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中从教师与学生角度分析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问题成因。接着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目标意识、丰富阅读课堂内容、打造个性化阅读课堂着手,给出具体的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一、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水平。随着全面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阅读课堂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不同于高中、小学阶段,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限制,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二、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特点分析
(一)学生个性鲜明
高中生生理发育逐步完善,知识与阅历增加,语文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学生思维活动进步明显,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分析与判断课文内容,并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理解与初步把握文章内涵,但他们更加渴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新鲜的知识点,充分满足自己的阅读欲望,收获独立阅读时无法获得的阅读体现。
(二)师生平等对话
课堂上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倾听,互相帮助,互相提高。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质疑精神,注重自己个性的发挥。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在构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学习过程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同时,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学习方法,逐步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識,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教师主导显著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人,还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整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对学生课堂阅读状态高度关注,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知识积累,但相对于成人及教师专业素养来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阅读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教学理念、专业素养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语文学科内容繁杂,教学方法较为灵活,教学目标模糊性特点存在,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找准合适切入点,持续改进语文教学模式。
1. 教师缺少整体目标意识
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侧重细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得自己教学过程束手束脚,他们简单认为教学目标就是考试成绩,或一篇文章、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理念下教师会抢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利用自己的阅读感受代表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氛围紧张,害怕遗漏哪个知识点或讲解不到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2.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改持续推行,打破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部分教师都尝试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但这些教学行为要么昙花一现,教师无法坚持,最终回到传统课堂上;要么就是过度放开课堂,将注重学生个性理解成放任自流。特别是一些讲评课上教师声情并茂,甚至泪流满面,整个阅读课堂氛围煽情之至,学生泣不成声,但实际教学效果有限,无法顺利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 学生缺少学习热情
部分高中生漠视传统文化,语文教材上优美的古诗词、文章,在他们看来没有吸引力。甚至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不上普通外国人。学生群体中存在严重的“哈韩”“哈日”情况,外来文化直接冲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头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模式造成其缺少语文学习热情。
2. 学习主动性不足
部分学生有着听课的兴趣,但缺少积累的兴趣,觉得语文内容太多,学不学都一样,分数上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高中阶段学生并没有阅读相应的必读书目,造成自身语文积累不足,自然学习兴趣越来越淡薄,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差。
四、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明确课堂目标意识,优化组合课堂阅读教材
1.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即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经过研究与分析,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实现这一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目的,使用教材时就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心理,就可以更加高效地使用语文教材。
2.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整合文章,不要拘泥于一单元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加高效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应用教材资源。如,教师可以推动必修与选修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注重个性化选择选修课内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必修中穿插选修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与提升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
3. 整理处理语文教材
语文教师可以从整体角度整合与取舍高中必修语文教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里选择古文为例分析,古文中一些文章中有着突出人物形象、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阅读的重点,将古文字词句积累作为次要目标,这类文章如《鸿门宴》《陈情表》等;有的文章则可以讲解艺术手法,如《出师表》《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等,这类骈文文质兼美,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手法。
(二)创新阅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明确指导自主学习任务的终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兴趣。因此自主学习前,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如,让学生明白哪个目标是积累基础知识,哪个目标是知识归类整理,哪个目标是能力提升等。教师在文本学习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要明白为什么要制订此学习目标,通过课外延伸阅读顺利完成自己学习任务。语文教师提前制订学习目标,方便学生检验阶段性学习效果; 再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古今议论文整合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如学生在学习苏洵《六国论》时,教师引入苏轼、苏辙的《六国论》,通过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梳理、分析、质疑,并参考其他资料,提出思考:你们对六国灭亡原因有何独到见解?由此还可以拓展至杜牧的《阿房宫赋》与贾谊的《过秦论》,引导学生去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
2.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科学规范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这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文言文理解需要大量阅读积淀,结合整篇文章学习,自主学习时可以将理解策略与组织策略结合起来。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文言知识是反复出现的,学生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例句与字词有效学习新的文言文。课堂讲解文言文知识时,教师尽量选用学过的例句与字词加深学生理解。
如,《劝学》一文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句话中“绝”是重点实词,教师通过列举学过文言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区分知识点,《蜀道难》中“可以横绝峨眉巅”“枯松倒挂倚绝壁”,《赤壁赋》中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荆轲刺秦王》中“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甚至还有高中“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核舟记》中“佛印绝类弥勒”等。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学习实词、虚词等都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在帮助学生理解字句意思的基础上,又可以复习旧知识,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打通新旧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此外,文言文学习时还可以引入其他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整理笔记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思维
掌握适当的语文阅读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从文章中快速、有效、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根据当前语文新课程教学要求,高中生要能够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简单、合适的阅读策略,快速提取文章有用信息。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根据不同阅读目标选取合适阅读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自身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呈现和间接引导总结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具体运用规律,进而学习和运用阅读策略。
通常,第一种方法用于学生刚开始学习阅读策略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任务难度在阅读过程中给学生以策略运用方面的提示,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策略快速找出文中关键信息。比如在理解文章大致含义时,教师可以提示并引导学生利用文章标题,文章首段或者尾段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在总结文章段落大意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文章每段的句首或者句尾着手,一般情况下,这两句话中有一句就涵盖了该段的主要内容。在识记文章细节信息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利用关键词再语篇内进行查找,同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利用语篇衔接等知识进行内容分析,找出其中细节变化,等等。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由学生对阅读策略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二种方法是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活动之后,提问其在阅读过程中所用到的阅读策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方法和具体流程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对自身阅读合理性的反思以及方法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阅读策略,提高自身对阅读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思想的桎梏,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波.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6.
[2]任强.试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四条标准: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教学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
33(1):76-79.
[3]王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課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6(7):138-139.
[4]张慧.浅论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6):51-52.
