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每次测试完分析试题的时候,针对失分的地方让孩子们自己找原因,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个词“粗心”,粗心是怎样造成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粗心这个问题?
一、粗心与压力和情堵有关
孩子的注意力能不能集中,他们所处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孩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却被母亲强行关进房间学习。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其原因就是题目太简单,没放在心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不会很难,你与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时谨慎用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平时会做的简单题目也会出错,甚至漏答整张试卷。原因就是他太在乎考试,太想考好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在考前对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现出过高的期待。让孩子把考试当成学习的一部分,怎样学就怎样考,轻松上阵。
二、粗心是因为缺乏认真区分
有些相似的东西,孩子们总会出错,原因是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例如,小学生经常分不清“衰”“衷” “哀”三个字。老师教他们“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了。对刚学拼音的孩子来说,区分“b”与“d”是困难的。教师可以提醒孩子,“d”与“a”的书写相近。或者让孩子临摹写在卡片上的大一点的字母,也能加深印象。因为大的字母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也较大,事实上是把细节给放大了。
三、粗心是因为概念模糊
有时,看似简单的粗心背后是概念错误,所以,家长和老师还应多多追问孩子犯错误背后的理由,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错失教育的良机。很多时候家长也会说,这孩子太粗心了,稍微提醒一下就会的。那为什么离开了我们的“稍微提醒”他就做不来了呢?其实很多题目都是因为概念模糊而做错。不是简单的粗心。
四、粗心与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
有心的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其个性总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粗枝大叶,有的谨小慎微;有的一时兴起,有的有条不紊;有的大喜大悲,有的温和平静。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因为非智力因素会对认知活動产生广泛的影响,使认知活动带上个人的特点和风格。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本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规整。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会凭兴致所至,往往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因此,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这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另外导致孩子粗心的原因还有以下四个方面:孩子的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较弱;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马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孩子功课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丢三落四,忙中出错。
对于粗心孩子的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把电视声音开得过大,也不要打麻将或打牌,因为儿童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你的这些做法只能让他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长久之后,孩子便养成了这种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粗心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专心,做完作业后不检查,因为他们习惯于父母帮助检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如果孩子因为粗心,作业或考试不太理想,那么,你可以适当对他进行一点小小的惩罚。家长要改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但不是运用惩罚,而是运用正强化的方法。因为正强化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强化什么是关键。我们为了孩子粗心打孩子,我们一遍一遍地说他粗心……,其实是在强化他的粗心啊(等于在提醒他要粗心,因为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比如说:“以后不要在这样粗心大意了!”潜意识接受了粗心大意,而那些“以后不要……”潜意识是不会接受的。)。如果我们反过来做,在他粗心的时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尔不粗心的时候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
另外还有一点是家长要注意的,那就是千万不要给孩子贴负标签。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总说,总说,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人还有一个求证的心理,自己常常犯,刚好证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样一来,孩子的粗心真的就会越来越严重。
努力去发现孩子细心做事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肯定他,唤醒孩子,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慢慢就好了。
改正粗心的毛病,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如写毛笔字,缝纽扣等,这些都能锻炼孩子的细心程度。
粗心是毛病,但不是不可改正的,只要我们作教师和家长的认真去对待这件事,慢慢地去改变,粗心一定会在孩子身上消失的。
一、粗心与压力和情堵有关
孩子的注意力能不能集中,他们所处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孩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却被母亲强行关进房间学习。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其原因就是题目太简单,没放在心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不会很难,你与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时谨慎用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平时会做的简单题目也会出错,甚至漏答整张试卷。原因就是他太在乎考试,太想考好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在考前对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现出过高的期待。让孩子把考试当成学习的一部分,怎样学就怎样考,轻松上阵。
二、粗心是因为缺乏认真区分
有些相似的东西,孩子们总会出错,原因是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例如,小学生经常分不清“衰”“衷” “哀”三个字。老师教他们“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了。对刚学拼音的孩子来说,区分“b”与“d”是困难的。教师可以提醒孩子,“d”与“a”的书写相近。或者让孩子临摹写在卡片上的大一点的字母,也能加深印象。因为大的字母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也较大,事实上是把细节给放大了。
三、粗心是因为概念模糊
有时,看似简单的粗心背后是概念错误,所以,家长和老师还应多多追问孩子犯错误背后的理由,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错失教育的良机。很多时候家长也会说,这孩子太粗心了,稍微提醒一下就会的。那为什么离开了我们的“稍微提醒”他就做不来了呢?其实很多题目都是因为概念模糊而做错。不是简单的粗心。
四、粗心与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
有心的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其个性总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粗枝大叶,有的谨小慎微;有的一时兴起,有的有条不紊;有的大喜大悲,有的温和平静。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因为非智力因素会对认知活動产生广泛的影响,使认知活动带上个人的特点和风格。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本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规整。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会凭兴致所至,往往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因此,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这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另外导致孩子粗心的原因还有以下四个方面:孩子的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较弱;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马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孩子功课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丢三落四,忙中出错。
对于粗心孩子的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把电视声音开得过大,也不要打麻将或打牌,因为儿童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你的这些做法只能让他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长久之后,孩子便养成了这种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粗心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专心,做完作业后不检查,因为他们习惯于父母帮助检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如果孩子因为粗心,作业或考试不太理想,那么,你可以适当对他进行一点小小的惩罚。家长要改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但不是运用惩罚,而是运用正强化的方法。因为正强化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强化什么是关键。我们为了孩子粗心打孩子,我们一遍一遍地说他粗心……,其实是在强化他的粗心啊(等于在提醒他要粗心,因为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比如说:“以后不要在这样粗心大意了!”潜意识接受了粗心大意,而那些“以后不要……”潜意识是不会接受的。)。如果我们反过来做,在他粗心的时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尔不粗心的时候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
另外还有一点是家长要注意的,那就是千万不要给孩子贴负标签。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总说,总说,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人还有一个求证的心理,自己常常犯,刚好证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样一来,孩子的粗心真的就会越来越严重。
努力去发现孩子细心做事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肯定他,唤醒孩子,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慢慢就好了。
改正粗心的毛病,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如写毛笔字,缝纽扣等,这些都能锻炼孩子的细心程度。
粗心是毛病,但不是不可改正的,只要我们作教师和家长的认真去对待这件事,慢慢地去改变,粗心一定会在孩子身上消失的。