确分工,有利于专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3.高校专业教育效果的狭隘性
专业教育的初级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如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层次目的是使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以及如何利用所学来改变这个世界,既实现自我价值又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专业教育始终局限于应付考试,知识面更新的节奏明显落后于外部世界的变化,知识的灵活度欠缺,学生的实际知识应用率不高,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那么这种专业教育的效果与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不匹配。过去十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启发大学生在学懂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涉猎更多的专业知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教师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是履行大学职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情,应在高校所有课程、课内课外无处不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学”需要高校教师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充分适应和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主动地思考如何利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去创建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 1.专业教师的“自身建设”是基础。
首先,专业教师要接受党的先进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时掌握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提高对思想政治的认知度,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深刻领会党的理论的精髓,不断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樹立正确的“三观”,实现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从而培养“融合教学”的思维,自觉探索“融合教学”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到专业教育中,体现专业教育的政治本色。
其次,要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高校教师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制定和实施师德规范和师德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内涵,端正高校教师的行为表达,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生活的引领、指导作用,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身份,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向,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紧密结合起来,并作为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依据。
2.坚持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容是既定的,要把两者的丰富内容互相渗透、融合,常规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关键。高校教师要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教学规律和专业实际构建一个协调统一、衔接有序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形成合力,发挥两种教育的整体功效。
首先,高校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专业教学的课程规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化。始终坚持在大学四年专业教育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不留“断层”,及时发现和处理“盲区”,为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专业教育的“网络”,同时也使专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笼罩下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高校教师要科学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书育人水平。例如在课堂教学内,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社会热点结合,利用专业知识探讨和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学生将所学科学知识转化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在课堂教学外,通过在专业实习实践中引入思想政治理论,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认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
3.高校各类教师和部门的联动作用是保障。
高校要激发各类教师,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不断创新教育的形式、方法。通过各类教师或各部门的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对学生因人施教,进行分门别类的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要由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向两种教育互动开展的方式转变,营造各级各类教师主动交流、加强配合的氛围。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式灵活,注重实效;学生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细化目标,分层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断反思、学以致用。学生管理部门结合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专业、年级、班级为单位,分层落实“融合教学”的目标,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感受“融合教学”的意义,增强教育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目标都是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旨在践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教学”的改革形势的基础上,对作为践行这些教育职能的主体——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时期,高校的专业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 中发[2004]16号.
[2]郑永廷,江传月. 主导德育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8.
[3]白翠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功能耦合的审视[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8).
[4]陈宝泉,大学教师言行应有底线[N] 中国教育报,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