[5]王从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5):65-69.
作者简介:陈晓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六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一、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水平。随着全面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阅读课堂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不同于高中、小学阶段,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限制,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二、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特点分析
(一)学生个性鲜明
高中生生理发育逐步完善,知识与阅历增加,语文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学生思维活动进步明显,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分析与判断课文内容,并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理解与初步把握文章内涵,但他们更加渴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新鲜的知识点,充分满足自己的阅读欲望,收获独立阅读时无法获得的阅读体现。
(二)师生平等对话
课堂上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倾听,互相帮助,互相提高。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质疑精神,注重自己个性的发挥。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在构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学习过程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同时,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学习方法,逐步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識,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教师主导显著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人,还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整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对学生课堂阅读状态高度关注,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知识积累,但相对于成人及教师专业素养来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阅读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教学理念、专业素养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语文学科内容繁杂,教学方法较为灵活,教学目标模糊性特点存在,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找准合适切入点,持续改进语文教学模式。
1. 教师缺少整体目标意识
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侧重细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得自己教学过程束手束脚,他们简单认为教学目标就是考试成绩,或一篇文章、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理念下教师会抢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利用自己的阅读感受代表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氛围紧张,害怕遗漏哪个知识点或讲解不到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2.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改持续推行,打破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部分教师都尝试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但这些教学行为要么昙花一现,教师无法坚持,最终回到传统课堂上;要么就是过度放开课堂,将注重学生个性理解成放任自流。特别是一些讲评课上教师声情并茂,甚至泪流满面,整个阅读课堂氛围煽情之至,学生泣不成声,但实际教学效果有限,无法顺利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 学生缺少学习热情
部分高中生漠视传统文化,语文教材上优美的古诗词、文章,在他们看来没有吸引力。甚至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不上普通外国人。学生群体中存在严重的“哈韩”“哈日”情况,外来文化直接冲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头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模式造成其缺少语文学习热情。
2. 学习主动性不足
部分学生有着听课的兴趣,但缺少积累的兴趣,觉得语文内容太多,学不学都一样,分数上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高中阶段学生并没有阅读相应的必读书目,造成自身语文积累不足,自然学习兴趣越来越淡薄,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差。
四、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明确课堂目标意识,优化组合课堂阅读教材
1.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即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经过研究与分析,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实现这一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目的,使用教材时就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心理,就可以更加高效地使用语文教材。
2.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整合文章,不要拘泥于一单元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加高效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应用教材资源。如,教师可以推动必修与选修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注重个性化选择选修课内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必修中穿插选修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与提升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
3. 整理处理语文教材
语文教师可以从整体角度整合与取舍高中必修语文教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里选择古文为例分析,古文中一些文章中有着突出人物形象、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阅读的重点,将古文字词句积累作为次要目标,这类文章如《鸿门宴》《陈情表》等;有的文章则可以讲解艺术手法,如《出师表》《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等,这类骈文文质兼美,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手法。
(二)创新阅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明确指导自主学习任务的终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兴趣。因此自主学习前,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如,让学生明白哪个目标是积累基础知识,哪个目标是知识归类整理,哪个目标是能力提升等。教师在文本学习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要明白为什么要制订此学习目标,通过课外延伸阅读顺利完成自己学习任务。语文教师提前制订学习目标,方便学生检验阶段性学习效果; 再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古今议论文整合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如学生在学习苏洵《六国论》时,教师引入苏轼、苏辙的《六国论》,通过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梳理、分析、质疑,并参考其他资料,提出思考:你们对六国灭亡原因有何独到见解?由此还可以拓展至杜牧的《阿房宫赋》与贾谊的《过秦论》,引导学生去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
2.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科学规范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这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文言文理解需要大量阅读积淀,结合整篇文章学习,自主学习时可以将理解策略与组织策略结合起来。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文言知识是反复出现的,学生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例句与字词有效学习新的文言文。课堂讲解文言文知识时,教师尽量选用学过的例句与字词加深学生理解。
如,《劝学》一文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句话中“绝”是重点实词,教师通过列举学过文言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区分知识点,《蜀道难》中“可以横绝峨眉巅”“枯松倒挂倚绝壁”,《赤壁赋》中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荆轲刺秦王》中“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甚至还有高中“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核舟记》中“佛印绝类弥勒”等。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学习实词、虚词等都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在帮助学生理解字句意思的基础上,又可以复习旧知识,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打通新旧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此外,文言文学习时还可以引入其他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整理笔记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思维
掌握适当的语文阅读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从文章中快速、有效、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根据当前语文新课程教学要求,高中生要能够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简单、合适的阅读策略,快速提取文章有用信息。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根据不同阅读目标选取合适阅读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自身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呈现和间接引导总结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具体运用规律,进而学习和运用阅读策略。
通常,第一种方法用于学生刚开始学习阅读策略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任务难度在阅读过程中给学生以策略运用方面的提示,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策略快速找出文中关键信息。比如在理解文章大致含义时,教师可以提示并引导学生利用文章标题,文章首段或者尾段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在总结文章段落大意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文章每段的句首或者句尾着手,一般情况下,这两句话中有一句就涵盖了该段的主要内容。在识记文章细节信息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利用关键词再语篇内进行查找,同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利用语篇衔接等知识进行内容分析,找出其中细节变化,等等。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由学生对阅读策略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二种方法是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活动之后,提问其在阅读过程中所用到的阅读策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方法和具体流程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对自身阅读合理性的反思以及方法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阅读策略,提高自身对阅读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思想的桎梏,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波.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6.
[2]任强.试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四条标准: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教学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
33(1):76-79.
[3]王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課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6(7):138-139.
[4]张慧.浅论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6):51-52.
[5]王从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5):65-69.
作者简介:陈晓娟,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